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湖南 >> 衡陽市 >> 鄉鎮介紹 >> 磨形鄉 |
磨形鄉 |
磨形鄉位于湖南省耒陽市西南部,距市區27公里。解放后劃為四個小鄉。1958年并入仁義公社,1961年體制調整時,成立黃沙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以當地磨形圩改名為磨形公社,后改為鄉。總面積41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3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611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人。 全鄉共有耕地面積894公頃,其中水田538公頃,有用樹林133公頃,經濟林1333公頃,其中油茶林1133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58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155公頃,糧食總產量6278噸。 行政區劃 磨形鄉共轄磨形、農科、楊豐、石余、水口、叢苞、西沖、蝦塘、三泉、黃沙、青陂11個行政村,132個村民小組。境內有學校九所,在校學生總數1511人,教師總數102人,信用社、衛生院各一所。 地理位置 磨形鄉位于耒陽市境西南部,東接小水鎮,南鄰長坪鄉,西至仁義鄉,北抵南京、余慶鄉,鄉政府駐磨形圩,鄉政財供給人數21人。全鄉總面積42平方公里,總產數3744戶,總人口14669人,人民人均均收入1933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00萬元。 鄉鎮建設 磨形鄉黨委創新思維,打造新型基層黨校,確保領導、教師、設備“三到位”,確保教學內容、形式、時間“三落實”,確保管理制度、激勵制度、經費保障“三配套”。磨形鄉黨校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磨形鄉廣大黨員干部提供了一塊謀發展的主陣地。他們始終把培育“引領型”的干部隊伍作為黨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普通黨員中開展“創業”教育,在干部黨員中實施“雙培雙帶”先鋒工程,不斷推介創業典型、創新能手,棠林村總支帶領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建立了棠林村生豬養殖小區,引導群眾發展肉豬規模養殖,帶領群眾勤奮致富奔小康;上海流動支部情系家鄉建設,捐款20 萬元幫助五合村修建村級水泥路等。 磨形鄉企業發展不斷壯大,磨形建安公司屬“二級建筑施工企業”,鄉第一窯廠生產的紅磚質量優良,常潤米業年加工優質米能力達千萬斤,泊湖特種水產養殖場年產各類名優水產品近200噸。由劉延義等十幾位農民投資380萬元組建的“寶印”船隊常年穿梭于湘江海洋。 經濟發展 磨形鄉屬山區農業鄉,2008年來圍繞農民增收主線,大力進行了農業內部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了以“桑、姜、畜、竹”為主的四大綠色支柱產業,建成密植桑園6000畝,年養蠶1500張;黃姜累計留存面積3000畝;畜牧產業以養羊為主,年養羊5000只(其中包括千只養羊基地村1個),出欄2000只;竹產業建設已成規模,現已建成竹產業基地村3個,栽植青竹7000畝。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年產值約2000萬元。 特色農業 磨形鄉農業以水稻為主,小麥、紅薯、烤煙、油茶次之。農產品資源較為豐富。有耕地面積894公頃,其中水田536公頃,擁有中型農用機械19臺(套)。有用材林2000畝,經濟林2萬畝,其中油茶林1.7萬畝。年內造林1000畝,其中果木林400畝;開發山地500畝,油茶林更新500畝,墾復油茶林1.7萬畝。 磨形鄉屬糧畜果型、城郊結合型鄉鎮,瘦肉仔豬、黑山羊是磨形鄉的支柱產業,是耒陽市二級仔豬基地鄉。建有優質良種仔豬繁育基地,磨形鄉出欄仔豬近萬頭,生豬出欄3.2萬頭,磨形鄉出欄黑山羊3.5萬頭,建有規模較大的山羊交易市場,日交易量達200只以上。肉狗、食兔的生產、銷售已成規模。鄉內盛產荔枝、柚子、青果為主的名優水果,是耒陽市名優水果基地之一。荔枝品種齊全,有大紅袍、沱蒂、妃子笑、桂味、楠木葉等,年產荔枝50萬公斤,有不同樹齡的荔枝30萬株。柚子以沙田柚、真龍柚為主,年產柚子20萬公斤,柚樹20萬株。青果以大白元、二棱子為主,數量達10萬株,年產青果10萬公斤。境內還建有年可供100萬株名優水果苗的彭家河苗圃母本園。 磨形鄉耕地面積12079畝,磨形鄉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其它還有蠶桑、水果,生豬等多種經營。農業生產開發小具規模。