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河北 >> 張家口市 >> 鄉鎮介紹 >> 北沙城鄉 |
![]() |
北沙城鄉 |
北沙城鄉位于萬全縣西南部,東鄰郭磊莊鎮,西通山西、內蒙,北接舊堡鄉,南與懷安縣隔河相望,總面積540萬平方米。全鄉共轄11個行政村,共有6237戶,19722口人,實有耕地面積33098畝。這里交通便利,丹拉高速公路、110國道橫穿全境,是晉、冀、蒙的交通樞紐。京包鐵路、張(家口)懷(安)公路過境。轄北沙城、德勝堡、羊窖溝、孫家窯、北辛莊、紅淺溝、西房子、黃鑾莊、周家河、老龍灣、岸莊屯11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水果產蘋果、梨。有漢墓群及龍山文化遺址。曾有銅盆、銅壇、陶片等文物出土。 有漢墓群及龍山文化遺址。 氣候特征 北沙城鄉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冬季特別寒冷,夏季涼爽,風沙非常大。北沙城鄉地域日照時數2800—3100小時,太陽總輻 射為每平方米1500—1700千瓦小時。“壩上”西部全年有效風能貯量大于1000千瓦小時/平方米,年有效風能時數大于5000小時,而冬春兩季風能貯量占全年的50%—70%,氣候非常惡劣,人才流失非常嚴重。 物產豐富 全鄉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水利條件優越,使全縣典型的“魚米之鄉”,南部有萬畝稻田,中東部有廣闊的高效農田,西北部有屬柳溝區域片麻巖帶的6000畝半山坡地。傳統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瓜菜為主,其中:岸莊屯村的稻米、周家河村的小蔥、德勝堡村的西瓜品質優良,享譽全縣,在全市也小有名氣。 北沙城鄉壩下南部河流屬永定河水系上游河道,大的河流有桑干河、壺流河、洪塘河、南洋河、西洋河東洋河、清水河、洋河;壩下部河流屬湖的薊通河水系上流水道,主要有白河、黑河。壩下河流屬山溪季節性河流,特點是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陡漲陡落,含沙量大,結凍期長。壩上各河多屬內陸河水系,較大河流有安固里河、大青溝、葫蘆河等,屬灤河水系的有閃電河。壩上草原地帶有湖淖70多處 ,但是很多水庫逐漸干涸。全市有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113座,總庫容量7.08 億立方米。 經濟建設 北沙城鄉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夯實農村基礎、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近年來,北沙城鄉有6個農村基層黨組織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全鄉經濟實力增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13元。 在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該鄉制定了“雙基建設”評比方案,提出了“先強龍頭”(即抓好鄉鎮黨委班子)決策,通過了“形象工程”建設,與農民建起了相互溝通的“民情周記”。鄉干部每周堅持深入農戶,了解群眾需求,登記在《民情周記》上,切切實實解民憂。同時鄉黨委強化干部考勤制度、雙休日黨政領導帶隊值班等制度,多管齊下,促進干部作風轉變。大部分鄉干部舍小家顧大家,“沉”在基層為農民發展種養業提供信息、技術、銷售服務。這鄉黨委著力選拔那些思想解放,有開拓精神,敢闖、敢干、文化素質高,市場經濟意識強的優秀中青年黨員挑起村黨支部書記重任。根據這一原則,鄉黨委調整選配的村支書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0%,吸引了大批致富能手向黨組織靠攏 。 農業發展 北沙城鄉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全鄉農業基本形成了五大特設產業:以天勤農貿有限公司為龍頭,以“粒粒凈”免淘米為品牌,以6000畝富硒水稻為基地的產供銷一體化水稻產業;以脫水蔬菜廠為龍頭,以農民經紀人為紐帶,以萬畝露天菜和千畝大棚菜為基地的瓜菜產業;以種子公司為龍頭,依靠集體組織和個人牽頭兩種形式發展的制種產業;以黃蘭莊、岸莊屯草編廠為龍頭,以大型家庭草編為后續,以各家各戶草編為補充的草編產業;以三個養殖小區(岸莊屯珍稀動物養殖小區、德勝堡養牛小區、羊窖溝養殖小區)和兩個養殖專業村(老龍灣養牛專業村、紅淺溝養豬專業村)為牽引的養殖產業。此外,還有6000畝雜果林基地,成活率在85%以上,蘊藏了極大的發展潛力。 旅游資源 京西第一衛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屬省級北沙城鄉建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野火春風斗古城》、《馮玉祥》等多部影視作品在此拍攝。 華北山莊位于萬全縣北沙城鄉的明長城腳下,緊臨207國道,是張家口市通往壩上各縣區的必經之路。該風景區東西環山,氣候涼爽,樹木茂密,鮮花遍地,是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的旅游用地。華北山莊還開辟了游泳池、蓮花池、滑冰場、滑雪場、狩獵場、珍禽動物觀賞館等旅游設施,更增加旅游吸引力。 白龍洞位于海拔1744米的白龍山上,洞在山腰,洞內泉水潺潺,匯入鴛鴦湖,湖畔可垂釣、可沐浴。洞外一天塹,步行仙人橋可通山下,是歷代文人雅士駐足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