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縣隸屬河北省滄州市,位于華北平原東部,南接滄州,北依京津,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滬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滬高速公路、104國道、津保公路、滄廊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從境內穿過,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青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相傳這里曾是盤古擇居之地。全縣面積968平方千米,人口40萬。現轄6鎮、4鄉、1農場,共14個社區居委會、345個行政村、5個分場。縣政府駐清州鎮振興路1號。城區規劃建成區面積28.35平方千米,規劃人口20萬,建成區面積17平方千米,人口10萬,城市化率47.7%。
行政區劃
青縣轄6個鎮、4個鄉、1個農場:
鎮:清州鎮、金牛鎮、新興鎮、流河鎮、木門店鎮、馬廠鎮
鄉:盤古鄉、陳嘴鄉、上伍鄉、曹寺鄉
農場:青縣農場
歷史沿革
據《河北省縣名考原》載:“宋乾寧軍在今青縣地,大觀二年升為清州。宣和遺事載,大觀二年,黃河清。詔曰:國家承百五十年,三有河清之應。”明洪武八年(1375年),降清州為縣,因城南決口,為永避水患,并取四季常青之意,改“清”為“青”。
明洪武八年始稱青縣,屬河間府。1938年,共產黨置青縣委員會,駐地大城縣于遠頭村,隸屬冀中區三地委。1958年11月1日撤青縣建制并入靜海縣,屬天津市轄。1961年6月1日恢復青縣建制,改屬滄州專區,1970年改屬滄州地區,1986年4月5日改隸滄州市轄。城區轄14個社區居委會:新華、東環、曙光、南環、乾寧、福泰、北城、迎賓、康泰、西城、新立、荷花池、安康里。
自然條件
青縣地處中緯地帶,西白廟市。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2.1℃,全年日照2769.8小時,無霜期180天,年均降水量618mm。境內地勢平緩,西高東低,海拔最高7.5米。
經濟狀況
青縣農業形成了蔬菜、林果、奶牛養殖三大特色產業。工業形成了石油器材、特種鋼材、針織服裝、食品飲料、電子機箱和縫制設備等六個主導產業。2009年地方生產總值103億元,財政收入8.1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2元,農民人均收入5647元。在河北省縣域綜合經濟實力排名30位,在滄州市經濟實力排名第三位。
農業概況
青縣作為河北省蔬菜生產大縣,是北京、天津兩大城市的蔬菜供應基地。被河北省農業廳命名為“蔬菜之鄉”、“環京津菜籃子工程示范縣”,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示范基地縣和全國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黃瓜生產基地。農業資源豐富,基礎設施雄厚,以生產名、特、稀精細菜和優質雜果、糧食、花生等農產品為主。按照增投入、擴規模、強龍頭、促帶動和“西菜東樹、遍地畜牧”的農業發展思路,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各業共同發展,實現了農業產業結構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的轉化,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水平。目前,全鎮蔬菜播種總面積達到4.7萬畝,其中設施菜3.5萬畝;建農業示范園5個,建養殖小區15個,全鎮奶牛存欄1300頭,黃牛存欄2000頭,蛋雞存欄57萬只,羊存欄3.2萬只,豬存欄6300頭。
農業堅持“西菜東樹,遍地畜牧”的發展思路,逐漸形成了蔬菜、畜牧、林業三大支柱產業。農副產品種類繁多,產量豐富,盛產蔬菜、林果和畜牧產品。先后制定了18個綠色農業生產操作規程,苜蓿、白靈菇兩個產品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標志認證。2004年被農業部確定為“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
1998年9月,“青青”牌無公害蔬菜取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的注冊證書,青縣被河北省政府定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
