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河北 >> 邢臺市 >> 鄉鎮介紹 >> 官莊鎮 |
![]() |
官莊鎮 |
官莊鎮位于內邱縣東南部,距內邱縣城區10公里,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3225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75人。該鎮區域總面積48.29公里。官莊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來為交通之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多次建鎮設堡。據《內丘縣志》(明代)記載:“官莊堡圍三里余,南北西三門”,時為內邱縣四堡之一。《畿輔通志》也記載,光緒年間官莊設有官莊鎮堡,且州縣大道亦由此經過。又據傳,北宋時楊家將在官莊附近駐軍,后大破洪洲城,取得了勝利。官莊鎮轄區的慶源、上屯、下屯、西周等村村名皆與此有關。 區位優越 交通便利,鎮東與任縣相連,南與邢臺縣接壤,西部和北部分別與大孟村鎮、金店鎮交界。鎮政府駐地位于107國道東側,北距縣城10公里,南距邢臺市區10公里。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穿鎮境南北,永官公路(官莊至任縣)橫貫東西,并與金官公路(金店鎮至官莊鎮)相接。西距鎮政府駐地200米的官莊火車站,年貨運量180萬噸,客運量45萬人次,是邢臺市北部各縣鐵路運輸的重要樞紐之一。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該鎮耕地面積54120畝,其中果園5680畝,基礎設施完善,生產條件優越。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為主,是內邱縣優質糧生產基地之一。官莊鎮曾連續5年被評為內邱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鄉鎮,2003年榮獲“邢臺市農村工作優秀鄉鎮”稱號。該鎮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兩大支柱產業,涌現了下屯村綠色蔬菜、 綠色禽蛋,大都城村種雞場、綠色果品,小都城村養牛,官三村和中平村養豬等結構調整典型,帶動了全鎮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提高。 民營經濟:該鎮共有規模企業3家,中小企業75家,各類攤點968家。投資5000萬元的恒祥醫藥集團扁鵲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已順利通過GMP資格認證并建成投產,年可實現產值3億元。投資9000萬元的宏政煤礦年可產煤15萬噸,實現產值6000萬元。 骨干企業:內邱縣聯勝鞋廠,內邱縣聯勝鞋廠——被譽為官莊鎮民營企業一枝盛開的奇葩。該廠位于官莊鎮東3公里,永官路(任縣永福莊—官莊)南側,建于一九九四年,是擁有固定資產800萬元,員工350余名,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科技型企業。宏政煤礦,位于邢臺市北10公里,107國道東側,內邱縣官莊鎮境內,開采井田南北長約2.5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地質儲量2100萬噸,可采儲量480萬噸,礦井年產煤15萬噸。恒祥醫藥集團,恒祥醫藥集團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醫藥物流企業,在醫藥物流配送、代理代銷、連鎖經營的方向上走出了一條適合企業發展特色的路子。2003年11月依托“扁鵲”品牌的優勢,組建了河北恒祥醫藥集團扁鵲制藥有限公司。 特色產業 官莊鎮特色產業主要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其中養殖業方面有官三、中平、上屯等養豬示范(專業)村;下屯、串屯、西陽等養雞專業村;小都城養牛示范村。種植業上有大棚蔬菜、花卉苗木、藥材、草莓等種植。大都城梨園2000畝,主要品種雪花梨、黃金梨。串屯小磨香油,該村香油加工戶18戶,年加工小磨香油7萬公斤,香油質高價廉,小有名氣。官莊鎮地處太行山脈的丘陵地帶,當地盛產野生酸棗,自古就有加工酸棗仁的傳統。經過加工的酸棗仁,大部分被銷往河北安國,安徽亳州的中藥材市場,每斤賣價三十多元。官莊鎮的酸棗仁的加工市場漸成規模,本地的酸棗已經供不應求,很多人到陜西,山西等地收酸棗再到當地加工,內邱縣的酸棗仁加工量占到全國的80%以上,酸棗業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收入。 基礎設施 官莊鎮境內共有107國道8公里,縣級公路7公里,鄉級公路10公里,所轄20個村大部分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所有村莊全部用上自來水,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郵電支局1個,網通交換站4個,移動信號傳輸站1個,有線電視“村村通”已接通部分村莊;建有鄉鎮衛生院1個,個體診所55個,鄉中1所,私立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幼兒園2所,省甲級敬老院1座;供銷社1家,信用社1家,糧站1個,集體、個體商業服務門市419個。駐鎮單位有107國道內邱收費站、法庭、內邱縣交警一中隊等。該鎮集貿市場繁榮,有集貿市場8個,吸引山東、遼寧、內蒙古等地及隆堯、任縣、邢臺縣等周邊縣的大量客商來此進行商品交易。 官莊鎮居民生活環境優良,該鎮通過大力實施綠化、凈化、亮化、美化工程,創造了優良的村落環境,林木覆蓋率達55%,田間林木覆蓋率達52%。人均居住面積28平方米,磚木鋼混結構住房達99%。隨著文明生態村建設的扎實推進,農民居住和生活環境進一步得到優化。 文化生活 官莊鎮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該鎮實施依法治鎮,注重發揮“兩會一校”作用,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加強文化特色村建設。慶源村的排鼓隊和官三村、上屯村、小都城村等村的秧歌隊、文藝隊多次參加市縣文藝比賽和匯演并獲獎。該鎮投資60多萬元的河北省宣傳文化重點工程宣傳文化站2004年2月份啟用,宣傳文化站為群眾開展文娛活動提供了理想場所,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歷史遺跡 扁鵲廟又名鵲山廟,鵲王廟,始建于漢朝。位于內邱縣城南21.8公里處,在太行山東麓和官莊鎮神頭村,是內邱縣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盛名于世的一處古代建筑。該鎮以扁鵲廟為中心形成了龐大的古建筑群,有山門、回升橋、扁鵲廟、橋樓殿、三清殿、獻殿、寢宮殿、閻王廟、戲樓、道士院、報廈殿、后奶奶廟、睡呼廟、老母廟、玉皇殿、紡花洞、老君洞、鬼王廟、祖師廟、牛王廟、火神廟、百子殿等28個廟殿。鵲山腳下,越橋對面50米處的九龍柏形態奇特,根象龍爪一樣抓著巖石生長,故此得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