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屬南亞熱帶地區。德保縣距百色市區129千米,距首府南寧市275千米。全縣總面積2575平方千米,德保縣常住人口為269758人。
德保縣打造以鋁業為主的產業基地,2005~2006年連續兩年進入“廣西經濟發展十佳縣”行列,2008年榮獲“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2009年榮獲西部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2010年榮獲“中國十佳生態休閑文化旅游縣”稱號。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行政區劃】
德保縣轄7個鎮、6個鄉:
鎮:城關鎮、隆桑鎮、敬德鎮、足榮鎮、馬隘鎮、東凌鎮、那甲鎮
鄉:都安鄉、榮華鄉、燕峒鄉、龍光鄉、巴頭鄉、樸圩鄉
【建置沿革】
德保縣秦屬象郡,漢代屬牂牁郡句町縣地,晉代屬興古郡,唐代為廢凍州(羈縻州),宋代建鎮安峒。 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十月建鎮安州,二十九年六月改為鎮安路。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鎮安路改為鎮安土府,府治設于小鎮安廳(今那坡縣)的感馱巖。次年(公元1369年),府治移建于廢凍州(今德保縣治)。 清朝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改土歸流為鎮安府。乾隆四年(1739年),鎮安府添設附廓縣,叫天保縣。 清朝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置府廢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府復置天保縣,并恢復道制,天保縣屬田南道。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廣西省劃為12個區,天保縣屬第12區。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6月,全省12個區并為6個區,天保縣屬第6區,區治在百色。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7月增設天保民團區,區治在天保縣,轄天保、恩隆、思林、奉議、向都、靖西、鎮邊、鎮結8個縣。 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3月民團區改為行政監督區,轄縣不變。同年,撥出恩陽縣的東凌、仁和、塘日、扶平、賴德、保寧6個鄉,靖西縣的渠洋、太和、魁圩3個鄉,天保縣的多敬、凌懷、多浪3個鄉,一共12個鄉。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在靖西、天保、恩陽、百色接界處成立敬德縣(縣治在多敬圩),屬天保行政監督區。 1949年12月,敬德、天保兩縣先后解放,分別成立人民政府,均屬龍州專區。 1951年7月,改屬百色專區。同年8月,敬德、天保合并為德保縣,縣治在原天保縣城。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德保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東南部,屬亞熱帶地區,全縣總面積2575平方千米。東部與田東縣相連,西南部和靖西市接壤,北部與田陽區、百色市相毗鄰,西南面靠近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縣城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263千米,距百色市人民政府駐地129千米。縣境東西最大橫距54.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41.68千米。
地形地貌 德保縣的地形為西北高、東南低。縣境內最高峰為黃連山,主峰海拔1616米;紅泥坡次之,海拔1218米。洼地、谷底海拔由西北部的600米—540米到東南部的500米—240米。
氣候 德保縣位于北回歸線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溫涼;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春季干旱,夏季多雨。常年主導風向東風,東南風、南風、東北風次之。全年最多風向頻:靜風為48,東風為10。 全年年均氣溫為19.5℃,最高氣溫37.1℃,最低氣溫2.6℃。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11.l℃;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25.7℃。年平均降雨量1462.4毫米,年蒸發量1441.6毫米。雨季始于4月下旬,結束于10月上旬,集中于5至8月。無霜期332天,年日照時數1527.7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01.9千卡每平方厘米。
