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縣,隸屬甘肅省酒泉市。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石油城玉門市,西接敦煌市,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鄰,西北與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瓜州縣縣境東西長185千米,南北寬220千米,面積2.4萬平方千米。瓜州縣轄10鎮5鄉。瓜州縣常住人口129299人。
瓜州縣,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屬酒泉郡;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置安西府;1949年10月7日,安西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酒泉專區行政公署;2006年,更名為瓜州縣。截至2022年5月,瓜州縣境內有不可移動文物點保護單位46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2018年10月10日,甘肅省政府批準瓜州縣退出貧困縣。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行政區劃】
瓜州縣轄10個鎮、5個鄉:
鎮:淵泉鎮、柳園鎮、三道溝鎮、南岔鎮、鎖陽城鎮、瓜州鎮、西湖鎮、河東鎮、雙塔鎮、腰站子東鄉族鎮
鄉:布隆吉鄉、七墩回族東鄉族鄉、廣至藏族鄉、沙河回族鄉、梁湖鄉
【建置沿革】
瓜州早在4000年前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春秋時為西戎地,秦為月氏、烏孫地。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屬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冥安、淵泉、廣至三縣,隸敦煌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置瓜州。明設罕東衛。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置安西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改府為安西直隸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安西縣,隸屬安肅道。 1949年9月28日,安西縣解放,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三軍八師接管,10月7日,安西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酒泉專區行政公署。安西縣縣名一直沿用至2006年初。 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瓜州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瓜州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玉門市,西接敦煌市,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鄰,西北與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縣境東西長185公里,南北寬220公里。東西寬185公里,南北長20公里,總面積2413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瓜州縣,地處安敦盆地內,地形南北高,逐漸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傾斜。北部最高處的芨芨臺子山,海拔2452米;南部為祁連山北麓山前地帶,最高處的朱家大山,海拔3547米;中部走廊地帶被北東向的截山子分為兩部分;南端為踏實盆地,海拔1259~1750米;北部為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由東北向西南微傾斜,海拔1060~1300米,縣城所在地淵泉鎮,海拔1177.8米。
氣候 瓜州縣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其主要特點是降雨少、蒸發大、光照長、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蒸發量3140.6毫米,年平均氣溫8.8攝氏度,平均最高氣溫24.9攝氏度,最低氣溫-10.4攝氏度。
【交通運輸】
瓜州縣境內蘭新鐵路復線、蘭新第二鐵路雙線、敦煌鐵路、國主G30連(云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瓜(州)敦(煌)高速公路、國道215線、省道314線貫穿縣境,實現鄉村通油路,通班車。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全縣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普通小學26所。普通中學6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4所。全縣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95人,在校生743人,畢業生191人。普通高中招生944人,在校生2785人。初中在校生4396人。普通小學在校生8840人。幼兒園在園幼兒4536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0%。初中教育六合率52.9%、鞏固率99.6%。普通高中考生本科上線率83%,普通高校本科錄取率84%。學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
文化事業 瓜州縣共有藝術團體8個;劇場、影劇院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各類博物館5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5.4401萬冊。年末全縣共有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 2.8913萬卷,全年開放各類檔案1.2978萬卷。
醫療衛生 瓜州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31個,醫院3個,衛生院14個。衛生技術人員928人,其中執業醫師224人、執業助理醫師98人、注冊護士556人。衛生機構床位914張,其中醫院660張、衛生院207張。全縣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7人。婦幼衛生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22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67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87%。全縣有養老院3個,養老院床位318張。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達到標準化的城市社區9個,農村村委會、社區75個。
【風景名勝】
布隆吉雅丹地貌
布隆吉雅丹,俗稱“人頭疙瘩”。位于瓜州縣布降吉鄉北三公里的疏勒河北岸,它分布在甘新公路南側東西長約九公里的狹長地段上,這里褐色的地面上,矗立起高低參差的土丘峰林。其間夾雜著無數高低錯落,形態奇特的土崗土丘,或如人頭疙瘩,獅身人面,又如云朵,如蘑茹,如金字塔,如烽燧排列,如千駝奔走,又似鬼域魔城。人行其間,恍入千年荒冢之中。雅丹是最典型的風蝕地貌之一。
雙塔湖
瓜州縣雙塔湖,位于縣城東50公里,始建于1958年,是甘肅省最大的農業灌溉水庫,該庫有效庫容1.15億立方米,水域面積2萬多畝,灌溉下游18萬畝耕地。312國道由水庫北側穿過,是通往敦煌,嘉峪關、酒泉這條旅游熱線上的必經之地,休閑度假、河灘浴場、水上游艇、水上垂釣、餐飲、娛樂等綜合服務項目。
白虎關
俗稱白墩子,距安瓜州縣城西北 43 公里,是漢、魏、晉、隋唐以來通往西域的重要驛站,現存遺址主要有烽燧、驛站、白虎廟遺址,還有傳說中的薛仁貴墓等遺跡。 《薛仁貴征西》記載:這里是唐初名將薛仁貴大戰蕃將楊凡的地方。
東千佛洞
東千佛洞又名接引寺,位于甘肅省瓜州縣城東南84公里的長山子古河道兩岸,與鎖陽城相距22公里。現存23窟,尤以內容豐富的西夏壁畫稱絕于世。其密宗佛教壁畫彌補了莫高、榆林二窟不足,堪稱西夏佛教藝術寶庫。其第二窟的《密宗曼陀羅》中,觀音優美的體形,露臍裝,超短裙的妝飾在全國絕無僅有,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艷佛”。著名敦煌學家段文杰先生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安西6幅《玄奘取經圖》,其中東千佛洞2幅《水月觀音》的發現是稀世之珍。
榆林窟
俗稱萬佛峽,位于瓜州縣城南68公里,國務院1961年3月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保存有位居全國第三的泥塑大佛。現存41窟,從洞窟形制和壁畫風格判斷,其建窟年代不晚于莫高窟。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較大規模的興建和佛教活動。其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壁畫總面積5650平方米,彩繪佛像10826幅,彩塑272身。
【榮譽稱號】
2017年,榮獲全國綜治領域最高獎“長安杯”。 2019年12月,國家民委決定命名瓜州縣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同年5月26日,被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甘肅省ETC發行服務工作先進縣”。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2年,獲評甘肅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