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四川 >> 綿陽市 >> 鄉鎮介紹 >> 戰旗鎮 |
戰旗鎮 |
戰旗鎮位于中國四川,清初建置,民國24年改為中和聯保,民國29年再改建為中和鄉。轄11保,93甲、隸江油縣第一區。幅員面積50.76平方公里,2000年有人口17325人。距市區中壩鎮28公里東與梓潼縣黎雅鎮交界,西靠新安鎮,西南與義興鄉相連,北接新興,南連游仙區太平鄉、朝真鄉。境內有蓄水1336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一座(戰旗水庫)。武引主干渠穿白云村公坪村而過。地理坐標:東經104°56′,北緯31°46′。戰旗鎮幅員面積50.76平方公里,城鎮積一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轄場鎮居委會,中和、銀豐、梨園、青春、榮華、石廟、新升、白沙、三一、海棠、三清、白坪、白云、瓦子埡、公坪、回龍16個村,113個村民小組。戰旗鎮位于市境東部,梓江公路橫穿其境。 歷史沿革 戰旗鎮1949年12月解放,1950年改隸第六區,1951年劃出第五至八村和第十一村,成立金鼎鄉。中和鄉轄6個村。1953年初將梓潼縣瓦子鄉部分村并入,改隸第四區。1955年將金鼎鄉的第五、六村,瓦子鄉的第一、二、四、九、十村劃入調整為下轄10個村。同年撤第四區,直隸縣轄。1958年10月成立中和鄉人民公社。轄10個管理區,隸新安區。1962年轄12個大隊。1967年大破四舊時更名為戰旗公社。1968年5月成立戰旗公社革命委員會。1972年秋在縣上的安排下,又恢復了戰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轄16個村,1984年改公社為鄉。1992年9月在上級的撤區并鄉建鎮的統一規劃下,由戰旗鄉改為戰旗鎮,隸江油市。 人口民族 2000年有人口1732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0人,占總人口的2.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人口出生率為7.4‰,主要為漢族。 經濟狀況 戰旗鎮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580米,屬于淺丘地形,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氣候170C左右,年降水量700-12000毫米,二00年底有耕地24116畝,其中水田17536畝,旱地6580畝。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油米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生姜、海椒等。養殖業以養蠶、養長毛兔、養豬為主,小家禽主要有雞、鴨、鵝、兔等。2000年戰旗鎮農業總產值達到4177萬元,糧食總產達到13562噸,(因產業結構調整與常年相比減100余噸)。水果總產898噸,蠶繭總產155.5噸,生豬出肥20164頭,小家禽60余萬只,長毛兔一萬只,稅收10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7元。擁有個體企業350個。2000年企業總產值達到8400萬元,實現利稅325萬元。 基礎建設 江梓公路橫貫全境。交通十分方便。戰旗鎮境內村級公路實現網絡化。各型車輛暢通無阻。中巴客運車往返江油、梓潼之間。江油至戰旗每天往返二十班次。 鎮境內有1500部電話與市郵電局并網,可直撥中國各地。各類無線通訊網履蓋全鎮,完全消除了信息接收盲區。閉路電視、廣播信息履蓋全鎮。高低壓線路履蓋全鎮,村村戶戶逐步走向電器化。 戰旗鎮有初級中學校一所,初中建制成人教育中心校一所,中心小學一所,村小9所,中心幼兒園一所,村級幼兒園9所,衛生院(醫療點)17個,文化廣場(4000m2)一個. 地方特產 特產有: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油米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生姜、海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