1999年7月“青青”牌蔬菜通過了農業部蔬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名牌產品認定。
目前青縣蔬菜生產形成了日光溫室、棚戶覆蓋、露天栽培、錯季采摘、周年生產、全年上市的格局。
青縣是華北地區的鴨梨、金絲小棗的主產區之一。
工業概況
近年來,青縣大力實施“工業興縣、工業強縣”的發展戰略。形成了韓商工業集中區、電子機箱工業集中區、城東石油器材工業集中區、特種鋼材工業集中區和縫紉機工業集中區等五大工業集中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石油器材、特種鋼材、食品飲料、電子機箱、工業縫紉機和針織服裝生產基地。
青縣大力實施“工業興縣、工業強縣”的發展戰略,有力地促進了民營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截止到2005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縣已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工業企業達到2384家,人業人員68587人,年產值1282568萬元,營業收入1279956萬元,增加值320642萬元,利潤102245萬元,上繳稅金24258萬元。通過企業自身的拼搏奮斗以及全縣各級各部門的大力引導、扶持和服務,我縣工業企業經濟總量不斷增長,形成了“一區、兩廠、三行業”的新格局,從而確立了支撐全縣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
青縣的工業園區建設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企業自愿聚集區,經過近幾年縣鄉兩級政府的不規范和建設,逐漸形成了產業集群的雛形,依靠內力鏈接各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因此,工業園區為產業集群形成提供了空間。截止到2005年底,青縣共有工業園區20個,總規劃占地面積7779850平方米,目前已占地2390828平方米,現有建筑面積955033平方米,已入駐企業330家;總資產達到18602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112541萬元,流動資金73479萬元;從業人員23650人。年產值520856萬元,494813營業收入萬元,增加值123703萬元,利潤37111萬元,上繳稅金9896萬元,出口交貨值4057萬元。目前,全縣工業區內在建項目57個,預計總投資額73537萬元。
五大工業集中區是指韓商電子信息工業區、楊官店機箱工業區、城東石油器材工業區、覺莊鋼鐵工業區和盤古縫紉機工業區
特色產業
電子機箱行業是青縣的特色產業之一,目前已遍布十一個鎮鄉場,產業群密集度最高的是馬廠鎮和農場,形成了楊官店、農場兩大機箱生產工業區。我縣生產的電子機箱產品廣泛應用于IT產業、工業、農業、國防、通訊、電力、軍工、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研究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產品涉及IT產業的網絡機柜、機車機箱、工業控制機箱、電子操作平臺、大型電子屏幕墻、電力控制機房等30多個系列2000余種產品,產品暢銷全國二十個省、市、自治區,并配套出口到新加坡、韓國、美國、土耳其、烏克蘭等國際市場。已成為中國北方電子的機箱生產基地,在全國電子機箱生產領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截止到2005年底,青縣電子機箱行業總資產達到3.9億元,生產企業發展到289家,從業人員達到6441名,全年共生產銷售電子機箱產品2896萬臺(套)件;完成總產值78869萬元,實現營業收入67158萬元,實現利潤5533萬元,上繳稅金1235萬元,分別占全縣工業企業的7.1%、6.6%、6.7%、10.2%。