水文 全縣有31條溪河,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中部和南部。鑒河為主干河流。其中100平方千米以上集雨面積的河流有6條,河流迂回曲折,蜿蜒于縣內的崇山峻嶺之間,坡降陡,瀑布多,天然落差大。全縣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13.71萬千瓦,可開發資源7.5萬千瓦。
【社會事業】
教育 幼兒園共有79所(公辦38所,民辦61所),小學58所(城區小學5所,鄉鎮中心校16所,完小5所,教學點32所)。初中13所,其中:完全中學(初中)0所。高級中學1所,其中:完全中學(高中)0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衛生 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09個,其中醫院7個(其中民營醫院4個),鄉鎮衛生院17個,村衛生室164個,診所及門診部1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皮防站1個,血防站1個。衛生技術人員1362人;醫師351人,其中執業醫師267人;注冊護士972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945張,其中醫院1480張,鄉鎮衛生院465張。
【風景名勝】
德保縣芳山文化園景區
德保芳山文化體育公園范圍包括原九曲橋公園及芳山,位于縣城東部中心城區,由鑒河景觀廊道串連而成,其間有山地、河流等各種豐富的自然景觀。公園總占地面積16.99公頃,其中綠化面積15.69公頃,水體面積3.361公頃,景區內旅游資源豐富,這里空地清新,有蜿蜒清澈的河流、郁郁蔥蔥的草木,宛如世外桃源;這里歌圩之風盛行,民族風情濃郁,節慶活動豐富多彩,是一個集濱河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健身娛樂、生態科普于一體的多功能旅游景區。
德保縣排莫谷金景區
德保縣排莫谷金景區位于城關鎮綠柳村綠嶺屯,距縣城6公里,是德保萬畝八角林基地的一個區域,以生產無公害八角茴油出名,自然景觀優美獨特,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景區總面積約2000畝,其中果園300畝,八角林1700畝,景區于2014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建設內容有谷金四級一線天瀑布觀光區、游泳池、垂釣場、人工溫泉、農家樂、燒烤場、生態停車場、更衣室、廁所、生態水果園(葡萄、紅心柚、青梨、柑橘等)、林下養殖、八角林觀光等。景區山澗峽谷巖壁奇特,溪水清涼透徹,滕條交錯,有階梯式瀑布4個,故稱“谷金四級一線天瀑布”,整個景區空氣清新,集種植、養殖、觀光、休閑為一體。 排莫谷金景區是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18年獲評廣西三星級鄉村旅游區。
曼貝儂小西湖景區
曼貝儂小西湖景區位于德保縣城西西山腳下,距縣城2.5公里。景區總面積284.01公頃,規劃目標定位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區主要以自然山水、田園風光為主,是所在村屯群眾家門口的自然公園,是游客親水、踏青、采風、休閑、養生的絕佳去處,2019年獲評廣西三星級鄉村旅游區。 該景區處在德保鑒河流域之中,滔滔的鑒水河流過無數仄伏溝壑,來到那里,被西山一臂擋住,繞了一個大彎,形成一泓平靜的小湖,西岸是一個100多戶的村莊——大沐屯,東面盡是翠綠的田園,東南有道長70多米,高5米的天然落差,湖水從那里瀑跌東去,晝夜喧囂;四周奇山環抱,山水相映,如夢如畫,美不勝收,猶如世外桃源。該景區內居住著大沐、大朔兩個兄弟屯的群眾,故稱“曼貝儂小西湖景區”(壯語中曼貝儂意指兄弟姐妹的家園)。
那溫人家鄉村旅游區
那溫人家鄉村旅游區位于廣西百色市德保縣城關鎮那溫村那溫屯,距離縣城8公里,依山傍水,村前瀑布疊翠、花海繽紛、田園錦繡,村后林豐樹茂、空氣清新,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田園風光。其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部分壯族干欄特色民居保存較好,壯劇、山歌等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民俗風情豐富,山歌對唱、“二月二”龍頭節、手工舂糍粑等民俗活動長期保存,草編、藤編等民族手工藝品也小負盛名。 2019年10月獲“廣西十大最美鄉村”稱號,并獲得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同年11月那溫人家鄉村旅游區獲評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2021年10月提質升級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紅葉森林公園
