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縣,隸屬黑龍江省黑河市,位于黑龍江省北部、黑河市中部,地處小興安嶺北麓。北鄰愛輝區,南鄰五大連池市,西鄰嫩江市,東鄰遜克縣,距黑河市區106公里,是黑河市重要的交通樞紐。邊境線長35公里,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的康斯坦丁諾夫卡區隔黑龍江相望。常住人口為73387人。總面積4318.9平方公里,轄1個街道辦事處,2鎮9鄉(含1個民族鄉)、94個行政村,2個國營農牧場、7個國有林場,有滿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等19個少數民族。
【行政區劃】
孫吳縣轄2個鎮、9個鄉:
鎮:孫吳鎮、辰清鎮
鄉: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腰屯鄉、西興鄉、臥牛河鄉、清溪鄉、正陽山鄉、紅旗鄉、奮斗鄉、群山鄉
【建置沿革】
唐朝,今孫吳境內歸室韋都護府。 金朝,屬蒲與路。 元初,屬乃顏封地。后屬開元路矢寶赤萬戶府。 明永樂七年(1409年),于黑龍江口設奴爾干都指揮使司,孫吳為其所轄。 清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東北地區歸盛京總管統轄。順治十年(1653),設寧古塔昂邦章京,轄區包括吉林、黑龍江地區。今孫吳分別由其所轄。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于黑龍江左岸舊璦琿設置黑龍江將軍衙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黑龍江將軍治所遷至黑龍江右岸琿璦(今愛輝鎮)。康熙二十九年(1690),又遷往墨爾根(今嫩江)。康熙三十八年(1699),又移至卜奎(今齊齊哈爾)。在設置黑龍江將軍的同時,清政府于璦琿設置璦琿副都統。此時期,今孫吳縣境屬黑龍江將軍治下璦琿副都統。宣統元年(1909),屬璦琿兵備道。 民國元年(1912),遜河以北地域屬璦琿直隸廳轄境。1913年3月至1937年,為璦琿縣公署、璦琿縣政府轄境,先歸璦琿第八區(第八派出所)管轄。1925年,劃歸第四區。1929年,奇克建縣,璦琿縣將今二道河以東(今孫吳地域)劃歸奇克縣。1940年5月,劃歸孫吳縣。1937年9月30日,遜河以南孫吳地域屬偽龍鎮縣孫吳保轄區,是月起劃歸璦琿縣。偽滿康德4年(1937)12月1日成立偽孫吳縣公署,隸屬偽黑河省。1945年8月,蘇軍進駐孫吳,以世昌太商號經理張華三為首組織了“孫吳縣治安維持會”,相繼在北孫吳屯和曾家堡屯也成立了臨時治安維持會。11月初,中共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為開辟黑河地區,派以王肅為首的一批干部進駐黑河,途中將李銀全留在孫吳建政,因局勢混亂,十幾天后被暗殺。11月17日又派吳飄萍、任炳麟等20多名干部進駐孫吳。當年12月7日,取消孫吳縣臨時治安維持會,成立孫吳縣人民政府,任炳麟為縣長。1946年2月16日,牟海波、趙天野帶領干部重返孫吳,恢復縣人民政府。 1950年3月,孫吳縣政府改稱人民委員會。 1967年4月,成立孫吳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11月,撤銷縣革命委員會,恢復人民政府。 1979年3月至4月,孫吳與五大連池市(原德都縣)、嫩江縣分別明確了邊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孫吳縣,地處黑龍江省北部、黑河市中部,小興安嶺北麓,北鄰黑河市愛輝區,南接五大連池市,西連嫩江市,東與遜克縣毗鄰,是黑河市的重要交通樞紐。邊境線長35公里,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的康斯坦丁諾夫卡區隔黑龍江相望。全縣總面積4318.9平方公里。距省城哈爾濱市500公里,距黑河市愛輝區110公里,是黑河市三個口岸市縣之一。
地形地貌 孫吳縣屬于低山丘陵區,海拔在110—755米之間,地勢南部和西部高,北部和東部低,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地貌分區較明顯,西部為低山溝谷區,中部為丘陵河谷地區,東北部為沿江平原。 孫吳縣位于中國綜合自然區劃的興安嶺——長白山區,小興安嶺山脈北麓。嶺脊在境內長約40公里,山地由火山巖及大片花崗巖組成,皆屬于小興安嶺的余脈。有名稱的山峰共123座。
