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市轄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與七星區、靈川縣毗鄰,西與臨桂區會仙鎮接界,南與陽朔縣葡萄鎮、楊堤鄉界連,西南與臨桂區六塘鎮相鄰,北與象山區、七星區交界,西北與象山區接壤;總面積302.05平方千米。下轄1個街道、2個鎮和2個鄉,區政府駐雁山鎮雁中路18號。雁山區常住人口為132639人。
夏商周時期,雁山區是“百越”人的居住地。春秋戰國時期,歸屬楚國。1996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桂林市對市轄區區劃進行調整,桂林市郊區更名為雁山區。境內有漓江穿梭迂回,桂林至陽朔旅游通道穿境而過,桂柳、桂梧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
雁山區境內風景名勝有漓江、相思江、冠巖、父子巖等山水自然風貌;有雁山公園、唐氏莊園、相思埭遺址、廟巖洞穴遺址、桂州窯窯址、竹園漢墓群、馬君武墓、羅盛教烈士陵園等自治區、市文物保護單位;有壽崴古寨、雁咸古寨門、潛經白氏宗祠、潛經清真寺、竹園廟門橋等古寨古建筑;有冠巖景區、愚自樂園、雁山植物園、神龍谷、蛇王李莊園、龍門古榕等生態園林人文融合景觀。其中漓江雁山段是桂林漓江景區5A級景區的一部分;桂林冠巖景區、愚自樂園是4A級景區;神龍水世界景區、多耶古寨——蛇王李景區是3A級景區。
【建置沿革】
夏商周時期,雁山區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春秋戰國時期,歸屬楚國。 秦始皇時期,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屬桂林郡地。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唐、宋、元、明、清各代,均屬臨桂縣地。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屬廣西行中書省蒼梧道桂林府臨桂縣東鄉、南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廣西省蒼梧道桂林府臨桂縣良豐鄉、大埠鄉、大圩鄉、太沙鄉;清宣統三年(1911年)11月,屬廣西省軍政府桂林府臨桂縣地,原鄉名未變。 民國元年(1912年)12月,臨桂縣撤銷,區境屬廣西省軍政府漓江道桂林府地;民國二年(1913年)12月,屬廣西省漓江道桂林縣地;民國三年(1914年)6月,屬廣西省桂林道桂林縣地;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屬廣西省桂林縣地;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廣西省桂林民團區桂林縣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今區境分屬桂林縣城區東附廓鄉、太沙鄉、良豐區、大圩區草坪鄉、柘木鄉;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廣西省桂林行政監督區桂林縣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撤銷桂林縣,置桂林市,復設臨桂縣,今區境分屬桂林市太沙鄉、柘木鄉、東附廓鄉、臨桂縣良豐鄉、大埠鄉、草坪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今區境分屬桂林市柘太區、東附廓區、臨桂縣良豐鄉、大埠鄉、草坪鄉。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1月22日,桂林市、臨桂縣解放時沿襲舊制;同年12月18日,區境分屬桂林市南郊區、東郊區、臨桂縣地;同年12月28日,臨桂縣委、縣人民政府遷至良豐,后移至雁山。 1950年4月,桂林市東郊區、南郊區、西郊區、北郊區撤銷。今區境分屬臨桂縣大圩區、龍門區、柘木區、良豐區;同年10月,今區境分屬臨桂縣第一區(大圩)、第二區(柘木)、第九區(良豐)、第十區(六塘)。 1952年4月,桂林市郊區恢復建置;同年9月,今區境分屬桂林市南郊區、臨桂縣第一區及第九區、第十區。 1953年,桂林市郊區稱為近郊區。 