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縣,因青山似錦、秀麗如屏而得名,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轄縣。位于黔東南州東南邊隅,依黔面楚,東界湖南省靖州縣,南鄰黎平縣,西毗劍河縣,北抵天柱縣。土地總面積1597平方公里。錦屏縣下轄1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4個社區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1483村民小組。錦屏縣常住人口為155182人。
錦屏縣是黔東南通往湖南、廣東、廣西的重要門戶,距貴州省會貴陽358公里,距黔東南自治州首府凱里182公里,距湖南省靖州火車站79公里,三黎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滬昆高鐵三穗站80公里,距黎平機場60公里,距貴廣高鐵從江站110公里。錦屏縣是中國南方典型集體林區縣、貴州省重點林業縣,素有“杉木之鄉”、“青石之鄉”、“水電之鄉”、“舞龍之鄉”美稱。2018年9月25日,錦屏縣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錦屏縣轄7個鎮、8個鄉:
鎮:三江鎮、茅坪鎮、敦寨鎮、啟蒙鎮、平秋鎮、銅鼓鎮、平略鎮
鄉:大同鄉、新化鄉、隆里鄉、鐘靈鄉、偶里鄉、固本鄉、河口鄉、彥洞鄉
【建置沿革】
據1972年縣敦寨水泥廠出土的磨制石斧和2006年茅坪鎮陽溪出土的陶瓷器可知,早在新石器時代錦屏地區即有人類生息。 春秋戰國時屬楚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漢屬荊州武陵郡鐔成縣。 三國前期屬蜀吳角逐之地,后期歸吳。晉與漢同。 南齊武帝永明三年(485),析武陵、牂牁二郡置東牂牁郡,縣地屬東牂牁郡平陽縣。南梁屬武陵郡龍標縣。隋代同梁。 唐貞觀時隨龍標改屬巫州,武則天時又改屬沅州,代宗大歷時再改屬溆州。天寶時于亮司地置羈縻亮州,屬黔州都督府。五代時屬誠州“十洞”地。 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于銅鼓置銅鼓寨,屬靖州。南宋大觀元年(1107),于湖耳地置隆州,遙屬紹慶府。唐宋兩代,縣地均為朝廷羈縻統治。 元置亮寨、湖耳、新化、歐陽寨蠻夷長官司,屬思州安撫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置湖耳、亮寨、歐陽、新化四蠻夷長官司,屬湖廣靖州衛;五年(1372年)置中林驗洞蠻夷長官司;十八年(1385年)廢以上五司;二十年(1387年)置銅鼓、新化、亮寨二千戶所,屬五開衛;三十年(1397年)改銅鼓千戶所為衛,隸湖廣都司;永樂元年復置以上五司,屬思州宣慰司;十一年(1413年)以五司屬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年)改隸黎平府。 清雍正五年改隸貴州,并撤銷銅鼓衛,改設錦屏縣,屬黎平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撤銷錦屏縣,改由開泰縣錦屏鄉縣丞分駐。 民國二年移開泰縣治于錦屏,改為錦屏縣,屬黔東道;十二年(1923年)直屬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年)屬第七行政督察區;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鎮遠專區,1956年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將天柱縣并入錦屏縣,1961年將天柱縣分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錦屏縣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邊隅,東界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南鄰黎平縣,西毗劍河縣,北抵天柱縣,南北最寬39.6公里,東西長55.5公里,土地總面積159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錦屏縣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地帶,地貌破碎,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及西南部為中低山區,中部及東北部為低山峽谷區,東南部為低山丘陵盆壩區。錦屏縣境內山脈為苗嶺余脈,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峰有6座,其中固本鄉境內的龍干山海拔1344.7米,是縣內的最高點。茅坪清水江出境處海拔282米,為縣內最低點。
水文條件 錦屏縣境內清水江干流河長57.45公里,流域面積1596.9平方公里。清水江在境內共接納大小支流147條,河長10公里以上或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3條,總長411公里。其中大的支流有烏下江、八洋河、小江、亮江4條。錦屏縣境內主要河流除八洋河(含其支流)外,其它河域均有客水流入境內,全縣共計有13627平方公里集水面積所產客水量流入縣境。
