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西安市 >> 鄉鎮介紹 >> 玉蟬鄉 |
![]() |
玉蟬鄉 |
玉蟬鄉位于縣城西部,東與甘亭鎮,南與天橋鄉相鄰,西與祖庵鎮,北與甘河鎮接壤,鄉政府駐地距戶縣城中心僅2.5公里。玉蟬鄉現轄21個行政村,122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萬畝,總人口2.6萬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 地理環境 玉蟬鄉地理位置優越,距西安31公里,境內主干貫通縱橫交錯,縣道經三、經四路,緯四、緯六路及西漢高速公路橫穿鄉內。2003年投資100萬元完成了戶祖路玉蟬段的拓寬改造工程,使該鄉乃至我縣西部的交通狀況進一步得到改善;完成了貫穿鄉域南北,總長8公里的玉豐路石硬化工程,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全鄉已有19個村實現了村內街道水泥硬化。 經濟發展 2004年,在縣委、縣政府的下確領導下,在縣級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結合玉蟬實際,提出了“圍繞一個中心,突出一點加強,抓住兩個重點,實現五個突破”的工作思路,即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興設。抓住農民增收、財政增收兩個重點,實現非公經濟發展、招商引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勞務輸出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五個突破,與時俱進,集中精神,開拓創新,推動鄉鎮經濟穩步發展。2004年,全鄉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17300萬元,鄉鎮企業產值16805萬元,入庫稅金340萬元,新發展私營企業4個,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個(黃河紙廠黑液提取企業,鄉農業奶牛小區企業),實際進資金480萬元,合同外資額1865萬元,外貿出口額720萬元。2004年,先后獲得縣委、縣政府予的農業產出結構調整先進鄉鎮,農業大菜田開發先進單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鎮,市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先進基層武裝部,司法調解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農業產業 調整鄉境內地勢平坦,氣候溫和,適宜于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生長,主產小麥、玉米,特產蓮菜、烏藥。以建設“一園四區一大基地,創建一個無糧村”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1444工程”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一園即鄉農業結構調整示范園,目前已建成中棚50余棟:四區即晉候奶年小區、鄉農場奶年小區、水寨肉牛小區、李家莊肉豬小區,目前,奶牛存欄數達100余頭;,肉牛存欄數達80頭,即以三旗村為中心,輻身周邊村子的無公害疏菜面積已達2000多畝,年底可突破3000畝;創建一個無糧村就是使東倫村實現無糧食作物種植的目標,目前,東倫村的糧經比已達到了20:80,以地膜洋芋為主載品種的三元種植已在東倫村形成規模。 工業企業 工業企業及招商引資:從抓好鄉鎮企業的整頓提高入手,重點進行了鄉辦集企業的改制工作,目前,全鄉13個鄉辦企業已全部完成了改制。西安太寶化工有限公司,陜西精工科技公司,西安黃河建紙公司,西安永興工藝廠等一批私營企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境內年產值達百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就有30多家,涉及造紙、機械加工、面粉、醫藥化工、生物有機肥、建材等十多個門類,效益普遍良好。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已有了廣州、溫州、西安等地的客商在我鄉興建了紙箱、鑄造、養殖、化工等加工、養殖企業。2004年5月份與西安昌駿實業有限公司簽訂的建設養殖項目,目前已投資500萬元,全部建設已基本完成,玉米入欄奶牛96頭。 社會事業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事業實施優先發展戰略,教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中小學危漏校舍改造任務全面完成,總投資305萬元,完成新建校舍建筑面積人6764平方米,拆除危房6338平方米。全鄉計劃生育率達到98.5%,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于全縣平均水平。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完成了全鄉21個基居組織的陳地建設,做到了制度上墻,工作有章,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為全鄉的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旅游資源 業圍繞渼陂湖開發,五季陵、劉海廟文物景點的開發建設,已使旅游這一朝陽產業在玉蟬鄉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渼陂湖概況在此做詩的空翠堂,東有云溪寺,北有關帝廟,南有錦繡溝,西有王季陵和真武廟。這里遠在古代周朝時,便有每年在農歷三月初三的上巳節舉行修禊之禮的風俗。唐代杜甫等人曾在渼陂湖泛舟賦詩。宋代程顥和蘇軾也曾在此留詩。周、秦、漢、唐時代,這里曾是關中山水最佳處。元代以后國都北遷,渼陂湖衰廢,但上巳節習俗卻傳承至今未斷。今年渼陂湖的上巳節在陂頭村和戶縣北關同時舉行。北關唱秦腔,陂頭村演木偶戲。渼陂湖及其錦繡溝的洗塵垢風俗已被垂釣取代。現在的渼陂湖受到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推動,正在開發擴展之中,不遠的未來,這里仍將是休閑踏青的好去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