紅葉森林公園位于德保縣東北側方向,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暨自治區級森林公園,距縣城3.5公里,交通便利。公園規劃面積1036.5公頃,該公園核心景區為紅楓湖游覽區和紅葉谷游覽區,以紅楓為主題。金秋時節,楓葉似火,湖水輕柔,互襯互耀,頗具詩情畫意。公園的紅葉品種主要以楓香為主,葉子顏色分別有深紅、絳紅、霞紅、黃紅混合等,觀賞時間較長,有著“德保楓葉賽九寨”的美譽,是秋季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公園以紅楓湖、紅葉谷一帶的紅楓林為依托,襯托著多姿多彩的紅葉森林景觀、森林生態景觀、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和綺麗迷人的水文景觀,將紅楓湖、上章湖、紅葉谷構成休閑避暑游覽的大旅游圈,景區內上章水庫和百布水庫交相輝映,總庫容量分別為365萬立方米和19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分別為2200畝和2000畝。目前,景區各項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德保境內有10萬多畝連片的紅楓林,遍布城關、那甲、馬隘、巴頭等鄉鎮。除紅葉森林公園外,馬隘至巴頭一線還有許多別具特色的賞楓景點,無一不令人流連忘返。
德保矮馬王國
德保矮馬王國景區位于德保縣燕峒鄉興旺村坡寧屯(吉星巖AAAA景區出口處),一期開發建筑面積400畝,建設內容有矮馬王國競技場、萌寵部落、矮馬小鎮、矮馬游樂園、矮馬劇場、木屋酒店、帳篷酒店等項目,涵蓋動漫賽事、親子游樂、互動體驗、教育科普、文化演藝等于一體。矮馬王國景區從德保矮馬“萌”的核心特色出發,將德保矮馬IP化,以親子卡通化的形象表現手法,創意“矮馬保保”的主人公形象,將德保矮馬打造成為華南萌主;以故事場景化的主題敘事手法,構建“矮馬保保”和他的小伙伴們的王國樂園,打造以德保矮馬為IP的主題家庭親子旅游目的地。讓孩子置身于童話故事中,兼具開發智力、認識自然的同時,還能兼顧大人玩耍與視覺審美,是全家人親子互動、休閑娛樂的地方。
德保吉星巖
吉星巖,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德保縣城南的燕峒鄉那布村吉巖屯,距縣城13公里。吉星巖前門的一棵千年七葉樹和一棵桑樹王就象是吉星巖的兩個守護神,巍然矗立,直插云天,陽光從茂密的枝葉中點點滲透,閃爍迷離。吉星巖洞口開闊,洞內水陸兼備,上下共有四層,各層寬5-40米,高3-20米,目前第二層已對外開放,全程約2公里。洞內分為吉星迎賓、壯鄉聽海、云山鑒水、詩畫田園、幽靜奇觀等五個游覽大廳。巖洞內,水中有景,景中有水,萬千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大小鐘乳石鱗次櫛比,姿態栩栩如生,石柱、石幔極具特色,洞內最為壯觀的為鈣華池,該池由鈣華堆積而成的堤埂而形成,成群分布,依地勢層層疊疊,狀若梯田,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更為神奇的是,白色的鈣華池中,肖然屹立著一尊黑色的大鐘,黑白交映。高大的“神象賜福”,多姿多彩的“壯鄉聽海”、一望無際的“稻田”、莊嚴的“天下第一鐘”、浪漫溫馨的“情定德保”、充滿情趣的“詩畫田園”,就如同技藝精湛的石匠潛心雕鑿出來的作品一般,逼真而極富意趣。洞內空氣清新、游覽安全,全洞擁有植物類、動物類、器皿類、地貌類等天然獨立景觀千余處,洞頂、洞壁兩側、地面,石筍群生、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絢麗多彩、宏偉壯觀。因其秀麗的風光和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而被專家稱為“天上迷宮”、“一個罕見的巖溶造型博物館”。
【歷史文化】
德保縣的文化、藝術活動,歷來活躍,民間的戲曲豐富多彩,流傳于該縣的地方戲劇和歌舞主要有壯劇、木偶戲、末倫、撈蝦舞、山歌等,而以壯劇和山歌尤其為群眾所喜愛。
德保壯劇屬南路壯劇,俗稱“呀嗨戲”或“馬隘戲”。德保山歌民間叫“吟詩”或叫“唱歡”,在壯家瑤寨,男婚女嫁、勞動生產、逢年過節、談情說愛等場合,多以山歌來表達喜慶、歡樂、愛情等。壯族山歌分為南路山歌、北路山歌系。南北路山歌都以七言為一句,有平仄、有押韻。南路山歌以四句為一首,以兩人為一組合唱,有高低聲兩部,唱出的山歌高亢、激情、清雅、動聽。北路山歌以八句或十句為一首,一般以3至7人為一組來合唱,有高低兩部聲,歌聲雄壯、穩定、悠揚、振奮、引人。山歌歷來是采取自唱、對唱、合唱的形式,通過山歌抒發感情、贊頌好人好事、抨擊時弊、揭露壞人壞事。在各鄉鎮歌圩、春節或其他重大節日,縣、鄉、村分別舉辦山歌比賽,吸引成千上萬聽眾,很受群眾歡迎。