1956年6月,今區境分屬桂林市近郊區、臨桂縣大圩區和雁山區。 1957年11月,今區境分屬桂林市近郊區奇峰鄉、臨桂縣雁山鄉、大埠鄉、大圩鄉。 1958年9月,今區境分屬桂林市近郊區秀峰人民公社、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和大圩人民公社。 1960年7月,桂林市近郊區撤銷,今區境分屬桂林市城區陽橋人民公社、國營桂林良豐農場、臨桂縣大圩人民公社。 1961年2月,桂林市近郊區恢復建置;同年6月,今區境分屬桂林市近郊區雁山人民公社和柘木人民公社、靈川縣大圩人民公社。 1967年,近郊區復稱郊區。 1979年6月,桂林市郊區撤銷建置,今區境分屬桂林市郊區雁山人民公社、大埠人民公社、柘木人民公社及靈川縣大圩人民公社。 1981年5月7日,靈川縣大圩人民公社潛經大隊、草坪大隊劃歸桂林市;同年7月,桂林市郊區草坪人民公社成立。 1984年5月,桂林市郊區建置恢復;同年7—9月,公社改為鄉鎮;同年9月29日,草坪回族鄉成立,今區境分屬桂林市郊區雁山鎮、柘木鎮、大埠鄉、草坪回族鄉。 1996年底,行政區劃調整前,原桂林市郊區位于城區四周。 1996年12月2日,經國務院批準:將桂林市郊區更名為雁山區,并對桂林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劃作相應調整;將原郊區大河鄉、穿山鄉的清風村劃歸疊彩區管轄。將原郊區甲山鄉劃歸秀峰區管轄。將原郊區的二塘鄉、柘木鎮的同心、平山兩個村和穿山鄉的安新村劃歸象山區管轄。 1996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桂林市對市轄區區劃進行調整,桂林市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行政區劃】
雁山區下轄1個街道、2個鎮和2個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雁山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與七星區、靈川縣毗鄰,西與臨桂區會仙鎮接界,南與陽朔縣葡萄鎮、楊堤鄉界連,西南與臨桂區六塘鎮相鄰,北與象山區、七星區交界,西北與象山區接壤;與周邊縣、區邊界總長146.22千米,其中與七星區邊界長9.12千米,與臨桂區邊界長31.88千米,與靈川縣邊界長45.38千米,與象山區邊界長30.35千米,與陽朔縣邊界長29.79千米;區境南北最長25.40千米,東西最寬23.24千米;總面積302.05平方千米(雁山鎮98.50平方千米、柘木鎮86.33平方千米、大埠鄉87.70平方千米、草坪回族鄉29.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雁山區境內多山地和丘陵,為典型巖溶地區;以雁山為中心,南、西、北三面為200米丘陵地帶,東北角上有一片平原,正面沿漓江西岸是石山區,山峰最高處為海拔451米。以柘木鎮為中心往南延伸至雁山、大埠,形成一個寬闊的河谷盤地,盆地四周為密集的巖溶峰林包圍,其中東南部一帶的巖溶峰林為桂林最典型的巖溶地貌。盆地中央則地勢較為平坦,其間分布水田、旱地、丘陵、河流、水庫、池塘,地形以平地居多,約占57.6%,其余多為低丘坡地。
山系 雁山區地處北為越城嶺、南為架橋嶺、西為海洋山夾持的桂林巖溶盆地中,地面海拔140—160米。山嶺相對高度400—500米,低的幾十米,高的草坪回族鄉境內對馬山,海拔710米。區內名山有雁山、奇峰山(又稱東山)、乳鐘山、方竹山、金龍山(又稱佛山)、馬頭山、龍頭山、冠帽山、望夫山、廟巖山、父子山等。區境巖溶發達,溶洞密集,洞穴甚多,無山不洞。著名的有桃源洞(相思洞)、白骨洞(黃坭巖)、血淚巖(大吉巖、大稷巖)、牛巖、安吉巖、冠巖、父子巖、廟巖、蘑菇洞、寺巖、安子山巖、志山巖等。
水系 雁山區主要過境河流有漓江、相思江,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漓江過境全長21千米,相思江過境全長31.50千米。相思江有9條支流,全長81.33千米。漓江與相思江年徑流量44.99億立方米。流域集雨3388平方千米。境內地下水靠大氣降雨補給和其他地表水源補給,有基巖裂隙水、松散巖類孔隙水、地下溶洞巖溶水。草坪冠巖地下河是桂林市區迄今發現的最長地下河,全長12千米,匯水流域69平方千米。境內相思江東段,系溝通漓江水系與柳江水系的古桂柳運河,又稱相思水,于臨桂區會仙鎮分派,修建于唐元壽元年(692年),全為人工開鑿。