乳品飲料業是青縣的一個新興產業,歷經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產品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產品在質量、檔次、品種、功能以及包裝等方面已經基本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截止2005年底,我縣乳品飲料生產企業23家,總資產達到2.5億元,從業人員3200名,年生產銷售乳品飲料18萬噸;年產值4.5億元,年銷售收入4.4億元,利潤3200萬元,繳納稅金1550萬元,分別占全縣工業企業的3.1%、3.3%、3.9%、12.8%。乳品飲料行業的主要產品有:鮮奶、低糖高鈣酸奶飲料、鮮果乳、兒童益智奶飲料、酸奶飲料、蛋奶飲料、奶汁飲料等七大類三十余種產品,均以低、中、高三個檔次的質量等級提供給消費者,產品銷往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天津、北京、內蒙古、東北三省等16個省、市、自治區。以河北小洋人生物乳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乳制品及含乳飲料生產企業,已成為青縣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帶動了我縣的苜蓿種植業和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形成了新型的農業產業化鏈條。該行業中以河北小洋人生物乳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乳制品及含乳飲料生產企業,已成為青縣的支柱產業。河北小洋人生物乳業有限公司“小洋人”商標,于2002年被河北省工商局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2005年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榮譽稱號,“小洋人”、“大洋孩”、“太陽娃”、“牧遙”、“外星人”、“奧特曼”、“小美人”、“星月神童”等品牌在我國北方乃至全國享有較高聲譽。
青縣的縫紉機加工行業起步于70年代初期,是隨著農村五金(機械)加工行業發展起來的,歷盡三十余年的發展,由為國營企業拾遺補缺,發展到目前,“配件——整機——配套經營”比較完善的專業化體系。據統計,我縣縫紉機加工行業主要分布在盤古鎮、曹寺鄉和清州鎮,現有各種類型的企業142家,其中生產整機企業16家,生產配件企業51家,各種類型的經營戶75家;整機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盤古鄉的南柳村,經營縫紉機和配件的專業戶主要集中在盤古鄉的四沃頭村;從業人員達到1960名,資產總值約1.2億元,年產值2.5億元;年營業收入22500萬元,利稅2356萬元,分別占全縣工業企業的2.2%、2.2%、2.8%。
針織服裝業興起于80年代末,經過十幾年的積蓄發展,特別是1997年以來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成為全縣新興主導產業之一。我縣的針織服裝業分為兩個子產業,一是針織毛衫業,二是服裝業。近年來,我縣的針織服裝行業發展迅猛,其中以針織毛衫、工裝、童裝、防寒服等出口服裝的發展尤為突出,據2005年底統計的數據表明,針織服裝行業擁有企業313家,資產總值5.5億元,從業人員19316名,年產值104513萬元,收入85656萬元,利潤8277萬元,上繳稅金1831萬元,自營出口創匯2387萬美元,分別占全縣工業企業的9.3%、8.4%、10%、15.2%、12.6%。該行業是我縣二產業的起步產業,同時也是青縣最大的外貿出口產業,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巴西、烏拉圭、俄羅斯、羅馬尼亞等國家和地區,以其優質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出口商譽,成為京津地區最大的毛衫生產和出口基地。
青縣鋼鐵制造行業經過多年來的建設,在市場的強勁拉動下,鋼鐵企業發展勢頭很猛,已經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的鋼鐵制造行業生產經營體系,截止2005年底,鋼鐵制造企業46家,從業人員5678名,產值257956萬元,收入234384萬元,利潤17828萬元,上繳稅金1545萬元,分別占全縣工業企業的23%、23.1%、21.5%、12.8%。鋼鐵工業主要生產建材鋼產品、品種鋼產品、鉆桿、大口徑焊管等,產品暢銷全國,其中:大口徑直縫埋弧焊管和螺旋焊管成為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首選產品,渤海能克有限公司生產的高強度鉆桿返銷日本,同時出口到科威科、阿聯酋等中東地區。青縣覺道鋼鐵有限公司采用國內先進的連鑄連軋生產技術年產50萬噸優質鋼材項目、巨龍鋼管有限公司投資4億元人民幣的大口徑直縫埋弧焊管、大口徑螺旋焊管項目的正常運營,已成為河北省最大的民用鋼材生產經營基地和全國最大的輸油(氣)管道生產基地。當前,我縣鋼鐵制造行業正在實施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行業結構調整,加快實現鋼鐵制造行業現代化的進程。可以說,我縣鋼鐵制造行業已開始步入大調整、大轉折的“拐點”時期。
