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河北 >> 邯鄲市 >> 鄉鎮介紹 >> 南沿村鎮 |
![]() |
南沿村鎮 |
南沿村鎮位于河北省南部,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邯鄲市區東15公里,是一個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建制鎮。全鎮轄有31個行政村,土地面積36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人,其中城區面積2.7平方公里,人口1.7萬人。全鎮有鄉鎮企業800多家。農業主導產業以馳名中外的永年大蒜和無公害蔬菜為特色優勢產業。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1億元,財政收入1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到2800元。預計2004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財政收入1300萬元。 行政區劃 后張莊村、范莊村、南馬莊村、宋莊村、翟莊村、西王莊村、徐莊村、護駕南村、前張莊村、東街村、護駕東村、護駕西村、白莊村、楊張寨村、南賈葛村、韓屯村、譚莊村、路莊村、西沿村、西街村、東大慈村、西大慈村、田堡村、辛莊村、西弓莊村、孫李街村、連寨村、西張寨村、南街村、申劉莊村、東張寨村 區位優勢 區位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南沿村鎮位于永年縣東南部,距邯鄲市15公里,歷來就是區域中心鎮。解放后,南沿村鎮是歷屆區公所、區政府和辦事處所在地。南沿村鎮鎮區位于鎮南部,是全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商貿歷史悠久,集市輻射面廣。 主導產業 主導特色產業已經確立。近幾年來,南沿村鎮充分發揮鎮域各種自然資源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無公害蔬菜和優質大蒜產業,形成了以馳名中外的永年大蒜為特色支柱產業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無公害蔬菜遠銷全國十幾個省市區。特別是享譽國內外的永年大蒜以皮薄、瓣肥、肉細、味美、辣中帶甜、汁多粘稠等特色而譽為上乘佳肴,已形成2萬畝優質大蒜生產基地。同時建有蒜米、蒜片、蒜粉、蒜油系列產品加工廠40余家,恒溫庫8座,年加工銷售蒜系列產品10萬噸。產品銷往日本、南韓、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大蒜已成為該鎮經濟的支柱產業。 大蒜是四辣蔬菜之一,原產于地勢高爽、氣候干燥的亞洲西部地區,漢代時傳入中國,明朝時傳入永年縣,其時在西沿村到南沿村一帶修建的“”西八閘”使滏陽河水可以引來自流進行灌溉,再加上“下坡地”土質肥沃,保肥保水能力強,給大蒜生產提供了優越而必要的條件。到現在種植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永年蔬菜之中一大特產。因廣平府署置于永年城內,故舊稱廣府蒜。 永年大蒜的特點是蒜頭大,皮薄、瓣肥、肉細、味美,辣中帶甜,蒜泥汁多,且粘稠不干,歷來被人們視為上乘調味品,生熟食用俱佳。在各種宴會和家庭便飯餐桌上,都能看到其蹤跡。冀南城鄉飯食業,蒜頭是必備品。冀北一帶有“吃面條不就蒜等于白吃”之說。 永年大蒜除食用外,還有較高藥用價值。所謂“蒜解五毒”,大蒜不但可以殺菌,且對急慢性腸炎有獨特療效。近年科研發現,適量服用大蒜,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治高血壓、腸炎、抑制癌細胞發生等有一定的作用。 1982年,在縣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項目主持人凌云昕、王鳳春,對大蒜綜合豐產技術進行了專題研究開發,對引進的大量外地優良品種進行了篩選,選定山東蒼山薄棵大蒜取代沿用了幾百年的永年白蒜,同時試驗成功了用地膜覆蓋大蒜栽培技術。蒜薹畝產從400—600斤猛增到800—1000斤,以其細長、風味好、耐貯且貯藏期間不發生水質化聞名全國;蒜頭從800—1000斤提高到1400—1600斤。因而很快為農民所接受,不推自廣,形成了以“下坡地”(南大堡一帶)為中心的大蒜集中產區。 為做到旺菜淡銷、升值增效和加工增值,大蒜集中產區,建有恒溫庫17座,總儲量達8000多噸,同時,還辦起蒜制品加工廠40多家,年加工蒜制品3000余噸。蒜制品種類很多,有蒜米、蒜片、蒜粉、蜜蒜、糖蒜、咸蒜等10多個品種,遠銷國內外。據說一位日本人,用一臺34寸大彩電換了1頭永年大蒜,回家后,全家人一齊伸出大拇指,直夸他精明干練,會作生意,沒費勁就揀了個“大便宜。 交通通訊 已具備了一定城鎮基礎設施規模。邯臨公路自鎮區腹地,東西穿過,南北向三條街道公路長達3公里,與邯臨路相接,南沿村鎮區現有35KW變電站一座,電力供應充足,鎮郵電通訊業務全部納入邯鄲市電信業務系統,現擁有1.5萬門程控電話。鎮區內已實現了統一供水,城區商貿帶已初步形成,基礎設施較為完備,城鎮功能日趨完善。商貿流通基礎較好。建國初期,南沿村鎮就已成為商賈聚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商貿流通發展迅速。鎮政府按照“市場興、百業興”的發展思路,先后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大蒜、食品、農機、建材、服裝等8大專業市場。年銷售額1億多元。 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按照市、縣總體規劃結合該鎮小城鎮建設規劃內容,南沿村鎮通過考察咨詢計劃在3年時間內完成下列建設項目。 南沿村鎮城區道路網的總體構思為“二橫三縱”骨干框架。“二橫”即:邯臨公路和東至冀南養雞場,西至郝高線的環城南路。“三縱”即:西街、南街、西王莊原有三條道路向南延伸環城南路。計劃全長遠公里,占地135畝,包括路邊綠化工程,亮化工程,地下排污工程和橋涵。 鎮區公用設施工程建設涉及到所有企業廠攤及有關街、村,建排水、排污地下管道20000米,達到所有企業、廠攤無污水,無積水,通過地下管道排往河道,徹底根治多年污水橫溢的落后狀態,為鎮區居民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 商貿中心建設擬建在鎮政府東南側,占地45畝。建筑面積10100平方米,200多個攤位。建草坪800平方米,開成綠樹成萌,集購物、休閑為一體的商貿中心。該中心建成后,將徹底改變鎮區的馬路市場。實行歸店經營,規范經營。 南沿村鎮的商貿帶指邯臨公路南沿村鎮區段的商業網點。長達5公里。鎮區的商貿帶已初具規模,鎮政府統一標準,統一設計,實現門店林立,秩序井然,既規范了市場,美化了市容,又促進了運輸暢通。 園區建設 主要包括蔬菜產業園區建設、大蒜工業園區建設和養殖園區建設。 (1)依托鎮區西部萬畝蔬菜種植,建設以“金土地”精細菜配送中心為龍頭建設成為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蔬菜產業園區。園區占地1.5平方公里,其中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園區內分布為:科研區、生產示范區(含育苗中心),服務管理區(含精細菜配送中心)、蔬菜銷售市場。 (2)在鎮區東南部以原有的個體、分散經營的大蒜加工企業為基礎,進行統一規劃布局,建成由政府指導管理,企業自主經營的大蒜系列加工工業園區。 (3)在鎮區南部,以冀南養雞廠為龍頭,建成飼料加工,肉、蛋及其他加工產品有養殖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