氣候條件 錦屏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因境內植被條件較好,對氣候的分配有了相應的調節,故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由于受到境內復雜的地形和植被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具有明顯的山地主體氣候和林區氣候的特點。 氣候溫和: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年均氣溫16.4℃,氣溫年21.4℃,全年溫度大于或等于30℃的94天,小于或等于0℃17天。 雨量充沛,干濕分明。境內常年降水量在1250-1400毫米之間。4-9月為一年中的溫濕季,降水量占全年70%,10-3月為一年中的干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0%。 水熱同季,溫暖共節。境內4-9月平均降水量均大于年平均數,氣溫升高,降水量也隨之增多,反之減少。 光照偏少,但較集中。錦屏地區光照資源是全國最低值區第一,年日照數為1086.3小時,占全年可照數的25%,但日照比較集中,75%集中于農作物生長旺盛期的4-9月。 山區涼,河谷壩區熱,局部小氣候明顯。境內由于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起伏不平,相對高差大,高低兩地農事季節相差達15-30天,水稻收獲是:平壩收白露,山上打秋分,故有“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兩重天”之說。
【交通運輸】
公路:242國道 高速:松從高速公路(三黎段)設新化、敦寨、錦屏3個收費站,新化、錦屏2個服務區 鐵路:正在建設的城際鐵路玉從鐵路(玉屏至從江)經過錦屏縣并設立錦屏站 機場:錦屏縣城距離黎平機場沿高速公路走30分鐘即到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錦屏縣擁有基礎教育和中職教育校(園)205所,其中:幼兒園83所,小學(教學點)103所,普通中學(初中、高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7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錦屏縣在校(園)學生35837人,其中:幼兒園7447人,小學(教學點)14977人,普通中學(初中、高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1786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537人,特殊教育學校90人。
文化事業 錦屏縣擁有縣級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4個、博物館4個(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九寨侗族文化博物館、文斗生態博物館、錦屏文書特藏館)。
衛生事業 錦屏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1個,其中:綜合醫院1個,中醫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5個,村衛生室184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2個,疾病預防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合醫機構1個。全縣設有住院編制病床位864張,實際開放床位1073張。衛生技術人員134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81人,注冊護士562人,藥師(士)35人,技師(士)72人,其他295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風景名勝】
隆里古城景區
2016年被評為國家級AAA景區,位于隆里鄉駐地,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軍事屯堡、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是中國與挪威王國國際合作“貴州生態博物館群”之一,景區范圍包括隆里古城、華寨鄉村旅游區、春蕾林場森林公園等景點。
錦屏三江六岸風景區
鴛鴦綠浦上,翡翠錦屏中。在黔之東南,清水江一路攬青山翠嶺,流碧淌翠,到了錦屏,清水江左納小江,右擁亮江,構成“三江聚秀”的天然奇景。 錦屏,是湘黔邊界清水江畔一座氣韻天成的小縣城,以水為錦,以山為屏,靜靜棲息于“三江國家水利風景區”的懷抱里。小城的天景、山景、水景,青山、老樹、古泉,亭閣、廊橋、水榭,各美其美,和合相生,水韻山情總宜人。 2015年被評為第十五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景點涵蓋了清水江、小江、亮江和白市湖區(錦屏段)、卦治湖區、三板溪湖區形成“三江三湖”及“三江六岸”交匯處,水域面積16.79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90%以上。
文斗苗寨
位于河口鄉文斗村,是一個有著悠久環保歷史的苗寨,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村內幾乎所有老百姓家中都珍藏有清代林業契約,約有3萬件,是我國及至世界現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統、最集中的林契文書,成為我國繼故宮博物院的清代文獻和安徽“徽州艾書”之后的第三大珍貴歷史文獻,被法國《歐洲時報》,國內《中國民族報》,《中國綠色時報》等媒體譽為“中國苗族環保第一村”。
青山界
位于貴州省錦屏縣河口鄉、固本鄉,黎平縣平寨鄉、德化鄉,劍河縣南加鎮、南寨鎮交界處,素有黎、錦、劍三縣屋脊之稱。海拔900-1250米,總面積3000多公頃,山勢起伏波瀾,土地遼闊,特產豐富,既有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又有古樸的民族風情和寶貴的文物古跡。
雷屯田園風光
位于敦寨鎮雷屯村,坐落于錦屏、黎平兩縣交界的亮江河畔,形成“三面環水,一面臨山”的半島——雷屯,百大沙洲如翡翠碧玉鑲嵌在寨旁亮江河面,沙洲上綠草如茵,古木蔥郁,自然風光旖旎,具有“江南水鄉”的美譽,是游客休閑憩息、客商投資的天然港灣。
【榮譽稱號】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80。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