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瑪縣,隸屬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位于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上游西南岸。西部和北部與新林區、塔河縣毗鄰,南部與黑河市愛輝區、嫩江市接壤,東部與俄羅斯施馬諾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內市和馬格達加奇區隔江相望。對俄邊境線長達371公里,占到大興安嶺地區對俄邊境總長的近二分之一,也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份。轄6鄉2鎮,總面積14335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呼瑪鎮,是1993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呼瑪縣戶籍總人口4.30萬人。
呼瑪縣,是大興安嶺地區唯一以農為主的行政縣。著名特產有木耳、蘑菇、猴頭、藍莓。
【行政區劃】
呼瑪縣轄2個鎮、6個鄉:
鎮:呼瑪鎮、韓家園鎮
鄉:鷗浦鄉、白銀納鄂倫春族民族鄉、興華鄉、金山鄉、北疆鄉、三卡鄉
【建置沿革】
呼瑪縣,因呼瑪河得名。“呼瑪”,又稱“呼瑪爾”、“庫瑪爾”,系達斡爾語,“高山峽谷不見陽光的急流”之意。 漢、晉,屬鮮卑。 唐,屬室韋都督府。 遼,屬東京道室韋部。 金,屬上京蒲峪路。 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 明,屬奴兒干都司。 清初,始屬寧古塔將軍管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政府派寧古塔副都統薩布李甘率1500名士兵進駐呼瑪爾建木城,作為抵御沙俄侵略的前哨堡壘。二十二年(1683年),在黑龍江上游呼瑪爾河口附近,修建呼瑪爾木城,改隸黑龍江將軍管轄,屬黑龍江副都統轄區。雍正五年(1727年),黑龍江將軍于呼瑪爾城設置呼瑪爾卡倫。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1908年8月5日),為驅逐沙俄越境掠奪黃金,清廷批準,擬設呼瑪直隸廳,駐西爾根卡倫。后因條件所限,緩設。宣統元年(1909年),于呼瑪爾河口設置呼瑪爾河總卡官,節制呼瑪爾河、依西肯、倭西門、安干、察哈彥、望哈達卡倫。隸屬璦琿兵備道。 民國元年(1912年7月1日),設置呼瑪廳設治局,駐呼瑪爾河口(又稱“金山口”,今金山鄉金山村)。民國三年(1914年1月11日),呼瑪廳設治局改為呼瑪縣,為二等縣。同年7月11日,呼瑪縣知縣孫繩武啟用“呼瑪縣印”,隸屬黑河道;10月批準,呼瑪縣署遷至古站(今呼瑪鎮)。民國四年(1915年1月),將倭西門卡倫改為呼瑪縣分駐倭西門縣佐。民國五年(1916年4月),呼瑪縣署正式移駐古站。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1日),倭西門縣佐升改鷗浦設治局,旋即改設鷗浦縣。呼瑪縣由黑龍江省直轄,同年4月提升為一等縣。民國十九年(1930年),東北淪陷后,初由黑龍江省直轄,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日本侵略占領了呼瑪縣。12月,劃歸黑河省管轄。民國二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隸屬黑龍江省管轄。8月,呼瑪解放。1946年8月,建立呼瑪縣人民政府。1947年3月,撤銷鷗浦縣和漠河縣,并入呼瑪縣。呼瑪縣改隸黑河專區管轄。 1964年8月,將西部林區劃歸大興安嶺特區管轄。 1970年4月,將呼瑪縣劃歸大興安嶺地區管轄。 1981年5月,將沿江漠河、興安、開庫康、依西肯公社和十八站公社分別劃歸新設置的漠河縣和塔河縣管轄。11月,呼瑪縣一分為三,單設了漠河縣、塔河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呼瑪縣,位于黑龍江北部,地外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之濱,東部和北部為黑龍江環繞,黑龍江主航道為國境線,北與塔河縣相連,西為新林區、松嶺區接壤,南與黑河市、嫩江市毗鄰。南北長230公里、東西寬135公里,總面積1433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呼瑪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屬低山丘陵區,東南部屬漫崗平原區。地貌標高143-788米,平均海拔350米(系黃海高程)。屬多山區,轄區內深山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83.8%,丘陵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5.4%,平原約占全縣總面積的9.9%,河流湖泊等約占全縣總面積的0.9%。
