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轄縣級市,由百色市代管,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邊境,百色市南部,地處中越邊境,邊境線長152.5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1℃,境內以溶蝕高原地貌為主。總面積3322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8.93萬, 境內壯族占總人口的99.4%,被譽為“壯鄉中的壯鄉”。靖西轄11個鎮、8個鄉。市政府駐新靖鎮。
靖西市作為廣西陸地邊境口岸城市, 廣西百色乃至全國對接越南、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曾被評為中國繡球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西避暑旅游城市、廣西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境內景點眾多,主要有通靈大峽谷、古龍山等。
靖西是典型的壯族聚集地,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繡球、壯錦、末倫、山歌、藥市等文化遺產閃爍著古樸的民族風情。舊州是聞名全國的“繡球之鄉”“壯歌之鄉”,也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瓦氏夫人的故鄉;龍邦十二道門是清代中法戰爭的重要軍事堡壘;安德鎮是壯族歷史上的地方王朝——儂智高南天國的建都之地,也是劉永福“黑旗軍”發源地;越南革命領袖胡志明早年在靖西活動過。
【行政區劃】
靖西市轄11個鎮、8個鄉:
鎮:新靖鎮、化峒鎮、湖潤鎮、安德鎮、龍臨鎮、渠洋鎮、岳圩鎮、龍邦鎮、武平鎮、祿峒鎮、地州鎮
鄉:同德鄉、壬莊鄉、安寧鄉、南坡鄉、吞盤鄉、果樂鄉、新甲鄉、魁圩鄉
【建置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尉屠睢率五十萬大軍平定嶺南,在嶺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縣境屬象郡,郡治臨塵在今崇左縣境。秦末代理南海尉趙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國,縣地屬南越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將嶺南分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縣境屬益州刺史部南部牂柯郡句町縣地,牂柯郡治故且蘭,句町縣治在今云南省廣南縣境,古為句町國,漢武帝時滅,置句町縣。 唐開元二年(714年),后今縣東境始置歸淳州,隸邕州都督府,府治宣化在今廣西南寧市。貞元十二年(796年),西境始設安德州,隸安南都護府,府治宋平在今越南河內。元和初(806年)后,歸淳州更名歸順州。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進兵廣州,消滅南漢,統一嶺南,在羈縻地區實行土司制度。至道三年(997年),置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今縣境屬西路邕州,州治宣化在今南寧市,縣境東部置溫弄州一說溫州、溫悶峒、溫潤峒;中部置順安州;西南部置歸化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隸邕州。景炎二年(1277年),江西廣信府廣豐縣人張天宗起兵抗元失敗,率眾南來順安州貢峒,更名順安峒。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進兵廣西,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滅亡。今縣境屬湖廣行中書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從湖廣南部地區分置廣西行中書省。今縣中部置歸順州,東境置溫州一說河潤州;隸鎮安路,路治感馱巖在今那坡縣境;西境置安德州,隸來安路,路治奉議州在今田陽縣境。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滅亡,廣西行中書省改為廣西布政使司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司,鎮安路改為鎮安府,府治從感馱巖移至凍州在今德保縣境。明初廢歸順州、安德州入順安峒。弘治九年(1496年)10月,岑氏土官率兵有功,升順安峒為歸順土州,仍隸鎮安府。嘉靖四年(1525年),直隸廣西布政司屬思恩府府治在今武鳴縣。四十年(1561年),溫州降為寨,更名湖潤,改屬南寧府。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歷十五年明朝滅亡,統一全國,今縣境置歸順土州,初隸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歸流,因去思恩遙隔,復隸鎮安府。雍正十年(1732年),湖潤寨又隸鎮安府。乾隆十一年(1746年),湖潤寨土巡檢故絕,改土歸流屬歸順州。光緒十二年(1886年),歸順州升為歸順直隸州,屬太平思順道,道治今龍州縣,小鎮安廳改為鎮邊縣,與下雷土州原屬鎮安府,均屬歸順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6月,廢歸順州,置歸順府。鎮邊縣改隸省,湖潤巡檢裁銷改為團,下雷土州改設彈壓,均屬歸順府。 1949年12月13日,靖西縣和平解放。1950年1月18日,靖西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廣西省龍州專區,專署設在龍州縣,后遷崇左縣,1952年8月改隸百色專區。1952年,壯族聚居的廣西中部和西部,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區,區治南寧市,轄邕寧、宜山、百色3個專區,靖西隸百色專區。1955年10月縣人民政府改為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桂西僮族自治區改為桂西僮族自治州,專區改為地區,靖西隸百色地區。1958年1月地區改為專區。