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區始建于1955年,為唐山市中心區,是唐山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商貿中心。總面積113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2004年)。全區轄10個街道、1個鄉,以及唐山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區政府駐新華東道55號。大城山有“冀東抗日暴動紀念碑”和龍山文化遺址。
行政區劃
路北區轄10個街道、1個鄉:
街道:喬屯街道、文化路街道、釣魚臺街道、東新村街道、缸窯街道、機場路街道、河北路街道、龍東街道、大里街道、光明街道
鄉:果園鄉
自然環境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21.5米。陡河縱貫全區南北。(北)京哈(爾濱)鐵路、205國道沿東界通過,102國道縱穿區境。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1.1℃,年降水量625毫米。
經濟發展
2009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路北區緊緊圍繞“爭做‘四個排頭兵’,在全市率先建成科學發展示范區”總目標,以“上項目、促消費、優結構、惠民生”為工作主線,深入實施千個項目保增長、調結構攻堅行動,全力推動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預計上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億元,增長12%,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完成24.5億元,增長15%,三次產業比例達3.4:22.4:74.2;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0.13億元;利用外資550萬美元,增長2.6倍,主要經濟指標均能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
我區將2009年確定為“項目推進年”,依托服務業發展優勢,按照兩橫一縱的“干”字型經濟框架(新華道、北新道、建設路三條繁華大街),特別是圍繞北新道“金街”建設上項目、保投資。在加速企業“退二進三”、實施城市化改造的同時,積極引進餐飲娛樂、購物休閑等傳統服務業項目,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項目,以服務業的大發展拉動經濟的大增長。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15項(服務業106項,工業制造業7項,生態農業2項),總投資843.5億元,列入市千個項目保增長攻堅行動重點項目46項,總投資530億元。目前,已完工1項、在建16項、近期開工9項、年內開工14項,預計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億元,是去年的7.4倍。同時,深入實施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健康路北、幸福人民攻堅行動等,初步呈現出城市優美靚麗、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康的“首善之區”新形象。
農業資源
路北區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突出抓好“兩高一優”農業開發,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近年來,新發展菜田8500畝,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 4萬畝,其中溫室大棚2000余畝。畜牧業與家禽飼養業發展迅速,果品產量穩中有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鄉鎮企業已發展到300家。到2009年底,年財政收入500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8000元,村村達到小康村標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村小康建設達標區。
工業企業
目前,全區鄉以上工業企業已達到300家。2008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億元,地方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全社會新增固定資產150億元。其中,低壓電控設備、系列鼓風機、微機控制電子衡、硅粉膠管填補了省內空白。工業增加值中科技進步因素所占比重達到40%。到2008年底,全區年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600億元。
第三產業
目前,全區已擁有商業企業600家,2008年,商業銷售額達120億元,實現利潤 350000萬元;市場成交額達145億元,個體經營戶已發展到103459戶;私營企業已發展到 13528戶。
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共興辦三資企業363家,合同利用外資560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 311663萬美元,累計出口創匯683082萬美元,完成出口交貨值2276133萬元。2008年出口交貨值已達235567萬元,年出口創匯達到 111513萬美元,位居全市榜首。連續四年被評為市招商引資和出口創匯先進單位。
文教衛生
“十五”以來,共承擔省、市科技計劃項目80項,取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122項,其中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56項,省內先進水平的16項,獲科技進步獎56項,全區推廣應用科技成果123項,創工業利稅240000萬元,增加農業效益180000多萬元。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不斷完善,目前,全區擁有中學25所,小學73所,幼兒園41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