氣候 呼瑪縣,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嚴寒而漫長,極端最代低氣溫-50.2℃,夏季炎熱多雨且短暫,年降雨量300至500毫米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8℃,年平均氣溫-2℃。積雪覆蓋期長達150余天,無霜期80至110天,結冰區期每年7個月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529小時。年≥10℃的活動積溫為1998.0℃。春季日照時間長降水量少,溫度低,風天多;夏季日照時間長降水量多,溫度高,雨天多;秋季日照時間短降水量較多,溫度漸低;冬季日照時間短降水量少,溫度低,晴天多。
水文 呼瑪縣,境內水境內有名稱河流127條、無名稱河流56條,均屬黑龍江、嫩江兩大水系,呼瑪河水向東注入黑龍江,境內流程209公里,是縣內最長的一條大河。境內泡澤共有331個。江河水含沙量少,透明度29-33左右。
【交通運輸】
呼瑪縣交通以公路為主,境內黑(黑河)呼(呼瑪)、呼(呼瑪)塔(塔河)兩條公路是縣內貨運輸主干線。鐵路終止于縣韓家園鎮,距縣城呼瑪鎮百余公里。黑龍江在明水期客貨航運便利,發展水運事業潛力很大。加上呼(呼瑪)加(加格達奇)客運線的開通和以縣城為中心通往興隆、新街基、韓家園、鷗浦的縣鄉公路網。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呼瑪縣共有普通中學5所(初級中學1所、高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3所),在校學生1479人,專任教師181人;普通小學3所(4所教學點),在校學生1333人,專任教師12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26人,專任教師11人。共有教職工501人,專任教師36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1人、副高級職稱教師82人、中級職稱教師139人。
文化事業 呼瑪縣共有文化館 1個,公共圖書館 1個,博物館 1個。調頻發射臺7座、電視轉播發射臺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0%。
醫療衛生 呼瑪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9個,床位數247張;衛生機構技術人員29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3人、注冊護士120人。衛生機構中:醫院、衛生院11個,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共有診所、衛生所43個,其中:村衛生所37個。
【風景名勝】
金山林場-國家級樟子松種子園
金山森林公園位于呼瑪縣城西北金山林場內。金山林場始建于1959年,位于大興安嶺主脈東側,伊勒呼里山脈的東北坡,呼瑪河下游,黑龍江的右岸。東西長42公里,南北寬26公里,施業區東臨黑龍江,南北西與韓家園林業局接壤。有占地20多萬畝的天然樟子松母樹林,是黑龍江省最早確定為天然樟子松母樹林種子基地之一,分布在30個林班,54個小班內,平均年齡41年,平均郁閉度0.6,平均地位級Ⅱ級。屬珍貴樹種,1990年,被林業部和黑龍江省林業廳確定為國家級樟子松種子園。
拓荒者樂園-察哈彥旅游風景區
呼瑪縣江段屬于黑龍江上游,因地質情況等諸多原因,此江段地質斷層較多,所以形成了多處奇山美景。察哈彥,村名,黑龍江邊上的一個不足百戶人家的自然小村屯的名字,地理坐標北緯52°16'、東經126°23',行政區劃隸屬于呼瑪縣金山鄉。察哈彥村因察哈彥山而得名,也因察哈彥山而聞名。察哈彥風景區為察哈彥半島,北起黑龍江第一險關迎門砬子,沿綿延5公里。
界江神龍-龍頭山景區
龍頭山景區位于呼瑪縣的湖通鎮附近,是黑龍江上游江段著名的風景區之一。
龍江第一灣-八十里灣風景區
江灣,俗稱“八十里灣子”,因黑龍江的江道在此繞了一個巨大的“S”形彎子(巨大的彎子由中國的江灣半島與俄羅斯的沙漠墩半島所組成),致使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路程,乘船則需要繞行八十華里,故得此名。江灣也有“天下第一灣”的美譽。
北極第一漂-呼瑪河口景區
呼瑪河口景區,距離呼瑪鎮縣城有9公里,位于呼瑪河大橋南岸。呼瑪河是黑龍江在大興安嶺流域的一條重要支流,發源于大興安嶺呼中區的大白山,流經新林、塔河、呼瑪這三個縣(區),在呼瑪鎮東側匯入黑龍江,全長524公里。呼瑪河以盛產珍稀的令水魚而著稱,如珍稀瀕危的哲羅魚、大馬哈魚、細鱗魚等。呼瑪河兩岸樹木成林,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蒙古柞、水曲柳、白樺、黑樺等珍貴樹種。
【地方特產】
果酒 以無污染的野生都柿果(學名藍莓)、野玫瑰果、稠李子果為原料釀制,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檸檬酸等,不含任何人工色素,保持天然野果的色、味和營養成分。
呼瑪老醋 呼悅牌“呼瑪老醋”歷史悠久,酸度高,色味濃正,具有獨特的芳香氣味和永貯不腐的特點。1983年列為全區科研項目,經多年研制,總結出一套獨特生產工藝,經省地食品監測部門檢驗證明理化衛生等指標符合部頒標準。
呼悅牌豆瓣醬 以優質地產黃豆為原料,以獨特制作工藝和科學方法精制而成,在制作過程中不加入任何化學成分和添加劑,保持了黃豆特有的芳香和營養。
醬油 呼悅牌醬油是以糧食為原料精制菌種發酵數日之后淋制而成,具有味道香醇,色濃味美的特點。
【榮譽稱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