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縣,隸屬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肅省中南部,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端,東臨臨洮縣、南接渭源縣和臨潭縣、西靠和政縣、北連廣河縣。康樂縣總面積1083平方千米,轄5鎮、10鄉。康樂縣常住人口為25.78萬人。
康樂縣距省城蘭州108公里,屬蘭州一小時經濟圈,國道310線(臨康和二級公路)和國道248線(康冶二級公路),省道311線、322線貫穿全境,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北魏以來,境內先后設過藍川、安樂、長樂、水池、黨川等郡縣。歷史上分別隸屬隴西、狄道、洮岷、河州等州縣管轄。境內有絲綢南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橫穿東西。
【行政區劃】
康樂縣轄5個鎮、10個鄉:
鎮:附城鎮、蘇集鎮、胭脂鎮、景古鎮、蓮麓鎮
鄉:康豐鄉、虎關鄉、流川鄉、白王鄉、八松鄉、鳴鹿鄉、八丹鄉、上灣鄉、草灘鄉、五戶鄉
【建置沿革】
宋熙寧六年(1073年)4月,王韶渡排河擊敗木征修筑康樂城(康豐鄉道家村)、劉家川堡(流川鄉古城村);5月,詔名康樂城為康樂寨,劉家川堡為當川堡,并隸河州。 明代,今縣境設有基層行政組織“里、甲”,景古里、胭脂里、當川里屬河州,康樂里屬狄道州,沙馬里屬岷州。 清初沿明制,同治十一年(1873年)后,河、狄兩州重劃地界,南以今和政縣松鳴巖,東以洮河,東南至新路坡為河、狄分界。 民國建立,今縣地屬狄道縣西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6月10日,設洮西設治局(治所豐臺堡)。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洮西設治局改為康樂設治局(治所新集堡)。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康樂縣,厘定為五等縣,隸屬甘肅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2月10日,康樂縣隸屬甘肅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8月20日,康樂縣屬臨夏區專員公署。 1956年11月20日,成立臨夏回族自治州,為州所轄。 1958年12月21日,國務院撤銷康樂縣建置,并入和政縣, 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恢復康樂縣建置,仍屬臨夏回族自治州。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康樂縣位于甘肅省中南部,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端,東臨臨洮縣、南接渭源縣和臨潭縣、西靠和政縣、北連廣河縣。全縣總面積10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康樂縣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平均海拔為2000米,地勢平緩,總面積1093平方公里。康樂縣南北長56公里,東西寬39公里。西南邊境為秦嶺西延部分,海拔1988米一3908米。西南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蓮花山、太子山及海拔3908米的白石山,其支脈呈“爪”狀向內地延伸。
氣候 康樂縣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海拔高,氣候變化異常,南部鄉鎮高寒陰濕,北部地區干旱缺水。 康樂縣平均氣溫為7.5℃,年日照小時數2132.8小時,年降水量443.6毫米,無霜期221天。
【交通運輸】
康樂縣距蘭州市108千米,屬蘭州一小時經濟圈,省道311線、317線和臨康和二級公路貫穿全境,康冶二級路和沿太子山旅游扶貧大通道正在修建,縣鄉公路四通八達。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康樂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57所,其中幼兒園69所(含民辦幼兒園29所),小學8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初級中學13所,高級中學2所,職業學校1所,教學點83所。普通高中招生2372人,在校生5975人,畢業生1526人;初中招生4757人,在校生13077人,畢業生4505人;普通小學招生5090人,在校生32696人,畢業生4804人。學前教育在園(班)幼兒14876人。全縣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115人,九年一貫制專任教師219人,小學專任教師1748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7.6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5.76%。
醫療衛生 康樂縣共有醫療單位220家(包含民營醫院及診所),其中縣級及以上醫院2家,民營醫院2家,個體診所42家,鄉鎮衛生院17家,村衛生室154家,其他類醫療單位3家。年末全縣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94人,其中主任醫師9人,副主任醫師58人,主治醫師71人,執業醫師241人,執業助理醫師129人,主管護士82人,護師223人,護士678人,其他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9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673張,其中醫院床位299張,婦幼保健站床位45張,計劃生育服務站床位3張,各衛生院床位455張。
【歷史文化】
康樂自古就是絲綢之路、唐蕃古道之要沖、各民族“茶馬互市”的活躍區,是貂蟬故里,胭脂赤兔馬的產地。歷史上曾有羌、狄、氐、匈奴、吐谷渾、鮮卑、吐蕃等古民族生產生活。全縣有文物保護遺址13處(國家級1處,省級1處),在邊家林、椿樹、塔關、豐臺、寺址、地寺坪等地有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遺址,有紅軍長征途經景古地區遺址——線家樓、石家樓,其中線家樓遺址已被確定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個以農耕牛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相傳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三國時期關羽胯下的寶馬良駒——胭脂赤兔馬就來自康樂胭脂川。“蓮花山花兒會”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風景名勝】
蓮花山
蓮花山,位于康樂縣境內南部,主峰海拔3578米,總面積1691公頃,主要旅游景點依次有蓮花寶殿、十八羅漢樓、頭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四天門、紫霄殿、娘娘殿、舍身殿、祖師殿、蛇倒退、獨木橋、金頂、夾人巷、玉皇閣、鷂子翻身等。
藥水峽森林風景區
藥水峽森林風景區,距康樂縣城西南26千米,距蘭州市150千米,是太子山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3萬畝。位于峽谷口的藥水水庫,兩面環山,中間峽谷,筑壩攔河,蓄水為湖,占地150畝,庫容190萬立方米。
竹子溝景區
竹子溝景區,位于康樂縣鳴鹿鄉拔子溝村,是以牛文化為主題、休閑體驗為核心,集生態農業、休閑觀光、體驗、娛樂為一體的現代鄉村旅游區,觀光牧場內規劃設計有天然牧場區、主題民宿區、拓展訓練區、燒烤區、露營區、滑草區、花海區、松林生態區等區域。并有燒烤長廊、休閑竹屋、人民公社、水溪水趣、水磨水車、穿越森林、翻越雪山、房車露營等項目。
【榮譽稱號】
2021年12月,被國家民委評選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