2001年糧食總產量7127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40噸。磨形鄉五里堆村1組投資建了肉牛養殖場,從陜西引進39條300—500斤的西門塔爾架子牛,存欄肉牛達到100條,該養殖場走肉牛養殖合作社的道路,批量引進300—500斤的優質架子牛后,賣給農戶飼養,半年后以賣出價進行回收,同時磨形鄉政府也及時聯系縣畜牧部門派出技術人員與養牛場搭成了定向聯系,以隨時解決養牛場業主自己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西門塔爾牛種屬優質雜交牛種,生長快,平均一天可增重5—6斤,半年后便可達到1200—1500斤,一條牛可凈賺4000多元。 基礎建設 磨形鄉在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建設等方面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集鎮建設、新村建設、遷移式扶貧開發和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一排排富有特色的樓房鱗次櫛枇,矗立在壩河兩岸,街道潔凈、寬闊,一棵棵生長旺盛的磨形樹成為集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八月的磨形鄉,成為名副其實的“磨形香”。磨形鄉文化、教育、科技、衛生事業全面進步,新的九年制學校辦公樓正在緊張施工中,“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提高,計劃生育已跨入綜合服務示范鄉行列,移動、聯通通訊覆蓋率在90%以上。 磨形鄉境內蓄水量170萬方的磨形水庫和容量210萬方的荷葉塘水庫,為磨形鄉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分的用水保證。這兩座水庫均為青山環繞,山上林木蔥郁,水庫清澈碧綠,環境極為幽美,春秋時節,引來不少游人垂釣,是理想的游覽、休閑之地。磨形鄉建有35KV的高壓變電站,架通高、低壓輸電線路55.6公里,除滿足自己的用電之需,還為鄰近鄉鎮輸送電力。 磨形鄉境內交通方便、市場繁榮。余長公路貫穿全境,村與村之間都有公路相連。磨形圩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耒陽西南部三大名圩之一。鄉政府積極配合區繞城公路建設指揮部,做好協調工作,僅用20天的時間完成了80余家、2100平方米房屋拆遷任務,遷移墳墓870座,拆遷還建規劃新材2處。磨形鄉還承擔武惠閘和武惠堤0-5公里的建設協調工作,在補償標準過低的情況下做了大量的說服教育工作,在堤外為工程建設提供上場3處計700畝,提供土方130萬立方米。磨形鄉狠抓環境全新工作。磨形鄉政府投入資金近30萬元,對集鎮2公里街道人行通道用彩磚翻新改造4000平方米,新修花壇26個,新植綠化樹木300余株。同時,還加強對街頭黑包和麻木等車輛的整治和管理工作,對重點地段實行劃線停車,派專人負責。維持交通秩序,有效地改變了街道臟、亂、差的局面。 社會事業 磨形鄉有中學1所,小學9所,在校學生116人。有衛生院1所,醫療點11個,床位10張,固定資產20萬元,醫衛技術人員20人。人平均收入1390元,人均儲蓄100元,人平居住面積20平方米。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長足進展,鄉政府繼續投資16萬元完善教學配套設施,2007年順利通過了國家教育“普九”驗收。有醫院1所,醫療點23個,床位42個,固定資產205萬元,醫技人員21人。2006年磨形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為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黨中央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返貧等問題而出臺的一項惠民利民政策。磨形鄉自“新農合”工作開展以來,鄉黨委和政府認識明確,組織有力,工作扎實,穩步推進,使該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磨形鄉2007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已基本完成。參合農民共26888人,參合率為83.56%,參合基金為143172元。分磨形鄉有879人次得到補助,補償費用累計681300元,占總醫療費用近30%。為了推進磨形鄉“新農和”工作更好更快的發展,黨委書記明確指出要繼續高度重視、明確責任、加強宣傳、多做工作,使“新農合”政策家喻戶曉,激發群眾的參合熱情,讓磨形鄉更多的群眾能充分享受到“新農合”帶來的實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