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圖區是黑龍江省大慶市的一個市轄區,薩爾圖,蒙語意為“月亮升起的地方”,其位于大慶市區東北部。全境南北長、東西寬,總面積548平方公里。薩爾圖區轄11個街道,薩爾圖區常住人口為327192人。
薩爾圖區地勢東部稍高于西部,海拔高度在145~155米之間。地貌表象為波狀起伏的低平原。西南部及西北部有零星沙丘。處于北溫帶亞歐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內。由于距海較遠,受蒙古內陸冷空氣和日本海暖流季風的影響,氣候表現為半濕潤、半干旱的溫帶氣候型,四季變化顯著。
【行政區劃】
薩爾圖區轄11個街道:薩爾圖街道、會戰街道、友誼街道、東安街道、東風街道、鐵人街道、火炬街道、擁軍街道、萬寶街道、格林街道、綠園街道
【建置沿革】
新石器前期,薩爾圖區位于昂昂溪文化廣布的松嫩平原中部, 唐虞及三代(夏、商、周)屬肅慎、穢貊之地。 秦、西漢時期,屬穢貊之地。 東漢、三國時期,屬北夫馀。 兩晉時期,屬夫馀。 后魏北齊時期,屬勿吉北境。 隋唐時期,屬靺鞨黑水部。 遼代,屬東京道長春州。 金代屬上京路肇州。 元代,屬斡赤斤分地。一說屬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封地。 明代,屬奴兒干都司朵顏衛。 清朝時期屬內蒙哲里木盟杜爾伯特旗固山貝子游牧地。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8月28日),東清鐵路破土動工,光緒二十九年,東清鐵路全線竣工,正式通車。自此東清鐵路沿線地區被沙俄帝國稱為“中東鐵路附屬地”。 由于沙皇俄國沿東清(中東)鐵路線霸占大片土地作為“附屬地”,各車站均設俄人行政機構,派兵駐守,進行殖民統治。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設安達廳。薩爾圖改為安達廳第二區管轄。 民國二年(1913)一月二十三日,安達廳改為安達縣,屬黑龍江省公署,薩爾圖改為安達縣西鄉管轄。 民國三年(1914)八月,黑龍江省下設三道,安達縣屬龍江道(道尹公署駐齊齊哈爾)。”薩爾圖仍歸安達縣所屬。 民國六年(1917),薩爾圖火車站和所屬街道歸東省特別區管轄。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后,將東清鐵路改為中國東省鐵路,簡稱中東鐵路,或東省鐵路;將東清鐵路局沿線改為東省特別區,并于一九二三年三月一日設立了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 偽滿康德元年(1934)十一月一日,薩爾圖站及街道隸屬北滿特別區管轄。 偽滿康德三年(1936)一月,撤銷北滿特別區。北滿鐵路沿線各車站歸所在市、縣管轄。薩爾圖為安達縣第七區。區公所設在今薩爾圖大街西側輕工局家屬樓(當時區公所、警察分駐所、協和會都在一個大院內)處。 偽滿康德四年(1937),原七區改為興仁村,村公所設在原區公所處,屬安達縣第二區管轄。 1946月3月,薩爾圖解放,改為安達縣第三區。區政府設在薩爾圖原偽滿興仁村村公所處。 1945年3月,安達縣第三區劃分為兩鄉一鎮:三發鄉(鄉址在今薩爾圖區二小學對面原三區政府處)、三新鄉(在讓胡路四新)、薩爾圖鎮(鎮址于今五金商店處)。 1958年1月,安達縣鄉鎮合并,將三新鄉并入三發鄉。同年九月上旬將薩爾圖鎮、三發鄉與紅色草原牧場合并為紅色草原人民公社。社址設在薩爾圖今牧工商聯合公司前院。 1960年4月29日,國務院決定撤銷安達縣,建立安達市。1960年12月7日,黑龍江省人委決定撤銷紅色草原人民公社,成立安達市薩爾圖區。區政府設在薩爾圖鐵路南 (習慣叫鐵西)約半公里處原紅色草原人民公社社址。 1965月,取消薩爾圖區的建置,成立安達特區(對外仍沿用安達市名稱)。1966年“文革”后,特區政府被“造反派”砸爛。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在薩爾圖籌建紅旗鎮,位于原特區地址。 1969年3月,正式成立紅旗鎮。鎮革命委員會設在今天橋北建設銀行處,歸大慶革命委員會領導。 1978年四月,正式成立大慶薩爾圖區。 1980年4月,成立大慶市薩爾圖區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薩爾圖區總面積是548平方公里。薩爾圖區南北長,東西狹窄。東以龍鳳區為鄰,南與紅崗區相連,西和讓胡路區接壤,北同林甸縣搭界。
地形地貌 薩爾圖區地處松嫩平原腹地,整體地勢東部稍高于西部,海拔高度在145—155米之間。地貌表象為波狀起伏的低平原,西南部及西北部有零星沙丘,區內多濕地,有大小水泡50多個,其中較大的27個。
氣候 薩爾圖區處于北溫帶亞歐大陸東緣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內。由于距海較遠,緯度較高,受蒙古高壓的影響和日本海暖氣團的影響,氣候上表現為半濕潤、半干旱的溫帶氣候型。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873小時,年日照率為64.8%。這些農業氣象指標較適合于多種溫帶農作物生長。薩爾圖區年平均降水量440.2毫米,最大年降水量為664.3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15.2毫米,最大積雪深度為22厘米,年蒸發量平均為1603.2毫米。這種狀況使薩爾圖區除夏季以外,大多數月份都比較干旱。由于薩爾圖區地處北溫帶西風帶內,全年最多風向為北、西;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西南風,春秋二季西北風和西南風交替出現。年平均風速為 4.1米/秒,最大風速為29.9米/秒。薩爾圖區不利于農業生產的氣候因素是早霜、干旱,偶有大暴雨、暴風雪、龍卷風等氣候災害發生。
【交通運輸】
薩爾圖區有大慶火車站、長途客運總站、公共汽車總站為進出大慶市的旅客和市內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濱洲鐵路,301國道橫貫區內,公園橋、鐵人橋、東干線立交橋,縱橫東西,橫跨南北;雙向8車道的世紀大道及數十條城鄉公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位于黑魚湖附近的薩爾圖機場于2009年9月1日投入使用。薩爾圖飛機場、大慶火車站、長途客運總站、公共汽車總站為進出大慶市的旅客和市內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榮譽稱號】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