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梧州市北部。東毗廣東省封開縣,西鄰梧州市藤縣、賀州市昭平縣。南連梧州市萬秀區、長洲區,北與賀州市八步區交界,總面積2781.72平方千米。蒼梧縣總人口41.07萬人。除漢族外,另有壯、瑤、苗、侗、仫佬、滿、土家、黎等民族23個。蒼梧縣下轄9個鎮。
蒼梧縣,古為百越之地。漢武帝統一南越,置蒼梧郡、廣信縣,縣治廣信城(今梧州市城區)。民國10年(1921年)10月,梧州設市政廳,與蒼梧縣分治。城內設梧州市政廳,城外各鄉鎮仍屬蒼梧縣轄。1983年,蒼梧縣劃歸梧州市。2013年,劃出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設立梧州市龍圩區。是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千年名茶六堡茶的原產地、核心主產地,“茶船古道”始發地之一。2019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蒼梧縣退出貧困縣。
【行政區劃】
蒼梧縣轄9個鎮:石橋鎮、沙頭鎮、梨埠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旺甫鎮、六堡鎮、木雙鎮
【建置沿革】
古為百越之地。 秦始皇南取百越,置南海郡、桂林、象郡3郡,縣地屬桂林郡。 秦末,為南越王趙佗所據,封其宗人趙光為蒼梧王。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統一南越,置蒼梧郡、廣信縣,縣治廣信城(今梧州市城區)。元封五年(前106年),置猛陵縣,縣治猛陵(今嶺腳鎮福傳村孟陵組)。 三國、晉,由廣信縣分置新寧縣(后改寧新縣)、農城縣(后改遂城縣)。 南北朝,今縣境內有廣信縣、猛陵縣、遂城縣、寧新縣,同隸蒼梧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廣信縣更名蒼梧縣,撤寧新縣并入蒼梧縣。開皇十九年(599年),遂城縣改名戎城縣。大業三年(607年),撤猛陵縣并入始安郡豪靜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猛陵縣,更名孟陵縣。孟陵、戎城縣隸藤州。 貞觀八年(634),孟陵縣改隸梧州。永徽中,戎城縣隸梧州。天寶元年(742),戎城、孟陵縣改隸蒼梧郡。光化四年(901),戎城、孟陵兩縣改隸桂州。 五代,唐末馬殷據潭州稱楚。后梁開平二年(908),馬殷據定梧州,蒼梧縣屬楚.。南漢乾祐三年(950),蒼梧縣屬南漢。戎城、孟陵兩縣仍隸桂州,蒼梧縣仍隸梧州。 宋開寶四年(971年),撤孟陵、戎城兩縣并入蒼梧縣。六年,復設戎城縣。熙寧四年(1071年),撤戎城縣并入蒼梧縣,戎城改名戎圩鎮,蒼梧縣隸梧州。 元,廢州郡設路,蒼梧縣隸梧州路。 明,改路為府,蒼梧隸梧州府。 清咸豐五年(1855年),陳開、李文茂率義軍攻占梧州,改蒼梧縣為秀平縣,義軍敗退后復稱蒼梧縣。 民國元年(1912年),蒼梧縣并入梧州府。民國2年(1913年),廢府復道,蒼梧縣隸蒼梧道。 1949年,蒼梧解放。 1950年,蒼梧縣與梧州市分治,隸梧州專區。 1951年,梧州、玉林專區合并,稱容縣專區,蒼梧縣隸容縣專區。 1958年,復隸梧州專區。 1971年,隸梧州地區。 1983年,蒼梧縣劃歸梧州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蒼梧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梧州市北部。東毗廣東省封開縣,西鄰梧州市藤縣、賀州市昭平縣。南連梧州市萬秀區、長洲區,北與賀州市八步區交界,總面積2781.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蒼梧縣以丘陵、低山、中山地形為主,平原較少,地勢大至西北、東南高,中部低。由南、北兩面山地向中部低丘、平坡、河谷傾斜。
氣候 蒼梧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回歸線貫穿縣中部,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21.5℃,年平均降雨量1446.7 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9%,最小相對濕度13%。無霜期長,年平均無霜期360天。年日照1703.2小時,占可照時數的38.5%。 年平均風速1.1米/秒,最多風向為北風。年平均蒸發量1427.8毫米。年雷 暴日數83天。
