首頁 >> 河北 >> 邯鄲市 >> 鄉鎮介紹 >> 商城鎮 |
商城鎮 |
商城鎮位于成安縣西12公里處,與邯鄲縣、磁縣、臨漳三縣相鄰。茶柳公路、成峰公路從該鎮中心貫穿而過。西臨京深高速公路,北有邯濟鐵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鎮轄三十三個行政村,5.4萬人,耕地面積7.9萬畝,總面積84平方公里,其鎮區面積5.1平方公里,城鎮居民1.8萬人。面積72.125平方千米,人口5.43萬人(2002年)。轄3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李連莊村。成(安)馬(頭)公路和茶(棚)臨(漳)公路交會過境。 1953年建商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1996年郎堡鄉并入。轄商城、秦連莊、李連莊、東崗、高母、高母營、西商城、南商城、軍莊、東保莊、西保莊、東向陽、西向陽、北郎堡、中郎堡、武吉、南郎堡、北連送、路口、汪家營、王家莊、秦家營、南橫城、孫橫城、何橫城、趙橫城、呂家莊、東二祖、西二祖、王莊、張辛莊、張武莊、義井莊33個行政村。 商城鎮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該鎮在市、縣的正確領導下,依據小城鎮綜合改革有關政策,全鎮上下始終致力于小城鎮建設。2000年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今年又被市政府確定為全市12個小城鎮綜合改革重點鎮之一。狠抓功能配套建設。在鎮區功能配套方面,該鎮完成了軍莊、高母兩座3.5萬伏變電站,目前又投資1870萬元,新建了11萬伏變電站一座。 加快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該鎮依據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在鎮西部建成粉煤灰建材工業小區,進區企業達三十余家,2001年完成產值2300萬元,實現利稅510萬元。在鞏固“百貨、摩托車、家具”傳統專營市場的同時,啟動茶臨大街南北兩端的兩個花卉專業批發市場,三個專營市場年交易額均在2000萬元以上,兩個花卉批發市場交易均100萬元以上,鎮區東部新規劃的無公害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投資300萬元正在建設中。由于鎮區內環境優越,交通便利,目前落戶該鎮企業總數達842家。高環集團在原基礎上投資120萬元新建棉廠一家,投資1060萬元,新上色拉油生產線,今年年底產值可望突破億元大關,利稅突破1000萬元。華鵬集團在原基礎上今年投入750萬元,用于擴大生產規模,今年年底可望實現產值1500萬元,利稅實現200萬元?甥惏布瘓F在原基礎上,投資798萬元,擴建辦公樓一座,新建熱溶膠產品生產線一條,今年年底產值可望超過3000萬元,利稅突破500萬元大關。 同時該鎮擁有省級農業高新技術園區2萬畝,市級農業開發區1.5萬畝,建立了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有6個村3500畝耕地,現已獲得省農業廳資質認證,建立抗蟲棉(99B)良繁基地1000畝,品種推廣遍布周圍省市,去年籌建了草莓種植園區2500畝,其中“映雪紅”牌深冬脫毒草莓,俏銷京、津。鎮區南部的高效養殖園區,規模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其中馬鹿、七彩山雞馴養項目的規模居河北省之首。 商城村:商城村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2公里處。為鎮政府駐地。境內地勢平坦,西有漳河故道,土壤為沙質,東部為粘土地。茶(棚)臨(漳)、成(安)馬(頭)兩條柏油公路,縱橫交叉通過,商城歷來為地方政府駐地。清朝屬磁州東路轄管,民國時為磁縣第二區(東區)?谷諔馉帟r期,先后屬磁東抗日區、磁東工委、磁肥地區(縣級)轄。(日偽統治政區屬磁縣第二區行尹約,為第59鄉。)一九四五年秋由磁縣劃入成安縣。先后為區、公社和鄉政府駐地。 商城歷來有軍隊或治安警團駐守。清康熙35年曾在此設立“商城義學”。 南商城:南商城位于成安縣西偏北12.85公里處,又名下堤。據查,漢朝時,滏水(漳河一支流)將村沖開,從此分成兩村,東岸為下堤,西岸為上堤(即西商城),至今沿用。該村原由商城鎮分出,因在南部,故名南商城。 西商城:西商城位于成安縣西偏北13.25公里處,該村原與南商城是一個村。據查,漢朝時,滏水(漳河一支流)將村沖開,從此分成兩村,此村在西岸,曾稱上堤,現名西商城。 東保莊:東保莊位于成安縣西部偏北11.95公里處。該村原名東商城。據查,明代該村分為兩村,廢除原名,東部取名東保莊,西部取名西保莊。保莊是取保衛商城鎮之意。 西保莊:西保莊位于成安縣西部偏北11.9公里處。西保莊原與東保莊是一個村,名東商城。據查,明代該村分為兩村,名保莊,取保衛商城鎮的意思。該村在西,稱西保莊。 橫城:據傳,戰國時,趙武靈王大會群臣于洪波臺,觀兵操練演習,臺后筑有橫城駐兵設防。