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縣,隸屬貴州省銅仁市。位于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部,武陵山腹地。東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界鳳岡縣、南鄰石阡縣、北連德江縣,總面積2230.5平方千米。思南縣戶籍人口666249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其中少數民族有土家族、彝族、白族等民族。思南縣下轄3個街道、17個鎮、8個鄉。
【行政區劃】
思南縣轄3個街道、17個鎮、8個鄉:
街道:思唐街道、關中壩街道、雙塘街道
鎮:塘頭鎮、許家壩鎮、大壩場鎮、文家店鎮、鸚鵡溪鎮、合朋溪鎮、張家寨鎮、孫家壩鎮、青杠坡鎮、甕溪鎮、涼水井鎮、邵家橋鎮、大河壩鎮、亭子壩鎮、香壩鎮、長壩鎮、板橋鎮
鄉:思林土家族苗族鄉、胡家灣苗族土家族鄉、寬坪苗族土家族鄉、楓蕓土家族苗族鄉、三道水土家族苗族鄉、天橋土家族苗族鄉、興隆土家族苗族鄉、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
【建置沿革】
春秋,屬巴國南境。戰國,屬楚黔中地。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前277年),秦略定巫與黔中郡,又攻取楚的江南地,置黔中郡。次年,黔中地復歸楚。 秦,重置黔中郡,今思南屬黔中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黔中郡為武陵郡,轄今思南地。建安五年(200年),益州牧劉璋分涪陵縣地另置丹興縣、漢葭、永寧縣,合涪陵縣置巴東屬國都尉,治涪陵縣。永寧縣在今思南一帶。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改巴東屬國為涪陵郡,改永寧縣為萬寧縣。 晉,萬寧縣仍屬涪陵郡,郡治漢復縣。 南北朝、劉宋,萬寧無改,仍隸涪陵郡。齊、梁、陳三代,涪陵郡已沒于蠻。北周宣政元年(陳太建十年、578年),信州總管龍門公裕王宇文述招慰生獠王元殊、多質等以其地遙置費州。 隋初,廢北周費州。開皇五年(585),于費州地置涪川縣(今思南地)。 唐,初屬思州。貞觀四年(630年),分思州的涪川、扶陽縣置費州。貞觀八年,割思州的多田、城樂2縣來屬。天寶元年(742年),改費州為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名費州,州治涪川縣(今思南),領涪川、扶陽、多田、城樂4縣。費州屬黔中郡。 宋,為思州地。大觀元年(1107年),思州土著首領田祐恭內附。政和八年(1118年),以其地置思州,領務川、邛水、安夷3縣。宣和四年(1122年),廢州縣,改務川縣為城,邛水、安夷2縣為堡,屬黔州。紹興二年(1131年),復置思州和務川、邛水、安夷3縣,為羈縻州,仍屬黔州,務川縣轄今思南縣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思州土著首領田謹(景)賢以地降元,置新軍萬戶府。隨改為思州軍民安撫司,后徙治龍泉坪(今德江小谷莊)。因司署毀于火,又徙都坪清江城(今岑鞏)。于是稱新治清江城為思州,而稱故思州為思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思州安撫司為軍民宣撫司,隸湖廣行省,領1縣、22長官司。今思南當時為水特姜長官司。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思州所屬鎮遠州知州田茂安,據其地以獻大夏明玉珍,創設思南道都元帥府。尋改思南宣慰司,思州遂分為二。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思南宣慰使田仁智遣其都事楊琛歸附朱元璋,仍授田仁智為思南宣慰使,并授楊琛為思南等處宣撫使兼新軍萬戶,隸湖廣行省。 明洪武四年(1371年),思南宣慰司改隸于四川行省。洪武五年(1372年),改水特姜長官司為水德江長官司,屬思南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年),升思南宣慰司為思南道宣慰使司,隸湖廣布政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思州、思南兩宣慰司,置思南府,屬貴州布政司。正統三年(1438),以廢烏羅府部分地劃入思南府,直轄有都濡5堡2坑等處巡檢司,覃韓偏刀水巡檢司、板橋巡檢司,領安化、務川、印江3縣和沿河佑溪﹑朗溪、蠻夷3長官司。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設思仁道治于思南府,按治思南、銅仁、石阡、烏羅、思州5府。萬歷十五年(1587年),以分守思仁道駐思南府,兼管撫夷事務及播州地方,并劃平溪(今玉屏)、清浪(今鎮遠清溪)2衛屬思仁道。 清,思南府治所思南城。順治十六年(1659年),領安化縣、務川、印江3縣及沿河佑溪、朗溪、蠻夷3長官司和隨府辦事長官司。康熙二十年(1681年),思南府屬貴東道。乾隆七年(1742年),思南府改屬古州兵備道。嘉慶八年(1803年),廢隨府辦事司。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廢蠻夷長官司。 民國元年(1912),仍襲清末建置,府領安化縣、務川縣,北領后坪彈壓、印江縣。民國3年(1914年),思南府改為思南縣,隸黔東道。民國十二年(1925年),廢黔東道,思南由省直管。