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縣,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北。縣境內東西最大橫距7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7公里。總面積面積2114.37平方千米。 柳城縣域屬亞熱帶季風區,夏熱冬寒,四季明顯,光照能量和水量豐富。柳城縣下轄10個鎮、2個鄉。柳城縣總人口41.08萬人。
柳城縣歷史悠久,建縣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原名龍城縣,宋景德三年(1006年)始更名柳城縣。柳城縣“雙沙”城市道路、雒容至東泉一級公路、國道323(鹿寨至柳城段)二級公路等公路有序推進,柳城縣境內“三縱三橫”外聯路網加快成型。
柳城縣主要旅游景區有國家AAAA級景區1個(柳城知青城)、國家AAA景區2個(紅馬山景區、古砦民俗風情旅游區);有自治區級景區8個(日田絲業、禪韻絲緣、崖山休閑景區、百香農莊、源泉山莊、凈水農莊、壹號農莊、鳳明農莊)。
【行政區劃】
柳城縣轄10個鎮、2個鄉:
鎮:大埔鎮、龍頭鎮、太平鎮、沙埔鎮、東泉鎮、鳳山鎮、六塘鎮、沖脈鎮、寨隆鎮、馬山鎮
鄉:社沖鄉、古砦仫佬族鄉
【建置沿革】
南北朝未建龍城縣前屬潭中縣地。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從潭中縣劃出設龍城縣,屬桂州始安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屬桂州。大業三年(607年),屬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設龍州,轄龍城、柳嶺縣。貞觀七年(633年),柳嶺縣并入龍城縣,撤銷龍州,龍城縣歸南昆州管轄。貞觀八年改南昆州為柳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柳州為龍城郡,乾元元年(758年)改龍城郡為柳州,龍城縣均屬之。 五代十國,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龍城縣屬楚國柳州。南漢乾和六年(948年),柳州入南漢版圖,龍城縣屬柳州。 宋開寶四年(971年),龍城縣屬廣南路柳州。至道三年(997年),屬廣南西路柳州。景德三年(1006年),龍城縣改名柳城縣,仍屬柳州。咸淳一年(1265年),柳州州治遷柳城縣之龍江南,即今南丹村。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設柳州路總管府,柳城縣屬柳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城縣屬柳州府。 清順治八年(1651年),柳城縣屬廣西行省柳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柳城縣屬廣西省柳州府;民國二年(1913年),屬柳江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屬廣西省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柳江行政督察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轉屬省轄;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三民團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柳州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柳州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五(1946年),屬行政督察區第二區。 1949年11月24日,柳城縣解放,屬柳州專區。 1952年7月,柳州專區并入宜山專區,柳城縣隸屬宜山專區。 1958年7月,宜山專區駐地從宜山縣慶遠鎮遷柳州市,更名柳州專區,柳城縣屬之。 1984年2月10日,柳城縣從柳州地區劃出,歸柳州市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柳城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北。東與鹿寨縣毗鄰,西與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宜州區接壤,南與柳州市郊區、柳江區相連,北與融安縣、融水縣交界。縣境內東西最大橫距7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47千米。總面積面積2114.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柳城縣境東西橫列呈塊狀,最大橫距79千米,南北縱距47千米,融江自北向南流將地域劃為東西兩部。縣東北系越城嶺南伸邊緣,西北部系九萬大山的末端。東西部屬巖溶山地,地勢自東向西遞降。中部地區巖溶山與丘陵交錯,屬低丘坡地。
氣候 柳城縣域屬亞熱帶季風區,夏熱冬寒,四季明顯,光照能量和水量豐富。但在季度或月份中仍有分布不均的現象,春、秋季常發生干旱,一些年份則發生雹災、霜災或澇災。柳城縣境年極端氣溫,最高39.4℃,最低零下2.5℃。年平均20.2℃ ,平均溫差8.8℃,1月平均溫度10℃,7月平均溫度28.6℃,年無霜期334天。在一年中,溫度等于或大于10℃有287夭,等于或大于15℃有230天,活動積溫6547~5699.1℃之間。
水文 柳城縣河流屬珠江水系,集雨面積大于50平方千米的有融江、龍江、沙埔河、大帽河、中回河和保大河,境內總長221.9千米,河網密度0.01千米,流域總面積437237.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384.17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6.08億立方米。各河流水的類型主要為重碳酸鈣型或重碳酸鈣鎂型,總硬度均在40毫克/升以下,平均年侵蝕模數約67噸/平方千米,每年水土流失量約14.673萬噸。
【交通運輸】