德保縣的文化、藝術活動,俗稱"呀嗨戲"或“馬隘戲”,它具有濃郁的民族風俗和地方特色,很受群眾歡迎,現壯劇常用的唱腔曲調有馬隘調、平板、嘆調、喜調、哭調、采花、高腔等,拌奏樂器有馬骨胡(是主奏樂器),配樂器有土胡、二胡、三弦或秦琴及笛子等。演奏時具有和聲色彩,深厚悠揚,悅耳動聽,很有民族情感。
壯族馬骨胡起源于宋朝,至今有近千年的歷史,是珍貴“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骨胡是壯族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因其采用馬的腿骨作琴筒而得名。起源于德保的壯劇是壯族最具代表性的戲劇,其伴奏的主奏樂器是馬骨胡,而馬骨胡藝術的發祥地在德保,主奏曲目為《壯鄉春早》,流傳覆蓋桂粵滇黔及東盟各國。馬骨胡音色清脆、透亮、悠揚,音質高亢,富有穿透力,被譽為壯族民間原生態音樂的天籟之音。同時,馬骨胡演奏技藝有自成一體的弓法、指法和曲牌。2010年5月,德保縣《壯族馬骨胡藝術》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012年德保縣榮獲“壯族馬骨胡藝術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目前,《壯族馬骨胡藝術》正在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名優特產】
矮馬 德保矮馬是世界稀有的優良馬種,它是世界上最矮的一種馬,是世界兩大矮馬源流之一(另一源流是英國的謝特蘭矮馬)。德保矮馬主要產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德保縣、靖西市,及百色地區,個頭在100cm左右,最矮的僅有85cm。據考證,它是西漢時期"果下馬"的后代。其高度在106厘米以下,最矮的僅有85厘米,比世界著名的英國逐馬還要矮。
蘇鐵 德保蘇鐵(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是中國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具極高的研究與觀賞價值,1996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勘測設計院鐘業聰研究員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德保縣發現的。由于人為原因,其數量已從1998年的2000多株銳減到2001年的1085株,尤其是成年植株數量劇減,由此導致年齡結構趨于幼年化。
八角 德保縣氣象局一份報告顯示,曾有人做過實驗,即使在同一個縣內,播下的八角種子也不一定能正常生長和發育。德保縣地處北回歸線上,屬亞熱帶濕潤山區氣候,冬季不嚴寒,夏季不酷暑,氣候條件恰恰與八角的“生活習性”相吻合。 八角因種植歷史久遠,沒有更新換代,老品種品質退化,影響了產量。德保縣從1999年起,采取先試點再上規模的方式,對全縣9萬多畝八角低產老林運用綜合治理辦法進行規模改造,效果顯著。 德保縣所產的八鎮安角瓣角均勻,干果透紅、香濃,所熬的茴油質地優良。
茴油 德保縣出產的茴油80%出口,除了用來制作香水,還用來加工歐洲名酒以及化工、醫藥產品。一般情況下,50公斤八角葉能蒸出0.5公斤茴油。 新中國成立前,德保縣稱為天保縣,該縣用八角葉加工茴油歷史悠久,名氣較大。長期以來,當地流傳這樣一句話:“沒有天保茴油,巴黎香水不香。”現在,德保出產的茴油80%出口,除了用來制作香水,還用來加工歐洲名酒以及化工、醫藥產品。 八角茴油用途廣泛。在前沿時尚界,它是高級香水必不可少的原料;在歐洲名酒產業,它被制成與中國茅臺酒齊名的世界十大美酒——茴香酒;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它是香皂、牙膏必不可少的增香劑;在普通人的餐桌上,它讓肉更香、湯更美;在化工行業里,它是電鍍或涂料的填充劑;在病人的藥箱里,它可驅蟲、殺菌、健胃、驅風、祛痰、止咳,還能治療人的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疥癬等。
【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12月4日,被命名為第四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2021年11月,被平安廣西建設協調小組擬推薦為“2019—2020年度建設平安廣西活動先進縣(市、區)”。 2021年12月4日,入選2020年度廣西高質量發展進步縣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