氣候條件 孫吳縣地處中高緯度,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極易發生干旱;夏季受東南季風控制,溫和多雨;秋季降雨急劇,常有早霜危害;冬季受蒙古高壓冷空氣影響,漫長而寒冷。
水文 孫吳縣境內湖泊河流縱橫交錯,省級自然保護區遜別拉河水系流經多個鄉鎮,干流孫吳段85公里。黑龍江孫吳段境內全長35公里,水量充沛,水質良好。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普通高中在校生1261人;初中在校生1900人,初中升高中畢業生升學率78.7%;小學在校生520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生輟學率為0。
文化事業 孫吳縣有文化館1個,歷史陳列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有12個農家文化大院,14個農家書屋,11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檔案館1個。
衛生事業 孫吳縣共有各級衛生機構135個,其中:二級綜合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監督所、農合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4個,廠礦企事業衛生所4個,個體診所4個,紅十字、醫學會診所各1個,鄉鎮衛生院11所,村衛生所(室)104個;衛生技術人員共443人,其中:高級職稱98人,中級職稱118人,初級職稱227人;全縣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所占比例數為4.4‰,執業醫師所占比例為1.7‰。
【風景名勝】
勝山要塞
勝山要塞是基于侵華日軍東北要塞--勝山要塞遺址和森林生態資源為一體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兩極穿越・網紅打卡地,距孫吳縣城38公里處。 勝山要塞即霍爾漠津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第五國境守備隊”在中國東北部精心構筑的一個龐大軍事工程,總面積10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1934年,主要參觀警備中隊、地下三層指揮中心、亞雷高地炮臺、地下兵舍等遺址。 勝山要塞景區集二戰遺址遺跡游和森林生態游為一體,森林覆蓋率達82.2%,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景色優美,被納入中央電視臺“十佳旅游線路——情系黑土地”旅游線路,成為國防教育、休閑度假、觀光考察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
【文物遺址】
四方城遺址 地點:沿江公社西霍爾英津村西北方向2 000米處。城墻總長640米,高1.5米,土筑。文化性質暫定為元代。
勝利屯遺址 地點:沿江公社勝利屯東邊處,因修堤壩,遺址被破嚇。!出土的有銅鏡和鐵鎖,頭盔出于群山鄉。文化性質暫定為金代。
日本侵略軍遺址 關東軍731部隊孫吳支隊細菌試驗基地遺址 地點:位于孫吳縣城西南方向8華里的一座土山丘上,已被省政府定為保護單位, 日本關東軍殘殺中國勞工的乎頂樹機場遺址、尸骨層疊的曾家堡勞工墳遺址、北山山洞遺址、地下十八倉庫遺址、地上2645倉庫遺址、日本靖國神社孫吳遺址共14處。
紀念碑、公墓 孫吳鎮火車站前,解放路北端,對稱地坐落著兩個烈士紀念砰。 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1946年8月16日開工修建,27日落成。設計圖紙由駐孫吳紅軍司令部提供。碑高8米,碑頂上端立著紅五星,和潔白的碑身相輝。碑身中部雕刻著碑文,正面是俄文,兩側是中文(楷書)。碑文:為社會主義的祖國擊退日本與解放中國人民而戰歿之英雄其偉大榮譽千古不朽。1945年8月9日至18日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后有安葬烈士的陵墓,并有碑文永銘。在25號公路大橋路左側,有一蘇軍坦克軍官紀念碑,碑形和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一樣,只體積小些。 