柳城縣“雙沙”城市道路、雒容至東泉一級公路、國道323(鹿寨至柳城段)二級公路等公路有序推進,柳城縣境內“三縱三橫”外聯路網加快成型。12月,縣城至雞公山、大埔至鳳山、洛崖至龍美縣鄉聯通路面施工分別完成82%、70%、50%。鳳山至四塘、大埔至太平項目完成設計及前期工程。投資3.8億元硬化通20戶以上自然屯道路486千米,實現通屯道路全覆蓋。新開通縣城便捷公交線路2條。全縣實現鄉鄉通四級(或三級)公路,行政村全部水泥(瀝青)路。
2021年,入選首批“廣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市縣”名單。
【文物古跡】
柳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城巨猿洞”和“宋窯遺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丹古城遺址”、“對河宋窯遺址”和“海山石墻遺址”。
柳城巨猿洞 1956年秋,一農民在柳城縣社沖鄉楞寨山洞挖巖泥作肥料,發現巨猿下頜骨化石,后經專家考古發掘而得名。該洞位于社沖鄉楞寨山,分1號、2號洞。兩洞貫通,長28米,面積180平方米。洞內由上而下分六層,堆積物2~4米厚。 1957至1966年,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多次發掘,出土了距今約100多萬年前的巨猿下頜骨化石3件、牙齒化石1100多枚,伴生動物骨骼化石數千件,包括高等靈長類、低等脊椎動物化石。分屬哺乳動物的靈長目、嚙齒目、食肉目、長鼻目、奇蹄目、偶蹄目六類,主要有猩猩、金絲猴、獼猴、華南毫豬、碩箭豬等。 柳城巨猿洞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巨猿化石最多的一處洞穴,源自77個不同個體,對于研究華南更新世早期動物群的種居性質及其分類具有重要價值,為廣西地貌第四紀的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1963年2月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山石墻遺址 位于古砦鄉上雷屯海山頂,清初當地農民起義軍首領龍韜率眾構筑,以謀抗清復明。現存墻址兩段,一段封鎖龍脊山獨座山山口,長130米,上寬1.2米,外高2.6米,另一段封鎖將官山獨座山山口,長120米,最寬處3米。1984年8月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柳城知青城
廣西知青城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融江河畔,坐落在依山傍水,風光迷人的柳城縣大埔鎮洛崖社區,距縣城5千米,距柳州市55千米,有209國道和宜柳高速相連接,交通十分便利。景區總面積4平方千米,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四星級企業。
主要旅游景點:崖山風光、百年碼頭、知青街、知青廣場、游客服務中心、沿江觀景長廊、民族風情木樓群、百年古榕、生態燒烤區。
紅馬山景區
紅馬山景區,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柳城縣沙埔鎮六廣村九龍洲島,209國道旁,距柳州市41千米,距縣城17千米,交通十分便利。景區總占地面積1200多畝(其中景區九龍洲島500畝、山林面積約500畝、水面面積200畝),是集觀光、餐飲、垂釣、娛樂、探險、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大規模郊外度假休閑場所。
古砦民俗風情旅游區
古砦民俗風情旅游區,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地處柳城縣西北部,距柳州市約70千米,距縣城24千米,交通便利。
古砦仫佬族鄉是我國唯一一個仫佬族鄉,有著古樸的民族風情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有海山遺址、柳州迄今為止發現保存得最完整的古民居——灘頭圍村古民居、華南最大最美的紅楓林、覃村石拱橋、新維生態林、夾人山、涼傘山等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仫佬族特色節慶如開塘節、衣飯節、社節以及特色餐飲等。
日田絲業
廣西日田絲業,廣西工業旅游示范點,國內規模較大、裝備先進、產業鏈完整的集栽桑養蠶、繅絲、絹紡、服飾、功能性真絲家紡、桑蠶綠色保健系列等于一體的研發、生產、產品展示交易基地。
禪韻絲緣
柳城縣鳳山禪韻絲緣景區,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位于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南部鳳山鎮境內,距柳城縣城33千米,距柳州市區42千米,三柳高速公路、柳江河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景區占地超過5000畝,2014年開始建設,是結合塘進現代蠶業核心示范區發展起來的旅游景點。主要功能分區為:游客服務區、千畝農田示范區、禪文化旅游區,沿江休閑戲水區(規劃中)、三江口-古龍城文化體驗區(規劃中)、糖文化工業旅游區等。景區遠離城市的喧囂,幽靜恬適,空氣清新。
崖山休閑景區
崖山休閑農莊是廣西五星級農家樂、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位于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柳城縣洛崖村中寨屯,占地100畝,距縣城7千米,距柳州52千米,距宜柳高速25千米,與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知青城隔江而望。
【地方特產】
柳城蜜桔 柳城蜜桔是廣西柳州市柳城縣于1981年從南豐蜜桔品種引進種植,經過多年優選培育而成的柑桔優良品種,是柳城縣主要綠色生態水果品牌,是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榮譽稱號】
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021年11月,擬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2年1月26日,被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評為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