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四川 >> 廣元市 >> 鄉鎮介紹 >> 英萃鎮 |
英萃鎮 |
英萃鎮位于旺蒼縣北46公里處,屬長江上游,嘉陵江支流,米倉山中部,地跨北緯32°29′,東經106°17′5″,屬中山區,全鎮總幅員面積151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1990.2米,最低海拔580米,年平均降雨量1088.1毫米,無霜期210天左右,年日照1120小時,年積溫4300℃,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5℃,平均氣溫13℃,立體氣候明顯。土壤大多為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冷沙黃泥,魚眼沙黃泥等。東河自北向南穿境而過,全長約30公里。 歷史沿革 據《英萃鄉志》記載,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英萃設置了大沿堡,宣統二年,設大沿鄉會。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四年(1915年),民國政府改設第十團區。一九三三年六月,中國工農紅國,建立了關嘴鄉蘇維埃,英安縣蘇維埃設置于此。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民國政府實施聯保制,設廣元縣第十三區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建立了鎮制,設鷹嘴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鷹嘴鄉改稱為英萃鄉。解放后,一九五O年七月,建立英萃鄉人民政府,一九五二年,英萃區公所設置于此,一九九三年一月,機構改革,英萃鄉人民政府撤并為英萃鎮人民政府。 資源優勢 鎮內森林覆蓋達60%,地質與古界變質巖,東河河流穿境而過,又屬米倉山自然保護區范疇,具有豐富森林、水能、礦產和旅游資源。東河上游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2.2萬千瓦。礦產資源有磁鐵礦、銅礦、鉛鋅礦、鎢礦、釓礦、石墨、石棉、白云母、滑石、鉀長石、花崗石、大理石、方解石,其中以磁鐵礦、石墨、鉀長石、花崗巖、大理石儲量最大。有待商家來鎮開發。英萃鎮僅靠光頭山,距七里峽風景區僅19公里,一九三三年中國工農紅軍在英萃建立了英安縣蘇維埃,有紫云洞、映鶴莊、云霞莊、養生塘、云霞洞、印合石、九根樹等古跡,這里奇山異石,山清水秀,鄉民好客,旅游、休閑極佳,是有待開發的一塊凈土。 經濟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英萃人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了農業以畜牧、林果,蠶桑、藥材、糧油為主體,工業以釀造、采礦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格局,以中山、五嶺為主的黃羊養殖專業村,新房、響水為主的養蠶專業村初具規模,有糧食釀造酒廠4個,采礦廠4個。杜仲樹全鎮戶戶皆植成為“全國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杜仲示范區”。主要特產玉米、大豆、花生、蠶繭、核桃、木耳、香菇、板栗、魔芋、油桐、竹筍、杜仲、天麻等,年產玉米743噸,花生338噸,魔芋120噸,核桃112噸,板栗50噸。油桐377噸,竹筍128噸,大豆22噸。年末存欄生豬7271頭,黃羊4785頭。二00二年,工農業總產值459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47萬元,農業產值2152萬元。人均純收入1221元,人均糧食541.6公斤。 地方特色 花生年均種植面積在5000畝以上,年產花生300多噸。主要有天府1號、天府2號等系統品種,其籽色澤紅潤,口感細膩、香脆,油脂含量高,市場銷售供不應求,遠銷德陽羅江、巴中、廣元、成都等地。 基礎設施 水利:全鎮有各類水利工程68處,蓄引提能力100萬立方米,場鎮建有日供水能力960立方米的自來水工程。 電力:鎮內有4座小型水力發電站,裝機185KW,雙(匯)英(萃)10KV輸電線路與國網接通,英萃至中山、五嶺、響水3條10KV輸電線路通往各村,能確保工農業電力需求。 交通:旺蒼至鼓城、檬子兩鄉三級公路穿境而過與英萃至長石村、五嶺村、響水村三條村級公路貫通,全鎮實現了“村村通”和40%的通社公路。 通訊:開通了數字程控電話,興建了蜀都、移動通訊英萃G站。 社會事業 鎮內建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衛生站5所,鎮計劃生育服務站1個,村計劃生育服務室8個,鎮敬老院1所。辦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1所,村小6所,設有文化站1個,建有廣播電視站1個,裝有衛生地面接收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