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區,隸屬貴州省六盤水市;位于貴州省西部,東鄰六枝特區、納雍縣,西接威寧縣、宣威縣,南抵盤縣、普安縣,北鄰赫章縣。總面積3054.92平方千米。水城區常住人口62.25萬人。水城區下轄9個街道、11個鎮、10個鄉,區政府駐雙水街道雙水大道1號。
水城區共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個,全國傳統古村落1個,省鄉村旅游重點鎮2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6個。A級景區20個,其中4A級景區2個(玉舍森林公園景區、百車河景區),3A級景區4個(米籮景區、水城春康養旅游景區、初好公司、北盤江畔桃花源景區),2A級景區9個(滴水巖景區、木城景區、猴兒關景區、真龍山景區、轉山景區、猴場補那布依風情園景區、百果園文化旅游度假景區、龍頭山康養旅游景區、天門傳統古村落旅游景區),1A級景區5個(東城花園、鐵藝公園、紅豆公園、龍池公園、兩江公園)。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百車河省級溫泉旅游度假區);1個中國最具潛力滑雪旅游度假區(玉舍雪山滑雪場)。
【行政區劃】
水城區轄9個街道、11個鎮、10個鄉:
街道:尖山街道、雙水街道、老鷹山街道、董地街道、海坪街道、新橋街道、以朵街道、石龍街道、紅橋街道
鎮:蟠龍鎮、發耳鎮、都格鎮、雞場鎮、勺米鎮、化樂鎮、比德鎮、阿戛鎮、玉舍鎮、陡箐鎮、米籮鎮
鄉:坪寨彝族鄉、龍場苗族白族彝族鄉、營盤苗族彝族白族鄉、順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鄉、楊梅彝族苗族回族鄉、新街彝族苗族布依族鄉、野鐘苗族彝族布依族鄉、果布戛彝族苗族布依族鄉、猴場苗族布依族鄉
【建置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漢陽縣,今縣境屬漢陽縣。 漢新莽建國元年(9年),改漢陽縣為新通縣,東漢,復稱漢陽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屬昆明國。 唐總章二年(669年),屬湯望州。 宋開寶七年(974年),屬羅氏鬼國盧鹿部。 元,屬順元路,領48處長官司,其中漕泥、市北洞兩處長官司駐地在今縣境內。 明,屬水西宣慰司,水西分中水、下水、底水三部,底水即今縣境內。 清康熙五年(1666年),以安坤統地設大定府,水城屬大定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水城廳,劃大定府之永順、常平二里歸水城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劃平遠州(今織金縣)之崇信、時豐、歲稔三里入水城廳。 民國二年(1913年),置水城縣,屬貴西道。民國十二年(1923年),屬貴州省。民國二十四(1935年)年,屬貴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改屬畢節專區。 1965年,析水城縣設水城礦區,水城縣8個公社(鎮)、威寧縣兩個公社劃歸水城礦區。 1966年,水城礦區改稱水城特區,屬西南煤炭建設指部,與縣并存。 1970年,水城特區與水城縣合并為水城特區,行使縣級職權,駐黃土坡,屬六盤水地區。 1978年,屬六盤水市。 1987年,撤銷水城特區,復置水城縣。 2020年,撤銷水城縣,設立水城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水城區,位于貴州省西部,東鄰六枝特區和納雍縣,西接威寧縣和云南省宣威縣,南抵盤州市、普安縣,北與赫章縣毗鄰。南北長125千米,東西寬75千米,總面積3054.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水城區處于滇東高原向黔中丘原過渡、黔西北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之梯級狀大斜坡地帶。分為山地、丘陵、谷地、盆地(壩子)、臺地和山原6個一級地貌類型,再按海拔高程劃分次一級地貌亞類共16個。
氣候 水城區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屬高原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冬季寒冷,春秋相連,四季不明顯。 [1]年平均氣溫12.3℃,年較差16.8℃。年平均日照1553.1小時。年無霜期210-350天。大部分地區,在1100~1300毫米之間,年平均雨日有215天。
水文 水城區地處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上游分水嶺地帶,北部干流三岔河(包括大河、阿大河、抵母河段)河水,流經烏江匯入長江注入東海;南部干流北盤江河水,流經紅水河匯入珠江注入南海。北部三岔河流域面積1444.99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35.5%;南部北盤江流域面積2626.01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64.5%。
【交通運輸】
六盤水繞城高速、六盤水機場高速公路、246國道、356國道、貴昆鐵路、株六復線橫貫東西,南昆鐵路、內昆鐵路、水紅鐵路連接南北,杭瑞高速、都勻—香格里拉高速公路、水興高速、六盤水—威寧高速公路貫穿水城區全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水城區駐有: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水城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361所,其中幼兒園186所,小學126所,初中38所(含九年一貫制9所)、高中9所(含普通高中4所、完中2所、十二年一貫制3所)、中職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各級各類在校學生累計158819人,其中幼兒學前班在校生27895人,小學在校生71066人,初中在校生32238人,高中在校生14900人、中職在校生12607人(含普通高中4所、完中2所、十二年一貫制3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13人。
