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東連北流市,北接玉州區,西壤博白縣,南鄰廣東廉江、化州兩市,縣境內因有九洲江、米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陽河和清湖河六條河流而得名。全縣總面積1554.32平方公里。轄14個鎮164個行政村(社區)。陸川縣戶籍人口111.47萬人;常住人口80.82萬人。
陸川縣素有“溫泉之鄉”的美譽。縣南部至華南第一大港口城市湛江港僅70多千米,至沿海開放城市北海市120多千米,是玉林融入珠三角經濟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前沿陣地,是廣西第二大客家人聚居縣,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打響第一槍的紅土地,廣西第一批對外開放旅游縣。北部多使用粵語(勾漏片-白話),南部多使用客家語(涯話)。 中國鐵鍋之都、全國最大的小型挖掘機生產出口基地、全國八大良種豬之一陸川豬原產地、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糧食高產示范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特產有陸川豬、小型挖掘機、鐵鍋、礦泉水、醬油、淮山等。
【行政區劃】
陸川縣轄14個鎮:溫泉鎮、米場鎮、馬坡鎮、珊羅鎮、平樂鎮、沙坡鎮、大橋鎮、烏石鎮、良田鎮、清湖鎮、古城鎮、沙湖鎮、橫山鎮、灘面鎮
【建置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于嶺南置桂林、南海、象郡后,今陸川縣地屬象郡地。 西漢初,屬南越國地。元鼎六年(前111),屬合浦郡地。東漢建安八年(203),屬交州合浦郡合浦縣地。三國先屬蜀,后屬吳,為交州合浦郡合浦縣地。 南朝齊(479-502)析合浦郡合浦縣地置陸川郡。梁陳(548-581)廢陸川郡為陸川縣。這是陸川縣正式建制的開始。 隋初(581-604)屬合浦郡。大業元年(605)省入北流縣。 唐在今陸川縣境設有陸川、溫水、龍豪、南河、龍化五縣。這是縣地分合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武德四年(621)復置陸川縣。縣地在北流縣羅卞和陸川縣的一部分。初屬南巖州,生改稱潘州(貞觀六年即632)、東峨州(乾封三年即668)、禺州(總章二年即669)、溫水郡(天寶元年即742)、禺州(乾元元年即758年)。武德四年(621)又析合合浦縣地置龍豪縣,縣地在陸川縣南龍豪鄉大垌、洞心二堡(今大橋、橫山二鄉)。初屬南州,后改稱白州(武德六年即623)南昌郡(天寶元年即742)白州(乾元元年即758)武德四年析南昌縣地置溫水縣。因南有溫泉而得名。縣地在陸川縣的關廂、泗里、沙湖、朗垌、南中各堡(今陸城鎮、溫泉、米場、沙湖各鄉)。 宋開寶五年(972),廢順州,禺州、羅卞縣更名為陸川縣,省龍化、溫水、龍豪、南河四縣入陸川縣,縣治設在北流縣卞二、三里,九年(976年)移治公平。淳化五年(994),遷縣治于舊溫水縣治(今陸城鎮)。陸川隸屬廣南西路容州都督府。 元至元十六年(1279),撤容州都督府為容州路總管府。陸川屬容州路總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撤容州路,立梧州府。陸川屬梧州府。 清雍正三年(1725),廣西巡撫李紱奏升郁林為直隸州,改屬郁林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屬郁林府。民國2年7月隸屬郁江道。民國3年6月,改隸屬蒼梧道。民國16年,直隸廣西省政府,民國19年隸屬郁林民團區,民國21年改隸屬梧州民團區,民國23年,隸屬梧州行政監督區。民國25年7月,改隸潯州行政監督區,民國25年10月改隸屬郁林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4月,改隸屬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國31年3月改隸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國33年4月,改隸屬第九區行政督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陸川縣是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根據地。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四團解放陸川縣城。 解放初,陸川縣屬玉林專區。 1951年7月,隸屬容縣專區。 1958年7月,撤銷容縣專區,設玉林專區,陸川屬玉林專區。 1971年,專區改稱地區,陸川縣隸屬玉林地區。 