水文 蒼梧縣境內主要河流有潯江和桂江,潯江自西向東橫穿西南,桂江由北往南縱貫中西部。其中,潯江在境內長 21 千米,流域面積608平方千米,最大流量5.64萬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1.26萬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2.99萬立方米每秒;桂江在境內長30千米,流域面積213平方千米,最大流量1.09萬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25萬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0.74萬立方米每秒。另有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為東安江、思良江、安平河、龍江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蒼梧縣有幼兒園77所,其中民辦幼兒園25所,公辦幼兒園52所(含鎮中心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7655人(其中民辦園4329人,公辦園3326人),小學附設學前班193個,小學附設學前班3127人,學前一年毛入學率100%,學前三年毛入學率81.07%。專任教師151人。 蒼梧縣有小學72所,教學點234個。秋學期在校學生3.05萬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鞏固率99.91%。其中寄宿學生1096人。留守兒童4770人。專任教師編制1870人,實有教師1836人(高級教師22人),空編34人。 蒼梧縣有初中15所,教學班303個。秋學期在校學生1.74萬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2.02%,輟學率2.39%。其中寄宿學生數1.71萬人,留守兒童1627人。專任教師編制人數1173人,實有教師1016人,其中高級教師61人,空編121人。普通高中2所,秋學期在校生.4436人。
文化事業 三級圖書館:蒼梧縣圖書館。 三級館:蒼梧縣文化館。 縣圖書館建筑面積416平方米,設有報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總藏書11.77萬冊。每周開館7天,61小時。新增辦理借書證1284本,書刊外借9816人次2.34萬冊次,書報閱覽2.78萬人次5.89萬冊次。到電子閱覽室上網讀者3646人次,總流通人數4.59萬人次,裝訂報紙754冊、期刊762冊,剔除整理過時書刊1500多冊。設立圖書流動服務點10個。
醫療衛生 蒼梧縣有醫療衛生機構176個,其中縣直衛生計生單位6個:縣人民醫院、縣衛生計生監督所、縣婦幼保健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鼻咽癌防治所、縣皮膚病防治所。鎮(中心)衛生院11個,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22個(醫院2個,個體診所20個),村衛生室134個,學校醫務室3個。有衛生技術人員176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60人,鄉村醫生384人,注冊護士650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4人,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0.33人。有開放病床971張,其中縣人民醫院495張,鄉鎮衛生院357張,每千人口擁有編制床位2.4張。
【交通運輸】
洛湛鐵路,梧州市環城高速公路,洛湛鐵路、桂梧高速公路、信梧高速公路、207國道、321國道、355國道, 穿過蒼梧縣。
【歷史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黑茶制作技藝(六堡茶制作技藝),主要分布在六堡鎮不倚村、塘平村、四柳村、理沖村、山平村、公平村、蠶村等地。保持著純粹的傳統手工制茶方法,采用當地種植的茶葉為原材料,經過多道工序,制造出外觀色澤黑褐光潤、茶湯呈琥珀黃紅之色、喝時滋味醇厚甘爽、聞有檳榔香味等品質特征的六堡茶。 [13] 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方言 蒼梧縣居民普遍使用漢語粵方言。作為母語,還有漢語客家話、壯語及瑤語。 蒼梧縣粵語,又稱白話。以白話為母語的,占全縣的98%。白話語音文白異讀的字較少。詞語中較多保留古漢語成分,例如:“吾”、“她”、“翁”等詞。語法跟廣州話大體一致。客家話,主要在南五鄉一些客家人聚居的村內通行,居民多從廣東、福建遷來。壯語,僅在廣平鎮思化村內通行。借用白話詞語讀音的較多。
【風景名勝】
六堡茶園
六堡茶園,位于蒼梧縣六堡鎮,占地面積2000畝,茶園面積1100畝。有固定職工50人,臨時采茶工150余人,主要經營茶葉種植、加工、營銷、六堡茶文化及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設有茶膳餐廳、六堡茶產品和文化、傳統茶葉加工設備展示廳、現場茶葉摘采、加工展示、茶藝表演、露天燒烤等。
