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河北 >> 邯鄲市 >> 鄉鎮介紹 >> 泊口鄉 |
![]() |
泊口鄉 |
泊口鄉位于河北省魏縣西南部,距縣城21千米。南鄰河南省內黃縣。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4.03萬人(2002年)。轄井東、蔣村東、蔣村西、張莊東、張莊西、生莊、申莊、大王莊、河北、泊口、后佃坡、前佃坡、崔野沖、后野沖、馬頭一、馬頭二、馬頭三、閆莊、耿莊、玉野沖、趙野沖、西里莊、郭野沖、井頭南、井頭北、東華營、南華營、西華營、北華營2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泊口村。 泊口鄉,北上雙廟鄉、魏縣,東接牙里鎮,西往車往鎮、回隆鎮,南去宋村鄉、楚旺鎮。地處河北河南兩省魏縣內黃縣兩縣交界處,交通便利,有直達安陽、邯鄲、邢臺、太原的客車。北來人員乘坐火車到達邯鄲后,在汽車西站可乘坐直達魏縣客車,汽車東站也有到達魏縣、泊口的客車。南來人員到達安陽后,到安陽客運東站乘坐直達宋村的客車即可到達泊口。 2005年,泊口鄉利用村村通工程的優惠政策,全鄉投入400多萬元資金,使全鄉29個村實現村村通公路;投資360多萬元對23個村的街道進行了硬化。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聯系,引進9個農業優良品種,建成13000畝優質小麥示范區;建成1200畝的辣椒種植園區;投資1500萬元建設了農牧業綜合園區。全鄉群眾的收入明顯提高。在鄉里成立勞動事務保障站,29個村建立勞務輸出服務站,全鄉每年組織外出務工1.3萬多人次,出現了“外出一人富一戶,外出一批富一村”的可喜景象。 鄉政府大力抓項目建設。截止到2008年全鄉已有個體工商戶700多家,從業人員8000多人;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有30多家,年產值近2億元,利稅2000多萬元。重點推動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進行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的集約化、規模化、外向化水平,增強現有企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拓寬銀企對接面,加大企業與商業銀行的對接力度,提高企業自身融資能力。 泊口鄉堅持科技興農,派遣科技人員到村民家中傳授良種良法,加快推進農業開發、基本農田整理、優質小麥基地等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以培養科技示范戶為核心,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優質小麥生產為重點,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題培訓為關鍵措施,以創新農技推廣和服務機制與優化資源配置為突破口,通過政府推動,市場引導,項目帶動,構建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通道,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泊口鄉由于區域內有兩條漳河故道,留下了近萬畝的沙荒地,素來有“沙鄉”之稱。為了改善鄉里生態環境,該鄉黨委書記趙洪順從外地請來專家多次進行實地考察、科學論證,最后一致認為最適合種植“四六楊”,這種樹特點是成材快,即四年成檁、六年成梁,經濟效益也非常可觀,據測算一畝樹每年能增值1000元。恰好國家推行退耕還林優惠政策,該鄉抓住這一機遇,對上積極向林業部門爭取盡可能多提供免費樹苗,對群眾進行深入的宣傳發動。最近兩年內完成速生豐產林有6800畝,退耕還林1200畝。同時,在樹下種植韓國大辣椒已獲得成功,僅此一項農民可年增收240萬元。樹下種植的紫花苜蓿等優質花草,帶動了全鄉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主要涉及16個村,直接受益群眾近萬人,如今這上萬畝茂密的樹林已成為泊口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為了群眾實實在在的“搖錢樹”。鄉村的路旁、溝旁、渠旁、坑旁和閑散地都進行了綠化,種上了許多具有觀賞價值與經濟價值雙重作用的樹木。當地的群眾不僅靠“綠”建造了自己的綠色家園,而且靠“綠”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文明生態村創建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之路。 泊口鄉著眼于開發人力資源,變人口壓力為人口資源優勢,堅持把發展勞務輸出作為富民強鄉的一項重大舉措來抓,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培訓為基點,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積極打造勞務經濟區域化品牌。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農民紛紛走出家門,到外地務工經商。在發展勞務經濟的過程中,泊口鄉積極推進勞務輸出由自發無序、小批量輸出向有組織、大規模輸出轉變,由長線務工向短線務工轉變,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務工市場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轉變,實現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充分就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改善了農村就業結構,使農民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增長點。泊口鄉為了打造勞務輸出品牌,從創建各項機制開始,為品牌建設提供保障。公開向外出務工人員承諾“四包服務”,即:包組織培訓、包送廠到崗、包維權服務、包春運接送,對用工單位和務工人員都建立服務檔案,實行全程跟蹤服務,形成了培訓、輸出、服務、維權“一條龍”的保證機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