文化事業 國家三級圖書館:水城縣圖書館。國家一級文化館:水城縣文化館。 水城區各行政村綜合活動室業務用房屋面積均達200平方米,配套文體活動廣場200個,建成鄉鎮圖書室30個,村農家書屋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圖書室共計189個。完成860個應急廣播終端點位建設,開通“廣電云”戶戶用9.6萬戶。
醫療衛生 水城區集中征繳期內全區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92013人。共有衛生機構339所,其中醫院23所,衛生院30所(包括分院)。共有衛生機構床位數4048張,其中醫院2075張,衛生院1973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35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74人,注冊護士1327人。
【風景名勝】
野玉海國際山地旅游度假區
野玉海國際山地旅游度假區,位于水城區南部,規劃面積67.77平方千米,總投資26.25億元,海拔1000-2600米,是山地運動型國際旅游度假區。
世界鞭陀文化博物館
世界鞭陀文化博物館,建于2016年,2017年7月落建成并對外開放。總建筑面積5167.78平方米,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筑高度22米。分三層,為上窄下寬的錐形體結構,形如陀螺。
【地方特產】
水城獼猴桃 水城獼猴桃,貴州省水城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水城獼猴桃呈綠褐色,長卵形,果皮光滑、果毛稀少,果肉翡翠綠,果心乳白色,沿果心呈放射狀血紅色條紋。果實細嫩多汁、香味濃郁、口感甜美、甜酸宜人,具有獨特的品質和風味。 2014年09月0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水城獼猴桃”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水城黑山羊 水城黑山羊,貴州省六盤水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水城黑山羊,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地區,以禾本科牧草為主。黑山羊羊肉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含量在22.6%以上,脂肪含量低于3%,膽固醇含量低,比豬肉低75%,比牛肉和綿羊肉低62%,含人體必需氨基酸15種以上,尤以谷氨酸含量高,達11.03%,氨基酸組成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寒冬食羊肉可暖胃,是冬季的補益佳品。黑山羊肌纖維細,硬度小,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膻味極小,老幼皆宜。 2016年02月0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水城黑山羊”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水城小黃姜 水城小黃姜,貴州省水城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水城小黃姜產于水城,姜塊相對較小,表皮呈淡黃色,故得名水城小黃姜。是水城人民在長時間的生姜種植與銷售中根據姜塊自身獨有的外形命名。水城小黃姜辣味濃香,姜油豐富、味道鮮美。 2015年04月0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水城小黃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水城春茶 水城春茶,貴州省水城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水城春茶因富含有機茶硒和十余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享譽貴州省內外,同時也因其優越的生態環境,比同等氣候條件下的其他春茶的采摘時間要早。水城春茶生長在海拔1200—2200米之間,每年開園比貴州省遵義、銅仁等主要產茶區早10—15天,比江、浙一帶早10—25天。“水城春”茶共有倚天劍、明前翠芽、鳳羽等13個品種。 2015年04月0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水城春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榮譽稱號】
2007年,水城區入選國家食品安全示范縣。 2016年,水城區榮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 2017年,水城區榮獲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2019年3月,水城區入選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2020年6月2日,水城區榮獲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 30日,水城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年9月,水城區榮獲第四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21年5月,水城區榮獲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8月,水城區榮獲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2021年10月,水城區入選2021年度擬命名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2021年11月,水城區榮獲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2年6月,水城區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 2022年8月,水城區入選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2023年1月,水城區入選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