秦滅趙,城平,建村,取名橫城。 何橫城: 何橫城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2.45公里處,村西有漳河故道,為沙地,建有林場。茶臨公路從村西通過。 何橫城亦名王村。該村無何姓居民,系沿用其附設村——小何村之姓氏而得名。小何村緊鄰何橫城,居村東北。據傳,是一“長工村”(長工居住的地方),清末已不復存在,現有瓦礫遺址。王村系因王氏建村而得名。 何橫城在清朝時屬磁州東路管轄,民國時為磁縣第二區東區所轄?谷諔馉帟r期,先后屬磁東抗日區、磁東工委、磁肥地區(縣級)轄。(日偽統治政區屬磁縣第二區邊董約,為第52鄉)。一九四五年秋由磁縣劃入成安縣,屬商城區。一九五六年曾為鄉政府所在地。一九五八年為管理區駐地。何橫城在“農業學大寨”時期,一九七四年曾被國務院命名為“河北大寨”。 孫橫城:孫橫城位于成安縣城偏北12.25公里處,孫橫城也名孫家橫城,又名孫村,因孫氏最早在此定居建村故名。 南橫城:南橫城位于成安縣城偏北12. 25公里處,原名小南頭,因在橫城南部,習慣上稱小南頭。后來單獨立村,因此名不雅,于民國24年改名南橫城。 趙橫城:趙橫城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2.15公里處,又名趙村,是由趙氏在此立村而得名。民國廿年(1931年)前名張橫城(見磁縣縣志),后因張姓漸少,趙姓居多,故改稱現名。 張武莊:張武莊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1.75公里處,該村也名張家橫城,是由張氏最早建村,故名張橫城,后因姓武的遷入,遂改名為張武莊。 張辛莊:張辛莊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1.5公里處,原和張武莊為一個村,統稱張橫城,后發展成兩村,將東南部分定名為張新莊,意為新建村莊,后演變為張辛莊。 義井莊: 義井莊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1.85公里處,也名李家橫城。因李氏先在此定居建村故取名李家橫城。 關于二祖的來歷:經查,萬歷《成安縣志》和《磁縣縣志》載,隋開皇年間,高僧慧可(二祖神光)說法于匡教寺,遭人非難,加以非法。13年3月16日死,后投入漳河,其尸溯流18里至蘆村,后葬于此。并為之建元符寺、二祖塔。起初為拜佛進香的人開設客店, 稱二祖店(塔下碑文記載)。宋嘉祐2年以后,逐漸遷民定居成村,名二祖。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1年)已有二祖鎮。 西二祖:西二祖位于成安縣城西北偏南10.5公里處。二祖村現有東、西兩個村,即東二祖,西二祖,兩村原為一村,清朝時屬磁州東路轄管,名二祖鎮。清末民初分為二村。此村在西,稱西二祖,民國時屬磁州第二區東區轄?谷諔馉帟r期,先后磁東抗日區、磁東工委、磁肥地區(縣級)轄。(日偽統治政區屬磁縣第二區行尹約,為第56鄉)。一九四五年秋由磁縣劃入成安縣。 西二祖緊鄰西北處原有一村,名楊莊,解放后廢,遺跡尚存。 東二祖:東二祖位于成安縣城西北偏南10.5公里處。東、西二祖原為一村,清末民初分為二村。此村在東,稱東二祖。一九四五年秋由磁縣劃入成安縣。 村后有唐代建的“元符寺”和“二祖塔”遺址。即二祖慧可禪師圓寂之處。現存有梁武帝撰文唐碑一座。唐塔已于1966年拆去,發掘的銀棺、舍利均調省保管。 王莊:王莊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9.65公里處。王莊原由東二祖王姓遷居于此,與東二祖同村,習稱小王莊。一九五八年公社化后才形成自然村,定名為王莊。 高母:高母村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0.75公里處。據傳,北齊文宣帝高洋之母是一著名女將,死后曾葬于此,建村后為了紀念她即以高母命名。 經查,高洋之母為高歡之妻。高母是否一員女將,難以確定,但從《讀史方輿紀要》所載:“高歡自趙州入鄴(臨漳),一戰而霸業遂成”。“普泰二年,高歡起兵信都,進圍鄴,拔之”!妒酚洝贰顿Y治通鑒》等史書記載,高歡確在這里打過很多仗,其妻隨之征戰也有可能,故高母之來歷有一定道理。 宋嘉祐2年《二祖塔重修記》中有“中高母”村名,很可能就是現在的高母村。 高母村于1975年至1981年將原村街道、住房重新規劃,逐步翻新,成為我縣最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村中建有多家民營企業,規模最大的高環集團是成安縣乃至河北省的農業產業化企業。 高母營:高母營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1.35公里處。據傳,北齊高洋之母是位女將,曾在此設營駐扎,故稱高母營。 據查,高洋即高歡之子,父子倆都在這一帶征戰過。但高母在此扎營之說無據可查。 另據宋嘉祐二年重修二祖塔碑文記載,有西高母名字。據考西高母當是現在的高母營。既然高母營之名是宋代以后才有的,高母駐兵扎營之說就不可信。 