1997年4月22日,撤銷玉林地區,設立地級玉林市,陸川縣隸屬玉林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陸川縣,地處桂東南端,是廣西的南大門,南與廣東廉江、化州市接壤,從縣城到湛江138千米;北靠玉州區,東接北流市,西南連博白縣。總面積11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陸川縣,地貌在全國地貌類型中屬華南丘陵的一部分,在廣西地貌類型中屬桂東南丘陵區。境內地勢,最高地海拔792米(謝仙嶂),最低地海拔30米(盤龍圩邊),相對高差762米。云開大山山脈分東、西兩線向南延伸,構成東、西兩側高的峽峪走廊,東系山脈主峰謝仙嶂、西系山脈主峰籬嶂,均坐落縣中部,是縣境屋眷,形成中部較高,南北較低的拱背形,以塘村的分水為界,界南的河溪向南流,界北的河溪向北流。縣境東系山脈和西系山脈均屬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地貌。東、西兩山脈中間夾著有向北徑流匯入南流江的米馬河和向南徑流匯入北部灣的九洲江,組成走向南、北的窄長河峪,兩側有河流沖積階地、小平原。總的說來,丘陵較多,低山、臺地平原較少。屬于六山(丘陵)一水三分地的縣。
氣候 陸川縣,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以南,南近熱帶海洋,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半年(4~9月)受濕熱的夏季風影響,盛行偏南風;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風影響,多吹偏北風。總的氣候特點是:氣溫較高,陽光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夏季多暴雨,易洪澇,春秋有干旱,冬季有霜凍。
【交通運輸】
黎湛鐵路復線縱貫陸川南北,是廣西通往廣東湛江的鐵路通道。馬盤高等級公路南通往湛江、茂名、廣州、海南,北接賓玉二級路交324國道至南寧、柳州、桂林、北海,是廣西和大西南通往粵港澳最便捷的陸路通道。 陸川縣交通便利,洛(陽)湛(江)、黎(塘)湛(江)鐵路(復線),縱貫陸川85公里,境內設有6個火車站,每天有16對旅客列車在陸川停靠,黎湛線最大的貨站——玉林南站在陸川縣境內。玉(林)湛(江)二級公路208公里,陸川境內82公里。陸川縣每個鄉鎮都通混凝土公路或柏油路,陸川縣有“汽車王國”之稱,有車隊83個,有營運貨車3360輛、14184個噸位;有營運客車171輛,總座位4632個,日均客流量11283人次。 陸川站已通動車,可去往南寧、柳州、桂林方向。 從陸川縣城至華南第一大港口城市湛江港約130公里,從陸川南部到湛江港僅70多公里,是廣西融入粵港澳經濟圈和泛珠三角經濟圈南部的最前沿。陸川地處黎湛鐵路復線和洛湛鐵路結合部,交通十分便利,黎湛鐵路復線穿越境內,6個火車站坐落在6個鄉鎮,是大西南通往粵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縣城到16個鄉(鎮)村村通公路,85%行政村通硬化路、95%自然村通汽車;公路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每平方公里的公路擁有量居廣西前茅。馬盤二級公路縱貫南北,北接國道324線,南接廣東高等級公路網絡,直達湛江、海南、廣州,與鐵路形成齊頭并進的態勢。浦寶二級公路橫貫陸川西東,西與博白至北海二級公路相接,東至廣東寶圩接廣東高等級公路。陸川汽車運輸業非常發達,享有“汽車運輸王國”之稱,“陸川風炮補胎”聞名中國。 玉湛高速公路從這里經過,設陸川北收費站、陸川南收費站。
【風景名勝】
陸川溫泉
坐落在城南一里的九洲江邊,在寬廣畝許的河灘之上,煙籠霧繞,熱氣騰騰,泉水就從水邊沙際冒出。陸川溫泉含有24種化學成分和多種有益于人體的放射性元素,出露溫度45℃—53℃,能治皮膚病、關節炎、風濕等20多種疾病,具有良好的醫療與保健作用。
沙湖嶂
位于縣西北,方圓十多公里。天然生成的奇峰突起,秀水長流、峭壁聳立、險峻秀奇、奇形怪石,有龍潭瀑布,三潭連貫,潭洞交融。在石門、仙女更衣洞、仙女照鏡、仙女梳妝臺,有金猴戲水、仙龜下凡、猛虎出山,鱷魚下潭、觀音坐蓮,有漁翁撒網、玄女送子、金童玉女相會、仙人騎鶴。有清光緒年間重建的關圣寺;臥獅迎晴雪,是聞名遐邇的陸川新八景“石湖睛雪”絕景;有狄青點將臺、九曲古首、板凳臺、山寺廟、杜鵑花群等景點。
東成水庫
東成水庫位于平樂鎮,距平樂圩約一公里,庫區面積2.5平方公里,庫容2000萬立方米,是陸川第一大水庫,玉林市第四大水庫。三條天然河流蜿蜒曲折匯入庫區,環山小道縱橫交錯,水庫中央自然形成四個小島。始建于清光緒十八年的文武廟,經重修,設置典雅、氣勢恢宏。
東震山
陸川縣城東部三公里的大黃峰、白石頂、老鼠頂、先鋒頂、白坭、東震山一帶,此區域內,有橋水巖、觀音巖、一線天、龍頸飛瀑,有金碧輝煌的千年古剎,在碩大無比的鎮山大佛,有罕見的五指巨石,有當代桃花源般的白坭村,東山、暗地、黑水、響木、麻藍五大水庫宛如五塊明鏡鑲在群峰之間。
