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四川 >> 成都市 >> 鄉鎮介紹 >> 青城山鎮 |
青城山鎮 |
都江堰青城山鎮。位于市區西南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青城山,東臨中興鎮、青城鄉,南接兩河鄉、崇州市,西連阿壩州汶川縣,北靠玉堂鎮、中興鎮,鎮境東西最大橫距20.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9公里,幅員面積7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29畝。以山地地貌類型為主,僅沿山地區有少量平原。鎮境最高峰大面山,海拔2434米;平原區最低點海拔250米。1999年末,轄紅巖、白云、坪樂、雙磨、尖峰、青龍、白石、東河、味江、沙坪、青景、青城、和樂13個行政村、71個村民組、總人口1020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7人;農業人口9377人。鎮政府駐山前新集鎮,東北距市區15公里。 交通及特產 鎮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鎮治地與其連接,公路總長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條,總長8.7公里,一般寬為5-6米。1999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青城山鎮建立后,鎮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鎮企業以生產旅游產品為主。至1999年末,有釀造、茶葉加工、制陶及食品與竹木加工等企業24個,其中個體私營7家。主要產品為老媽紅系列酒、老臘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產值7002萬元,營銷收入6750萬元。 經濟發展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地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該鎮是道教文化發祥地、著名的長壽之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和成都市優先發展重點鎮之一,總人口2.71萬人。 汶川大地震降臨龍門山。與震中映秀一山之隔,直線距離僅六七多公里的青城山,首當其沖,遭遇浩劫。青城后山山體大面積滑坡,通往后山景區的泰安古鎮、紅巖溝、五龍溝、飛泉溝、又一村、白云古寨等景區景點道路受阻,后山沙坪至泰安古鎮1公里處以及泰安古鎮周家巖路段各出現長約100至200米滑坡和垮方,進入后山的唯一道路全部癱瘓,2000余名游客和1000余名當地村民被困。 地震發生后,青城山鎮黨委、政府立即成立鎮抗震救災指揮部,迅速啟動了抗震救災緊急預案,緊急部署,鎮領導班子成員于震后20分鐘內相繼到位開展工作,組織機關工作人員、城管隊員、巡邏隊員分赴各學校、衛生院、集中安置區、前后山景區和各村、社區一線,與災區干部群眾一道迅速投入搶救傷員、疏散群眾、臨時過渡安置等抗震救災各項工作。尤其是在獲知青城后山的災情后,副鎮長馬福清、武裝部長屈永國主動請纓,當即帶領一組救援小分隊,冒雨連夜進赴青城后山,救助被困游客和群眾。通過派人往返青城后山送“雞毛信”,架起鎮抗震救災指揮部與救援小分隊暢通信息渠道的橋梁,為鎮抗震救災指揮部及時了解災情、果斷組織游客和村民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青城山鎮受災程度很重,不過人員死傷情況相對較輕。經過及時救援,青城山鎮共有59人死亡,其中11名為外地游客,把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降到了最低點。李曉明說,這些得歸功于發展。一方面由于當地旅游業發展很快,當地村民有錢了,修的房屋不少屬于框架式結構,質量較好,鎮上三所學校以及敬老院都沒有造成人員死亡;另一方面,經濟發展鍛煉出了一支素質高、經得起大災考驗的干部隊伍,奮戰在抗震救災前線,極大鼓舞了群眾,凝聚了人心。 鄉鎮優勢 青城山鎮地方生產總值實現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5%;財政收入實現12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完成23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5720萬元……回首剛剛過去的2004年,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都江堰市青城山鎮人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思路決定出路。正是在都江堰市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青城山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干部群眾,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和要求,緊緊抓住被列為成都市重點建設小城鎮的契機,將統籌城鄉一體化工作作為全鎮各項工作的主線,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統籌兼顧,認真實踐,積極探索,按照“重規劃、壯產業、建名鎮、轉身份、促就業、進社保、興社區”的總體思路,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鄉工作,才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 青城山鎮堅持以科技為支撐,積極探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路子,形成了土地流轉、農民加農戶、農民自主經營的新模式。 “生態”是近年來消費的主要走向,青城山鎮抓住這一趨向,結合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引入港資,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促進了經濟的大發展。從去年開始,都江堰金色太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香港日發展(農業)有限公司、都江堰市奇異果獼猴桃研究所和都江堰市紅陽獼猴桃開發有限公司作為發起人,聯合廣大獼猴桃種植戶在青城山鎮共同組建了奇異果(即獼猴桃)合作社,形成了一個集科研、生產、供銷為一體的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合作社收購社員的獼猴桃,全部銷往境外。通過這種方式,加入合作社的社員既可按交易額比例獲得返還利潤,又能持股按比例分紅。目前,該鎮獼猴桃基地共有1500畝,650多戶農民成了合作社社員,該鎮計劃,到2007年獼猴桃基地將擴大到10萬畝。 青城山鎮還抓住時機,大力發展農業旅游,為最大限度地延長這一旅游產業鏈,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該鎮憑“中國長壽之鄉”的資源優勢,投入250萬元,成功創建了“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青城山腳下,矗立著一棟棟古色古香、風格統一的別墅式小洋樓。筆者粗略地數了數,共有1000多棟。不過,它們不是什么富翁豪宅,而是當地普通農民集居家旅游度假于一體的住所。 “失地不失業、失地不失利”,這是青城山鎮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中的指導思想。為了使這句話不成為空談,該鎮按照“一點、一線、兩翼”的發展戰略,科學規劃了整個城鎮的功能分區,并先后投入1000萬元,完善了水、電、路、氣、視、訊等基礎設施,集中規劃出600畝土地,修建了“青城人家”、“青城民居”兩大集中安置區。由于安置房高規格、高標準,全部修建成川西民居的式樣,而且基礎設施完善,外地來的游客還以為是別墅呢。失去土地的農民也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緊抓機遇,結合緊鄰世界文化遺產地青城山的有利地位,將自家辦成休閑、觀光、度假的場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辦起了農家樂。如此一舉多得,既解決了農民的居住,改善了生活環境,而且還找到了就業問題。讓農民嘗到了“商人”的甜頭。 旅游資源 青城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1986年后,又先后自籌和引進資金十數億元,興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觀的架空索道,開辟了青城后山風景區,建成了王小波、李順起義陳列館,恢復了泰安古鎮,開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龍溝、紅巖等景點,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興建了娛樂中心、味江漂流沖浪、旅游小火車等游樂設施,修建了別墅、度假村、賓館、會議中心等旅游服務設施。同時加強和不斷完善景區管理,青城山景區已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旅游風景區。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波及青城山,一位秘魯游客在地震發生時拍下了這一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