氣候 雁山區地處低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8.8℃,年日照1553.09小時,年降雨量1894毫米,全年無霜期309天左右,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雁山區有幼兒園15所(其中民辦幼兒園9所),在園兒童2686人(其中民辦幼兒園1908人);學前一年幼兒毛入園率114.5%,學前三年毛入園率138%;有小學9所(含民辦2所)、教學點5個,專任教師374人(含民辦學校59人),在校學生5266人(含民辦學校69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有中學2所,專任教師178人,在校學生2109人,適齡少年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全區公辦中小學校有職稱的教師532人,其中高級職稱85人、中級職稱338人、初級職稱109人。 雁山區駐區高校有廣西師范大學雁山校區、桂林學院、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桂林旅游學院、廣西桂林農業學校、桂林市衛生學校、桂林市農業科學院。
文化事業 雁山區擁有業余藝術表演團體24個,演出場次42場;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藏量3.1萬冊;文化站4個;放映電影414場次,觀眾15000人次。
醫療衛生 雁山區有各類醫療機構59個(含村衛生室、個體診所和醫務室),衛生機構床位89張,衛生技術人員(含聘用人員)118人(不含個體診所和醫務室),其中,執業醫師(助理)42人,注冊護士(師)55人,藥師(士)11人,技師(士)8人,其他2人。
【交通運輸】
雁山位于陽桂旅游通道中段和漓江風景名勝區,有漓江在區內穿梭迂回,桂林至陽朔旅游通道穿境而過,桂柳、桂梧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距桂林高鐵站、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漓江游覽碼頭均在40分鐘車程以內;興陽旅游公路、桂竹公路、桂磨公路、漓江航線連接了區內外主要旅游基地,構成了轄區的交通網絡。
【歷史文化】
文物古跡
中國傳統村落 雁山區大埠鄉大埠村委大崗埠村和柘木鎮祿坊村委祿坊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方言 唐宋時期,雁山區域的語言為古平話。明清及民國時期,桂林官話得以確立推廣。新中國成立后,普通話逐漸普及。現階段中小學教學一律使用普通話,人們日常交際語言以桂林話為主。在農村,村民們仍以講平話為多。
【風景名勝】
漓江雁山段
漓江燕山段在雁山區域內有21千米航線,從凈瓶山起,經靈川縣大圩古鎮,至草坪冠巖景區。
冠巖景區
漓江冠巖景區位于雁山區草坪回族鄉,景區占地面積400公頃,旅游項目及配套設施有冠巖地下河游覽區、電動觀光滑道、重力觀光滑道、云霧山莊、鄉吧島、冠巖飯店等。
愚自樂園
愚自樂園位于雁山區大埠鄉境內,距桂林市區中心28千米;園區規劃總面積533公頃;園內存有250余件大型原創雕塑,以及行政大樓、國際藝術中心、現代藝術酒店、愚人餐坊、創作坊、玲瓏屋、日湖、光湖、鄧麗君音樂花園幾米布瓜世界、民族木屋、藝術小屋、香草花園篝火廣場、再生苑、珍稀植物園、白日夢紀念館等景點及設施。
雁山公園
雁山公園位于雁山鎮雁山街東側,園區寬330米,長500米,占地16.5公頃。
桂林植物園
桂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中國南方植物種質資源保存的集中地之一,是中國華南地區專門從事植物引種栽培研究的科研基地之一�,F為中國科學院十大植物園之一,收集了世界各地及國內植物2100多種,近200種植物屬世界瀕危植物。園內的標本館為華南第二大植物標本館,館藏維管束植物標本35萬份,園內還有李四光創建的地質研究所舊址。
【榮譽稱號】
2021年12月,入選擬推薦命名第五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公示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