謝仙嶂
位于縣東部沙坡鎮境內,方圓十幾里,整個風景區以謝仙嶂為主體。有關謝仙傳說家喻戶曉,有“任天下之大亂,此地永無憂。任天下之大旱,此地一半收”的傳說,可供游客觀賞的有神跡、王姑墳、天湖、仙女散花、天子印、羅漢守仙洞、出氣巖、仙人塘、金雞下蛋等17個景點。海拔800米,是陸川第一高峰。
謝魯山莊
謝魯山莊建于民國年間,是國內著名的保留最完整的四大私人山莊之一,依山而建,集園林、人文景觀于一體,被海內外游客稱為“嶺南第一莊”。是廣西省級風景名勝區,依山構筑,因地設景,融天然景致與園林藝術于一爐,自然質樸,獨具一格。
九龍山莊
位于中國溫泉之鄉的廣西陸川縣城區內,是一座集住宿、飲食、休閑度假、商務活動為一體的具有國際標準的三星級綜合性旅游休閑度假山莊。山莊占地70000多平方米,分別由標準客房區、別墅區、溫泉區、娛樂飲食區等系列設施組成。此外,山莊設有中餐廳、豪華包廂、大堂吧、歌舞廳夜總會,桑拿按摩,浴足、美容美發中心、各種規模的溫泉池等綜合服務設施。
龍珠湖
歷史悠久,景點、景致密布,內容豐富,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到龍珠湖游覽,景區有雄奇挺拔的峰叢,清碧嫵媚的湖泊,神奇奧秘的巖洞,巍峨聳立的石寨和古城城墻,優美樸實的田園,素有“桂林之山,西湖之水”美稱,1988年被批準為首批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
【歷史文化】
語言 陸川主要方言有客家話(當地稱為新民話或啀話)、粵語(當地稱土白話、士州話)兩種。以縣城為界,縣城以南是客家話區,縣城以北為粵語區,縣城區兩種方言皆用。客家話和粵語的人口比例約為 2∶1。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多,語言之間出現相互滲透和同化的現象;隨著普通話的推廣使用及互聯網興起和發展,機關單位對外招聘人員逐年增多,學生、年輕人及機關單位人員之間普通話交流逐漸普及。
宗教 陸川縣轄區內的宗教有佛教(漢傳)、基督教、天主教三種教派。有宗教團體 1 個,陸川縣佛教協會。登記備案的教職人員 3 人。登記的宗教活動點 3 個,即米場鎮居上林佛教活動點、縣城基督教禮拜堂、珊羅鎮田龍村油麻坡天主教臨時活動點。2016年,陸川普照禪寺佛教活動場所正在建設(位于沙坡鎮仙山村謝仙嶂)。全縣經常參加基督教禮拜堂集體活動信教群眾約 250 人,天主教信教群眾約 100人,佛教皈依徒約 500 人。
文化藝術 溫泉旅游文化節以“神韻溫泉、魅力陸川”為主題的首屆溫泉旅游文化節在謝魯天堂隆重舉行,打響了“嶺南第一泉”旅游品牌,展示了客家文化魅力。旅游文化節期間,與廣東、浙江等地企業簽訂電子產品、房地產開發、毛絨制品生產、沙糖桔有機水果種植等項目4項,合同投資總額5.4億元。
【地方特產】
陸川縣是中國鐵鍋之都,中國最大的小型挖掘機生產出口基地,全國八大良種豬之一陸川豬生產基地,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陸川豬:全國八大地方優良品種之一。母豬具有成熟早、產仔多、母性好的特點;其肉皮薄、肉嫩、脆而不膩;其畜產品可加工脆皮乳豬、香腸、無皮五花臘肉等。陸川豬是陸川的縣寶。陸川豬苗先后銷往北京、上海等13個省、市、自治區,還出口越南。 優質龍眼:陸川縣盛產儲良、石硤等優質龍眼,現種植5000多公頃,年產7700多噸。 茶花山礦泉水:中國名牌產品,全國第一家優質天然礦泉綠色食品,全國首家通過醫療保健產品,現已形成年產3萬噸的生產能力。 烏石醬油:陸川縣烏石鎮生產的生抽王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使用傳統工藝發酵釀造,不含添加劑,醬味鮮香,久儲不霉,聞名區內外。 烏石菜刀:烏石菜刀選用上等鋼材,應用先進技術和傳統工藝加工制作,造型美觀、鋒利、能過骨。產品銷售區內外及東南亞各國。
【榮譽稱號】
自從2005連續3年榮獲“廣西平安縣”榮譽稱號。2008年陸川縣被評為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陸川縣在廣西科學發展的綜合排名,由2005年的第43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4位。2012年,廣西陸川縣再獲“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2013年1月,陸川縣獲得自治區綠化委員會、自治區林業廳授予的“廣西森林縣城”榮譽稱號。此外,陸川縣烏石鎮謝魯村還被授予“廣西森林村莊”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6月29日,被確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