同年3月5日,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靖西隸百色專區,1971年專區改為地區,靖西縣隸百色地區,2002年6月屬百色市至今不變。 2015年8月1日,撤銷靖西縣,設立縣級靖西市,以原靖西縣的行政區域為靖西市的行政區域,靖西市人民政府駐新靖鎮新華街339號。靖西市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百色市代管。 2015年12月12日,靖西市正式掛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靖西市位于中國南疆邊陲,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邊境,百色市南部。北回歸線橫穿西北隅,境內大部在北回歸線以南。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高平省重慶、茶嶺、河廣三縣交界,西與那坡縣毗鄰,北與百色市和云南省富寧縣相連,東與天等縣、大新縣接壤,東北緊靠德保縣。東距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公路里程275千米;北距百色市公路里程129千米;東南距崇左市江州區152千米。總面積3322平方千米。靖西市境內地域西寬東狹,東西最大橫距9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75千米,面積3322平方千米,折合499.65萬畝,占廣西壯族自治區面積1.41%。
地貌 靖西市屬巖溶山原地貌,分為中山、低山、高丘、平地、水域5類。海拔在800-1400米之間的中山面積67.97萬畝,占總面積12.8%;海拔在500-800米之間的低山面積291.75萬畝,占總面積58.39%;海拔在250-500米之間或的高丘面積9.9萬畝,占總面積1.98%;平地面積為129.08萬畝,占總面積25.8%;水域為4.95萬畝,占總面積0.99%。全市以低山為主,斜坡面積較大,陽坡面積較多,石灰巖峰林峰叢廣布,由于各地溶蝕作用不同,形成四種地貌類型:即孤峰平地、峰林谷地、峰叢洼地、全非巖溶地。
氣候條件 靖西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2009年和2010年,靖西市平均氣溫分別為20.5℃和20.2℃,比歷年平均值(19.3℃)分別為偏高1.2℃和0.9℃;年最高氣溫分別為34.1℃和35.4℃,比歷年極端最高溫度(36.6℃)分別為偏低2.5℃和1.2℃,年最低氣溫分別為4.4℃和0.4℃,比歷年極端最低溫度(-1.9℃)分別為偏高6.3℃和2.3℃。年總降水量分別為1000.1毫米和1541.1毫米,比歷年平均值(1636.3毫米)分別為偏少636.2毫米和95.2毫米,2009年內降水高峰月出現在7月,該月雨量為306.2毫米,2010年降雨量高峰月出現在6月份,該月雨量為337.2毫米,2009年日最大降水量93.6毫米,2010年日最大降水量117.6毫米;無霜期分別為348天和350天,比歷年平均值(336天)分別為偏長12天和14天;年日照總時數分別為1458.4小時和1390.8小時,比歷年平均分別偏少42.9小時和110.5小時;兩年內平均風速1.1米/秒,2009年,以SSE(東南偏南)風為主;2010年,以SSE(東南偏南)風為主。
水系 靖西市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左江和右江的部分支流。境內主要河流有23條,北部魁圩那多河、渠洋芭蒙河,西部安德蘭康河、照陽河和東北部武平立錄河流入云南省和德保縣為右江河系,境內流域面積1003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積的30.1%。其余難灘河、龐凌河、龍潭河、鵝泉河、邏水河、坡豆河、多吉河等由西北流向東南注入黑水河匯入左江為左江河系,流域面積2328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積69.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靖西市共有學校268所,其中,高中階段學校4所,在校生10589人,普通高中學校在校生8461人,職業技術學校全日制在校生2128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4.1%。義務教育學校107所,在校學生69232人,義務教育鞏固率98.9%,殘疾兒童入學率99.8%,三殘兒童入學率100%。幼兒園156所,其中公辦幼兒園26所,民辦幼兒園130所;在園(班)幼兒25893人,其中在讀公辦園14127人,民辦園11766人,學前三年毛入學率96.0%。全市現有教職工8610人,其中高中階段教職工1174人,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4848人,幼兒園教職工2588人(在職在編325人)。
文化事業 靖西市共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9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建成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82座。
醫療衛生 靖西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64個,其中醫院6個,鄉鎮衛生院25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 49個,門診部1個,村衛生室28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婦幼保健院1個,皮膚病防治院1個。年末全市衛生技術人員280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90人,注冊護士1357人,鄉村醫生16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229張,其中市級衛生醫療機構1939張,鄉鎮衛生院1290張。
【交通運輸】