抗日暨自衛解放戰爭中犧牲烈士紀念碑,1949年10月竣工。碑高8米,碑頂鑲嵌著紅五星,碑身潔白。正面雕刻著:抗日暨自衛解放戰爭中犧牲烈士紀念碑,17個楷書碑文。 兩碑四周均用水泥墩柱和鐵柵為欄,碑后種植青松,楊樹。 孫吳公墓位于孫吳鎮東北郊,黑大公路北側50米處。1953年秋,建孫吳烈士陵園,1963年根據省文件精神攻稱孫吳公墓,占地60畝,四周有城壕,并椬有楊樹,榆樹、松樹l 200余株。陵墓周圍是木柵欄,大門用角鋼制作,上有“孫吳公墓”4個大字。 公墓安葬的,有在解放孫吳歷次戰斗中犧牲的烈士,有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積勞成疾而病故的干部,還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死的干部。有4排69座墓,墓前豎立著用花崗巖刻制的墓碑,雕有姓名,有的僅有“烈士”二字。
【歷史文化】
孫吳象棋 孫吳“雙喜牌”木質象棋被譽為國貨之冠。孫吳北疆木制品廠生產“雙喜牌“木質象棋具有30多年的歷史,分中國象棋、圖形象棋、國際象棋、三軍戰棋四大類20個規格。41個品種。 1983年榮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獎,同年獲全國包裝裝潢獎和全國裝潢設計獎。1985年圖形象棋榮獲輕工部優秀獎、優秀新產品獎和國家質量審查委員會頒發的的銀質獎。1992年圖形象棋再次獲國家產品銀質獎。1997北疆文體用品廠趕制了6600副優質木質象棋,作為邊疆人民送給香港同胞的厚禮,在香港回歸前運抵香港,1997年12月,孫吳縣生產出來的立體國際象棋作為珍貴禮品出現在江澤民(當時的國家主席)出訪馬來西亞的禮單上。1984年9月6日在馬尼拉舉辦的第五次為原大會上,雙喜牌象棋被確定為國際比賽用棋,同年作為“七星杯”中國象棋國際邀請賽比賽用棋,1998年作為“黑魚杯”第八屆全國農民象棋大賽指定用棋。
民族文化 孫吳縣有蒙古族、回族、壯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土家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藏族、苗族、彝族、僳僳族、土族、錫伯族、赫哲族、布依族19個少數民族。
非遺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孫吳縣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對于展現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孫吳縣有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個、市級代表性項目3個、縣級代表性項目3個,培育省級傳承人1人、市級傳承人3人、縣級傳承人3人。 何士環,原名何世環,1927年生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傳承人,能夠熟練使用滿語進行日常交流、講述《天堂之路》《音姜薩滿》《尼山薩滿》《白云格格》等滿族說部。2021年何士環老人傳承的非遺項目《滿族說部(孫吳縣滿語故事)》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孫吳縣還組織開展漢麻編織、中國結、繩藝、布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已培養技能型人才2600余人,麻編技藝傳承人馬鳳芹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特色美食】
滿族八大碗 “滿族八大碗”是清朝乾隆期間滿漢全席中的“下八珍”,獨具扒、燜、醬、燉、熘等烹飪手法的民族特色菜肴仍是孫吳滿族群眾新年里不可或缺的食物。
燉江魚 活魚現做,按照傳統“江水燉江魚”做法,慢慢煨出鮮香美味。
安格斯牛肉烤肉 安格斯牛肉紋理豐富,肉質肥嫩有嚼勁,烤制金黃撒上烤肉料美味十足。
肚包肉 外皮是新鮮的羊肚,里面包裹著新鮮的羊肉,羊肚將羊肉的汁水香氣以及營養全部鎖住,燉爛以后的羊肚勁道拉絲,羊肉香嫩多汁。
老式羊湯 采用傳統做法清燉熬煮,配料簡單湯白味鮮,滋補驅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