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北京 >> 通州區 >> 鄉鎮介紹 >> 馬駒橋鎮 |
![]() |
馬駒橋鎮 |
馬駒橋鎮,北京市通州區下轄鎮。地處通州區西南部,東鄰張家灣鎮和于家務回族鄉,南與大興區長子營鎮、青云店鎮相連,西與大興區瀛海鎮相接,北鄰臺湖鎮。鎮域面積8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有51576人。馬駒橋鎮下轄8個社區4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馬駒橋工業區東路2號。鎮域內有國家級高新技術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金橋科技產業基地。 馬駒橋鎮境內河道屬北運河流域,有涼水河、鳳港河、辛鳳河3條河流,總長20.1千米,其中鳳港河13.1千米。河網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馬駒橋地區設馬駒橋鄉。
鳳港河 行政區劃 社區:新海南里社區、新海北里社區、新海祥和社區、瑞晶苑社區、宏仁社區、國風美侖社區、香雪蘭溪社區、富力尚悅居社區 行政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北門口村、大葛莊村、東店村、西店村、西后街村、辛屯村、大白村、馬村、小白村、姚村、張各莊村、古莊村、楊秀店村、周營村、小張灣村、房辛店村、張村、郭村、柴務村、大周易村、小周易村、史村、前銀子村、后銀子村、駙馬莊村、南堤村、大杜社村、團瓢莊村、后堰上村、前堰上村、姚辛莊村、陳各莊村、南小營村、西田陽村、東田陽村、小杜社村、六郎莊村、西馬各莊村、小松垡村、大松垡村、神駒村、柏福村
馬駒橋鎮中心小學 教育事業 馬駒橋鎮共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550人,專任教師90人。小學4所,在校生2759人,專任教師1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28人,專任教師18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馬駒橋學校、大杜社中學。 文體事業 馬駒橋鎮共有群眾業余文化藝術團體34個,劇院1座,座位80個,年演出225場次,觀眾達7350人次。電影放映單位43個,電影院43座,座位4300個,每萬人擁有座位402個,年放映4500場次,觀眾達45萬人次。文化專業戶25個,文化站39個,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公共圖書館1個,建筑面積110平方米,藏書2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2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郭村蹦蹦戲、大白村農民藝術團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蹦蹦戲、皇家夯歌、小車會、單琴大鼓等。 馬駒橋鎮共有體育場地60處,體育社團18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8人。100%的村和社區都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馬駒橋鎮街心公園 醫療衛生 馬駒橋鎮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其中衛生院2所。病床11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2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29人,其中執業醫師97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注冊護士6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注冊護士0.6人。重點醫院有大杜社衛生院、通州區第二醫院。 地名由來 隋末唐初,今馬駒橋地區是仔馬馬場,管理仔馬的軍民建立了村落取名馬駒里,居涼水河南岸。為便利南北通行,河上架設一橋,因橋得名馬駒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