靖西市距首府南寧市275千米,距百色市右江區129千米,距崇左市江州區152千米,有兩條國道、兩條省道二級公路在境內交匯。百色至靖西、靖西至那坡、靖西至崇左高速公路,靖西至龍邦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岳圩口岸聯線高速公路(合那高速至岳圩口岸)已經開工建設。
鐵路 靖西至南寧城際快速鐵路已開通客運列車。
邊境口岸 靖西與越南山水相連,邊境線長152.5公里,有龍邦國家一類口岸、岳圩國家二類口岸和那西、岳圩、新興、孟麻等4個邊民互市點及36條出入境通道,是大西南通往東盟各國的重要門戶。
【風景名勝】
通靈大峽谷
通靈大峽谷,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中越邊境,是一個長方形全封閉式的峽谷,長約1000米、寬200多米。峽谷中有一個高100米、寬60米的寬敞的溶洞,洞壁及洞頂布滿各種造型奇異的鐘乳石。整個大峽谷由念八峽、通靈峽、古勞峽、新靈峽、新橋峽共五個峽谷組成。
古龍山大峽谷
古龍山大峽谷位于廣西靖西市境內,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由古勞峽、新靈峽、新橋峽三個峽谷組成的。峽與峽之間的河流及三個地下暗河溶洞相通。形成三峽三洞連通的大峽谷群。整個峽谷長6.8千米。由峽谷、瀑布、暗河、溶洞、原始植被、峰叢絕壁、溪流奇石構成,有“山水小桂林,氣候小昆明”之美譽。
舊州古鎮
舊州古名那簽、順安峒、歸順土州,位于靖西市城南9千米舊州。主要景點有繡球街、文昌閣、張天宗墓、紫壁樵歌、土司墓群等。 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鵝泉景區
鵝泉,與云南大理蝴蝶泉、廣西桂平西山乳泉并稱為中國西南三大名泉。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的源頭,位于廣西靖西市區南約5千米的小鵝山麓。因鵝山像一只鵝躺在泉水之上,故名。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古橋,建于清朝年間,橋長約60米,寬1.5米,全為石灰料石組成,是由15個涵洞的石拱橋組成,鵝泉古橋為靖西市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古橋。
錦繡古鎮景區
錦繡古鎮,位于靖西市龍潭新區,倚靠靖西山水資源,近鄰生態濕地公園,以自然資源為依托,以壯文化為核心,古建筑為載體,是集文化體驗、養生休閑、自然觀光于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靖西小城故事景區
靖西小城故事,是中國西南邊陲中越邊境線上一個別具風情的文旅小城,占地面積113.7畝,以院落客棧街區、水岸酒吧街區、越南情景特色街區、邊關文創街區為主要特色業態,是一個集非遺體驗、民宿旅居、文創演藝、休閑消費、博物館于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渠洋湖
渠洋湖,是一個大型的喀斯特高原湖泊水庫。庫區總容量9228平方米,水質優良,有大小島嶼十多個,沿岸有海拔一千多米的岜行山,以及掩映在綠樹翠竹當中的幾百個壯族干欄式村寨。
三疊嶺瀑布
三疊嶺瀑布,位于靖西市湖潤鎮新靈村,西北距市區30千米,因地處三疊嶺而得名。瀑布落差100米,寬30多米。
【歷史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靖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項目達1700個,截至2021年,靖西市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2項(壯族織錦技藝、末倫),自治區級保護名錄26項,市(縣)級保護名錄70項。
方言 靖西市境內主要交際用語是土話(俗稱仰話),屬廣西南部壯語方言。全市19個鄉(鎮),除政府公務對話、學校教學用漢語普通話和桂柳話外,大多以市區“仰”話為交流語言,約占總人口80%,與德保、那坡、大新、天等各鄰縣和越南邊界的語均可相通,惟音腔有些差異,但不妨礙會話。此外在龍臨鎮、果樂鄉、南坡鄉、新甲鄉、武平鎮、安德鎮、渠洋鎮、魁圩鄉還有少數講“宗”、“隆安”、“銳”、“宋”、“左州”“府(德保)”、“農”等七種主要方言話,約占全市人口20%。
地方美食 靖西的特色傳統小吃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卷筒粉、米餃、糍粑、酸嘢、秘壽、餅哆、脆條、涼粽、番嘰嘟、大粽子、血腸、米花等等。
特色工藝 繡球,是廣西的名片,繡球制作技藝源于靖西,是自治區級非遺保護項目。繡球制作技藝是靖西壯族群眾最有代表性的技藝之一。在壯族傳統文化中,繡球是愛情的象征,經過時代的變遷,繡球所表達的意義不再局限于愛情,更是團結、友好、吉祥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之一。 壯錦,與云錦、蜀錦、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起源于宋代,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壯錦從明代開始進貢朝廷,到清代正式出現 “壯錦” 這個名詞,處于鼎盛時期。2006年,壯錦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榮譽稱號】
2011年2月,靖西市獲“百色市2010年秋冬農業產業開發先進縣(區)”稱號。 2012年,靖西市獲全國“雙擁模范縣”稱號。 2016年,靖西市入選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 2016年12月,靖西市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9年3月,靖西市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2月,靖西市榮獲2019年度廣西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稱號。 2021年1月19日,靖西市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2021年12月4日,靖西市入選2020年度廣西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公示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