呂家莊:呂家莊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4.85公里處。據查,此村建村較早,從1970年村西和村東南挖掘的兩座古墓群考查,可能是宋朝埋葬,故此村當建在宋朝或更早以前,因姓氏得名。 秦家營:秦家營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3.35公里處。該村西有漳河故道,為沙地,建有果園,林場。馬頭電廠排廢池在此。 據傳,北宋抗遼戰爭年代,這里長期駐兵,扎營,后發展成村,因秦姓較多。故名秦家營。村東北120米處有古墓。 著名電影美術師、畫家秦威,青年美術家秦龍,中國青年出版社美術編輯室主任秦耘生均為此村人。 東崗:東崗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2.4公里處。據李氏家譜記載,向陽村李氏遷居于商城東邊一高崗上安家,后成村,名東崗。 秦連莊:秦連莊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3公里處。該村為商城鎮之附設村,與商城鎮無明顯的村界。因秦、連兩姓居多,故名秦連莊。作曲家原河北省音協主席王玉西即該村人。 李連莊:李連莊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11.15公里處。據碑文記載,村西三里處有一李公村,因遭大水淹沒,遷至商城附近,又因李、連兩姓建村,故名李連莊。 軍莊:軍莊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南13.25公里處。據傳,北宋抗遼戰爭時,這里長期駐扎軍隊,后成村,名軍莊。 據《宋書》記載。這一帶是宋遼戰爭的重要戰場,戰爭連續不斷。再據《成安縣志》載,宋元以來設“邊屯”(即邊防駐軍屯墾)和“戌屯”(即內地駐軍屯墾)。“戌墾”,即軍隊一面保衛邊疆,一面種地。軍莊由駐軍而發展成村是可能的。 關于郎堡的來歷:相傳,北宋抗遼戰爭時,因姓郎的將軍在此筑堡駐軍,稱郎堡。據查,明初王姓遷入,名王郎堡(嘉靖《廣平府志》載)。在清《成安縣志》上已有北、中、南三個郎堡。 北郎堡:北郎堡位于成安縣城西7公里處,成馬公路從村中穿過。此村居北部,故名北郎堡。清嘉慶時,黃姓在村南部單獨建村,名黃郎堡。民國時又并入北郎堡。 南郎堡:南郎堡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南7.65公里處,因該村居三個郎堡之南,故名南郎堡。 中郎堡:中郎堡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南7公里處,該村居三個郎堡之中,故名中郎堡。 關于連送的來歷:連送,明初為連宋或廉宋。據傳,北宋抗遼戰爭時,這里立有宋軍營壘多處,習稱連宋營。據《廣平府志》載,明初這里仍為軍屯(即一面打仗,一面生產)。后發展成村,即以連送營為村名。清康熙年間已發展有連送營、北連送、南連送、西連送等四個村,同時村名演化成“連送”。嘉慶時又發展有汪連送(汪家營),溫連送(溫莊)。到民國年間計有:南、北、路口、王家莊、溫莊、汪家營、溫東、溫西等八個村,都叫連送,合稱八排連送。 北連送:北連送村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南6.15公里處,因此村居諸連送之北,故名北連送。 路口:路口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南6.5公里處,該村為八排連送之一,因位居東西、南北兩條官道的交叉路口處,故名路口。過去叫路口或路嘴子連送。 王家莊:王家莊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南5.5公里處,此村原名河西連送,是因位居漳河西岸而得名。因大多數姓王,后稱王家莊。 汪家營:汪家營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南5.5公里處,該村為八排連送之一,因全村多數姓汪,故名汪家營。 西向陽:西向陽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7.5公里處。據查,該村建村較早。據二祖碑文記載,宋嘉祐2年時,已有“下陽”村名,據考,西晉以前,有滏水流經這里,可能因此村建在滏水北岸,以“水北為陽”又居下游而得名。 又據村碑記載,明洪武五年,又有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村名夏陽。后發展為兩村,此村在西,故名西夏陽。民國時改稱西向陽。 東向陽:東向陽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北7公里處,村名含義同西向陽。因此村在東,故名東向陽。該村所制鋤板及各種刀,很有名氣。 武吉:武吉位于成安縣城西偏南8.65公里處。據傳,明初,武吉從山西遷民至此,占產立村。后人為紀念他,便以他的姓名命村名。在隸屬磁縣時,曾叫東武吉,以區別于西武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