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湖南 >> 衡陽市 >> 鄉鎮介紹 >> 金蘭鎮 |
金蘭鎮 |
金蘭鎮位于衡陽縣城以西35公里,乃衡陽西大門。東鄰大安、庫宗鄉;南毗井頭鎮,西與邵東縣水東江鄉交界,北接曲蘭鄉、雙峰縣花門鎮。總面積154.8平方公里,水田39254畝,旱土5694畝,水面10650畝,林地111438畝,森林覆蓋36%。轄5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727個組,21277戶,總人口70057人。乃衡陽縣第二大鄉鎮。金蘭寺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金蘭鎮位于衡陽縣城西渡以西35公里處,東鄰大安鄉、庫宗鄉,南毗井頭鎮,西與邵東縣水東江鄉交界,北接曲蘭鎮,是衡陽縣西大門。境內有蒸水蜿蜒而過,總面積154.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9254畝,旱土5694畝,林地111438畝,森林覆蓋率36%。下轄2個居委會,58個村,727個組,18656戶,共70451人,為衡陽縣第二大鎮。傳說仙人牽金牛路過桂花橋,因橋邊蘭草叢生,后人便在此筑寺,冠名“金蘭寺”,寺東北的聚湖峰上有聚湖庵、仙人洞、響鼓嶺、滴水巖、三眼井、仙人掌、牛子石、亂石窩等勝景。清同治《衡陽縣志》載,金蘭寶地,川漾金沙,山長芳草,由此得名。金蘭民風淳樸清新、人民勤勞善良,歷史上曾孕育出眾多英才,其中包括近代歷史學家謝冰;清代兩湖總督常大淳;黃埔軍校學員、國民黨三軍區司令劉國運;以“大地遍荊棘,舉足礙自由,我生不逢時,身世飽經憂”詩句感人的聶襲;為革命捐軀的周正林、周佐庚等42位革命英烈;當代有客居異鄉的廣西軍區司令員劉國玉。 歷史沿革 衡陽縣轄鎮。1950年屬第六區,1952年屬第八區,1956年屬金蘭鄉,1958年屬星際公社,1961年改金蘭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改鎮。位于縣境西部,蒸水上游,距縣城35公里,面積154.8平方公里,人口7.1萬,鎮政府駐金蘭寺。衡邵公路穿境而過。轄金蘭寺街、樂山2個居委會和聯江、龍王、雙泉、金沙、樂山、高田、何隆、金橋、獅山、松陂、松家、金竺、金樹、金蘭、道園、毛家、泥石、城坪、甘溪、十里、桂花、陳町、賀市、雙河、金花、高源、檀橋、大洪、芙蓉、同樂、江東、塘池、杉木、同古、元頭、聯合、長興、華連、向扶、月峰、古城、桐木、山水、扶田、青鳳、猴山、白竹、龍溪、石坳、興田、廟塘、瑞芝、智水、香花、畔塘、金惠、官陂、泉溪5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礦產、預制、冶煉、農機、農機、飼料、副食加工、紡織、竹制品加工、帶鋸、木器、印刷、合成洗滌劑、紅磚、銅線、滕椅、石灰。境內有金礦開采地。農業主產水稻、柑橘、油菜。城坪沖口有西漢承陽縣故城遺址。蕭公砦是五代時舊砦。 地理概況 金蘭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年均氣溫17—18攝氏度,年降水量1255毫米,全年無霜期為289天。地勢東、北、南三面高,中、西部低,多為山丘崗地,自然風景優美,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北亙古城峰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東屹“聚湖峰”三面環水,風光旖旎,乃游覽勝地,前人有“金蘭八景”名句——“云山煙雨實堪夸,聚湖風水錦繡華,紫云洞內詩千首,白竹灣頭酒百家,石馬潭前龍現爪,城坪雪嶺鳥喧嘩,細望甘溪流潤遠,十里夜放石榴花”。 特色資源 金蘭礦產資源豐富,石灰石、鐵礦、金礦等蘊藏量豐富,農林牧副漁平衡發展,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竹木建材質優價廉,黃花、香茶、板栗、柑橘等特產聞名遐邇,暢銷境外。2006年全鎮共推廣優質稻2.5萬畝,種植煙葉2000畝,特色農業初具規模。金蘭鎮民營經濟處于發展階段,有規模工業企業3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26家。主要產品有衡陽銅線廠生產的衡雁牌電線和衡陽友誼電線電纜石廠生產的飛達牌電線,并通過了國家3C認證,產品質量優良,性能可靠。另外還有衡陽振華木板廠生產的刨花板系列,產品暢銷長沙、武漢等各大城市。金蘭鎮交通便利,新老S315線貫徹全境,規劃中的衡邵高速及雙峰至祁東的S320二級公路將交匯于金蘭,并即將動工,通村公路四通八達。金蘭鎮基層設施齊全,有3.5萬伏變電站一座,國家二級干級通訊站一個,移動通訊站發放塔4個,電視差轉達臺2個,有線電視臺一個,學校50所,其中中學5所,(金蘭中學被定為全省示范中學),中心小學1所,完小4所,村小40所,鎮衛生院1家,衛生分院5家。水利設施配套,有水庫6座。城鎮建成面積3平方公里,城鎮功能齊全,3千平方米的集貿市場位于鎮中心,另有工業品市場,家具市場等專業市場。 基礎設施 金蘭鎮交通發達,公路聯網直達村、組,省道S315和省道1814線縱橫境內。水利設施配套完善,共有水庫6座(中型一座,小一型一座,小二型四座),可以確保全鎮農業生產旱澇保收。商貿網點密布,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集貿市場位于鎮中心,常年商賈云集,是鎮內外物資交流的集散中心。鎮內有敬老院2座,衛生院1家,衛生分院5家,電視差轉臺2個,有線電視臺1個,學校50所(中學5所、農校1所、中心小學1所、完小4所、村聯小39所),共有教職工661人,在校學生9974人。 旅游資源 金蘭鎮山川秀美。北亙古城峰,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東屹聚湖峰,聚衡岳之精華,集蒸湘之靈秀,風景秀麗,素有蒸西名山之美譽,山上蒼松翠竹,奇花異草,美不勝收,懸崖峭壁,飛瀑流泉,嘆為觀止。南面為城坪沖山脈,山峰眾多,山勢挺拔,大山山頭連綿不斷。中型水庫--城平水庫建于沖口,大壩雄偉壯觀,巧奪天工。庫區內,山清水秀,環境清幽。炎日盛夏,返舟庫面,徜洋于青山碧水之間,不禁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真乃旅游避署之佳境。全鎮東、北、財三面高,西、中部低,蒸水河由西向東蜿蜒流經全境。前人有“金蘭八景”名句:“云山煙雨實堪夸,聚湖風水錦繡華,紫云洞內詩千首,白竹灣頭酒百家,石馬潭前龍現爪,城坪雪嶺鳥喧嘩,細望甘溪流潤遠,十里夜放石榴花。”金蘭鎮歷史名人眾多,近代史專家謝冰,清西湖總督常大淳,偽三軍司令員劉國運以及當代的廣東省軍區司令員劉國玉及專家周文韜、常家寶、曾驥才等皆誕生于此。金蘭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領導和團結全鎮7萬多人民,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積極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