對外開放
青縣自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海對外開放縣”以來,大力實施外向型拉動戰略,培育了機械制造、化妝毛刷等行業,出口產品百余種,與美、日、韓、俄羅斯、烏克蘭、香港、臺灣等1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合作關系。先后有日本、韓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在青縣投資辦廠。對韓開放是青縣對外開放的重要策略。1999年青縣與韓國清原郡締結了友好縣郡關系,從此與韓國的經貿交流日趨密切,曾利用韓國全國性電視臺KBS、MBC和全國性報紙《東亞時報》宣傳投資環境優勢,在韓國產生了“青縣效應”。并分別利用教育、武術交流等形式,逐步擴大了雙方合作廣度和深度。為解除來華投資韓國客商的后顧之憂,青縣成立了振華韓國國際中高等學校,實現了同韓國及世界各地的遠程教學,并與韓國全南大學、大元外國語學院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實現了在教育教學方面的互助交流。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青縣不斷深化“以大開放謀求大發展”的發展思路,把招商引資、擇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要務,以優良的經濟發展環境和寬松的企業發展政策,對來青縣投資的客商實行“一站式”服務,并提供一系列政策保障。
青縣政務服務中心以扶持企業發展為中心,對重點項目專人跟蹤,全程代辦,提供“一站式”服務,大項目全程跟蹤包辦。
發展思路
以建設經濟強鎮為中心,以招商引資工作總攬全局,堅持項目立鎮、強鎮,打造兩個基地,強化四個服務,不遺余力的優化招商引資環境。首先以城東工貿區為重點,兼顧兩個工業小區,做好招商引資平臺建設工作,按照 “ 著眼長遠、分步實施、適度超前、量力而行 ” 的原則,突出三個結合,即: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與生態建設相結合、與形象建設相結合。在運作管理中本著 “ 獨立核算、以區養區 ” 的原則,將園區收入全部用于園區的滾動發展。堅持走 “ 大項目立區,高科技項目興區 ” 的路子,向那些有實力的高科技項目或有基礎需擴大規模的企業傾斜,保證土地使用的高效。其次,出臺政策,明確思路,制訂了《 2005年建功立業獎》,進一步加大力度,提高可操作性。
公共事業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九五”以來連續投入9億多元,先后完成了新華路,乾寧街,會川路,步行街,康泰、新華、富泰、乾寧住宅小區以及盤古賓館等一批建設項目,縣城面貌煥然一新。
通訊設施方便快捷。青縣是國家一級光纖干線京滬寧干線的基站,程控電話終期設計能力17萬門,移動電話全球聯網,并開通了因特網業務。2002年已建成開通ATM寬帶網。
電力供應保障充足。青縣擁有冀南電網、華北電網雙向代電系統,縣域內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4座,營業區面積968平方公里,擔負著全縣11個鄉鎮(場)、39萬人口的生產、生活供電任務,年售電量達3.3億千瓦時。
科教文衛
青縣文化獨具特色。哈哈腔被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性文化遺產,盤古文化被評為河北省非物質性文化遺產,群眾文化活躍,社區文化、街道文化豐富多彩,全縣有各類文藝演出團體300余支,鎮村文化設施不斷完善,已形成以縣文化館為龍頭,鄉鎮文化站、村級文化室為依托的縣、鄉(鎮)、村三級文化傳播網絡。1999年,青縣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全省文化先進縣。