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貴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銅仁專區。 2011年,屬銅仁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思南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部,武陵山腹地。]東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界鳳岡縣、南鄰石阡縣、北連德江縣,總面積223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思南縣,東南和西北邊緣高,中部烏江河谷低的“V”字型基本輪廓。從地貌形態來看,思南縣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壩地較少。
氣候 思南縣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春夏較長,冬秋較短,夏熱冬暖等特點。年平均溫度17.3℃,烏江河谷一帶氣溫較高,西北、東南及邊緣地區氣溫較低。以東南風和偏南風為最多,風力一般2~4級。年水面蒸發量510.8~935.3毫米之間。
水文 思南縣境內除烏江干流外,共有大小溪流601條,均以烏江為排泄基準面呈網絡狀遍布思南縣,隸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積20千米2以上的河流28條,河道總長535.3千米,加上烏江思南段計613.4千米。境內較大的烏江支流有7條。
【交通運輸】
杭瑞高速、思南—劍河高速公路、銅遵省道S304線穿過思南縣。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思南縣共有各類學校299所,其中幼兒園94所,小學164所(含教學點54所,設立附設幼兒班93個),初級中學30所,高中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全縣各類學校在校生105927人,其中幼兒園17280人,小學(九年制小學段)42217人,初級中學(九年制初中段)23376人,普通高中18982人,特殊教育學校149人;中等職業學校3923人。全縣教職工9727人,其中幼兒園2183人,小學3296人,初級中學2187人,普通高中1702人,特殊教育學校34人;中等職業學校207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18人。
文化事業 思南縣有文化館(藝術館)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1%。
醫療衛生 思南縣有有醫療衛生機構548個(含私營和村衛生室),其中綜合性醫院1個、專科醫院1家、鄉鎮衛生院25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個、村衛生室499個、婦幼保健服務中心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采供血機構1個、民營醫院16個。醫療機構床位數2912張。醫療機構從業人員354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40人、注冊護士2209人。執業(助理)醫師研究生學歷10人,本科學歷446人,專科學歷884人。
【風景名勝】
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
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被批準為省級地質公園,2009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由思唐、思林、長壩、鸚鵡溪、文家店、板橋、青杠坡等7個集中景區組成。以喀斯特地貌為主體,兼有典型的地質構造遺跡、峽谷地貌等自然景觀和古建筑、古村落、宗教、民俗等人文景觀。
曠繼勛烈士故居
曠繼勛烈士故居,位于思南縣城安化街中段西側。始建于民國初年。坐南向北,為磚木結構四合院,由大門、正房、兩廂、馬房和廚房組成,占地面積500平方米。200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思南黃牛 思南黃牛,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思南黃牛個頭中等,頭長中等,主要為“倒八字型”角,角色有黑、灰黑、乳白、乳黃等色。屠宰后肉色鮮紅有光澤,脂肪呈淡黃色;肌肉外表微干、不粘手,富有彈性,肌間脂肪含量適中,脂肪顆粒明顯,肉質細嫩,肉湯清澈透明,味美純香;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準對“思南黃牛”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榮譽稱號】
2019年,思南縣入選緊密型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試點縣。 2020年6月,思南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年10月,思南縣入選全國雙擁模范城。 2021年9月,思南縣入選2021-2023年度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1年12月,思南縣入選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