仙跡桃花島
仙跡桃花島,位于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因地貌宛如神仙的腳板,千畝桃樹漫山遍野,南面有東安江環繞而過,沿江兩岸風光秀麗,每當春暖花開,全島桃花爛漫,故取名為“仙跡桃花島”。
仙跡桃花島鄉村旅游區作為梧州市內一個新興的旅游區,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參觀,有明末清初時期所建的石門古民居、梁氏宗祠和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的古殿神社。而更吸引人的是,旅游區以“水果產業帶動農家生態游”的特色資源,將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進行有機融合,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式。整個旅游區內已達到桃樹成林的景觀效果,待春季來臨桃花盛開便可迎客;同時,該村實施“水果上山”優果工程,大力發展砂糖橘、春雪桃、大果山楂、火龍果、六堡茶和軟枝油茶六個特色產業。目前,村內各山頭已種植了各類果樹苗,并已建成了一部分的觀景亭臺等基礎設施,建成后便可形成“春賞桃花,夏摘桃子,秋游果園,冬品柑桔”的特色旅游項目。
飛龍湖旅游度假區
飛龍湖旅游度假區位于廣西蒼梧縣梨埠鎮鳳儀村太平河上游兩公里處。距207國道路口13公里,距梧州市60公里,距蒼梧縣城75公里。由飛龍湖湖區和其中眾多的島嶼、山川林泉、大量的瀑布群以及獨特的少數民族村等共同組成,因當地盤瑤古老的龍神傳說而得名。
飛龍湖四周重巒疊嶂,茂密的森林郁郁蔥蔥;湖水明亮清澈,宛如鑲嵌在翠嶺青山中的一面明鏡;湖光山色,幽靜的自然之美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受。
飛龍湖最壯觀的是皇殿梯級瀑布群。瀑布群從300多米高的皇殿、掘銀、石龜三座大山山腰飛瀉直下,形成十多個瀑布,整個瀑布群綿延兩公里,最高的瀑布落差近20米。瀑布區內,怪石嶙峋、高樹奇古,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林泉風景欣賞區。另外,仙女潭水上游樂區、飛龍湖水上游樂區還有大量精彩的游藝項目可供游客欣賞和參與。每年的盤王節,又稱為盤王醮,這里都舉辦大型的節慶運動,游客可以從中領略到神秘而令人神往的民族文化內涵。
龍巖名勝風景區
龍巖名勝風景區,位于蒼梧縣石橋鎮,簡稱“龍巖”,位于蒼梧縣石橋鎮街區西邊約700米,內有石灰巖溶洞。洞長100米,寬60米,南北貫通,中有一洞直貫山頂,仰視可見藍天,故亦稱通天巖。內有小溪流過,溪水清澈。洞壁滿布千百年石灰巖溶液凝結成的奇異怪石,有如樹木花草、鳥獸蟲魚,有似獅虎龍鳳、關帝仙女,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洞內有一洞通天,“抬頭可望月,側耳聞鳥鳴”,故又稱通天巖。洞內鐘乳石奇懸,有天然的石馬、石羊、石兔、石龜、石蛇和關帝像、劉三姐對歌臺等,洞內外崖壁刻有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等達官和墨客的題詠。龍巖于1987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六堡茶 六堡茶,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六堡茶是屬黑茶類,因產于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而得名,產制已有1500年的歷史。與云南普洱茶同為中國千年名茶,具有“祛濕除燥、通便驅痢、明目清心、調理腸胃”等其他茶類所不具備的獨特功效。 2011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六堡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蒼梧獅寨青梅 蒼梧獅寨青梅,主產獅寨鎮,為傳統水果。果大、皮薄、肉厚、核小、質脆細、汁多、酸度高,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無機鹽、有機酸(果實中有機酸含量一般在3.0%~6.5% ,遠遠高于一般水果)維生素。味道酸中帶甜,被譽為“涼果之王”。 青梅果可促進腸道蠕動和消化液分泌,具有生津消食﹑消除疲勞的效果。可加工成鹽水酸梅醋、梅沖劑、話梅等產品,采用米酒或黃酒浸泡新鮮青梅果可制成青梅酒。
倒水早熟沙田柚 倒水早熟沙田柚,種植始于唐宋時代。柚形如葫蘆,果皮橙黃色,外皮內有厚瓢層,軟如白棉,能久藏而味不變。內果皮薄、肉厚、清甜、味香、含多種維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