教育事業全省一流。幼教、電教、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分別被國家和省市教委命名為先進縣。滄州振華韓國國際學校是河北省首家外商獨資興辦的國際中學,于2002年3月在青縣建成開學,生源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山東及周邊地區的韓國投資企業。它的成立,為在華投資的韓商解決了子女入學的后顧之憂。青縣外國語學校是經國家教委批準,在青縣職教中心成立的外語專業培訓學校,相繼開設了英語、日語、韓語及外向型經濟管理等專業,為我縣及周邊地區培養外語及相關專業人才創造了便利條件。青縣職教中心培養的特色技工每年畢業2000余人,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目前,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64個,其中縣醫院1所(二級醫院)、中醫院1所(一級醫院)、婦幼保健站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所、鄉鎮衛生院10所、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所、村衛生室405個。現有衛技人員1543人(其中包括鄉村醫生620人),其中副高職27人、中級職稱183人、初級職稱723人。醫院病床達到685張。截止到2006年6月,全縣衛生系統固定資產76998萬元,擁有日本日立核磁共振、美國GE雙排螺旋CT、韓國遙控胃腸造影機,美國GE9800心臟導管機,日本奧林巴斯電子胃鏡、纖維胃鏡、日本日立彩超、德國經顱多普勒等先進設備。
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按照政府主導,市場推動,慈善補充和個人參與的原則,積極構筑新型醫療、困難群眾救助、社會養老、貧困生就學四條保障線。
計生工作全國領先。青縣被評為全國計生服務先進縣,實行對一孩家庭和雙女孩家庭的獎補。

大孝子墓觀音寺
文化旅游
青縣覺道莊:是省級宗教文化旅游景點,已有上千年歷史。憶過去非常神秘,它源于春秋戰國時老子——李耳修性成道,著作“道德經”是一部博古通今的揭文,至今覺道莊和這里的人們仍以老子的“道貌遺風”綿綿不簡的散發著尊重歷史,尊重自然,以大不為的精神打造著這里的方方面面,使這里的藍天綠地依然如故,享受著幸福與和諧。不僅如此,更為顯赫的是,依然教化著人們認識真、善、美和上善若水、厚德載福的生續延壽之道,使這方遠近的老百姓經常不斷的到這里來學習、領悟新的感覺,得以凈化心靈,得到自由完美的解脫。于此種種自始至今,來此旅游的形形色色的人們絡驛不絕。觀光的人們他們主要看青云觀、老君墓、老子湖、老子堂、八仙閣、乾坤塔、豐都廟和四大城門;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看居民住宅商業街、廟寺街、美食城、體育館、地熱游泳池和高級別墅區——翰林村等景觀;看這里的經濟園區,即60萬噸現代化特鋼冶煉廠、60萬噸新型焦碳廠、300萬噸新型軋鋼生產線、15000平米現代化大型超市“隆瑪特”;還可以乘坐機帆快艇暢游1000畝水面的老子湖,可觀賞到平原地區和另類湖光山色;垂釣愛好者,可到1500畝水面的雙龍潭搞滿載而歸的垂釣,潭中的小魚無計其數,2-25斤重的白鰱,草魚,鯉魚,螃蟹,湖蝦少計也有50萬斤。如看后有感悟,可投資五千萬元建座“老子巷”,三年可收回投資,功德無量,是個見利見仁的好舉措。總而言之,步入這個神奇的覺道莊不僅給您一個古樸典雅的感覺,更為突出的是這里的人們素質文雅,穿著時尚,一個四百八十戶的村莊已有260輛國產和進口的家庭小轎車,街上大小車輛川流不息,忙得不亦樂乎。
青縣盤古廟:滄州民謠:“一文一武,一國寶,一人祖。”文者,是一代文宗紀曉嵐,武者,是滄州乃馳名中外的武術之鄉,國寶指滄州鐵獅,人祖即盤古,盤古遺址就在今滄州市所屬的青縣境內。滄州人常以此為自豪。地處滄州北的青縣城南6公里有村曰“大盤古”,村西有座盤古廟。大盤古位于黑龍港河(古黃河故道)西岸。其南有小盤古村,皆因相傳盤古在此定居而得名。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在這里發現了盤古墓。大禹對開天辟地的盤古氏十分崇敬,首先把盤古墓修好,又修了享堂祭殿,然后留下200戶人家,100戶守墓,100戶看殿。人們把看殿的這100戶人家叫大盤古村,那100戶守墓的人家叫小盤古村。據說這兩個村名就是從那時留下來的,至今已5000年了。
大孝子墓觀音寺:在河北省滄州市青縣大孝子墓村,位于青縣城西南20公里。東臨渤海,西眺省會,南控齊魯,北鎖幽燕,地理位置優越。東傍京滬高速公路一公里,南 匯滄保高速公路二公里,交通發達。從大孝子墓觀音寺發往青縣城的班車,每30分鐘一趟;發往滄州市的班車,每15分鐘一趟;每天早晨有直達天津、北京、保 定、石家莊的班車,出行方便;京滬鐵路、京九鐵路左右蜿蜒,實為旅游理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