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位于河南省中部,地處黃淮海大平原,屬漯河市轄縣。它南眺平頂山之鋼區,北望襄城縣之闊野,東接郾城之平疇,西連葉縣之沃土。現轄7鄉7鎮,397個行政村,總面積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萬畝,人口60萬,有漢、回、蒙、滿、藏、傣、土家、白、黎、納西和撒拉等民族,除漢、回族外,其他民族人數很少,分散雜居,尚未結成群體。
行政區劃
舞陽縣轄7個鎮、7個鄉:
鎮:舞泉鎮、吳城鎮、北舞渡鎮、蓮花鎮、辛安鎮、孟寨鎮、太尉鎮
鄉:文峰鄉、保和鄉、馬村鄉、侯集鄉、姜店鄉、九街鄉、章化鄉
歷史沿革
舞陽是從潕得名的。潕水發源于崗巒起伏的伏牛山間,“潕”通“舞”,因其源頭珠花四濺,形若飛舞得名。戰國時,魏國在潕水北岸建筑城邑,取潕水之陽義,名舞陽。漢置舞陽縣。
舞陽,夏禹時即得名。春秋戰國時期,全境先后分屬楚、韓、魏等國。秦置舞陽縣。行政區劃,歷朝各代屢經改易。1947年舞陽解放,屬豫陜鄂行政區底七專區。次年6月,改屬豫西行政區第二專區。1949年2月,改屬許昌專區。1973年12月,析出三里河以南的棗林、武功、尹集、楊莊、尚店、八臺6個公社,置省轄舞陽工區(今平頂山市舞鋼區)。1982年2月屬漯河市。
自然地理
舞陽縣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地處淮河流域,海拔62—102米,地勢南高北低,西高于東,自西向東緩斜,分崗地、平原和洼地,全縣總面積777平方公里,耕地76萬畝。舞陽南臨舞水,北跨沙澧二河,三河橫跨全境,形成了獨特的風景線。
舞陽是典型的平原縣,地勢平坦,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這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4.6℃,最冷的一月份平均0.7℃。最熱的7月份平均27.4℃,平均降水量836.6毫米,平均日照2198小時,無霜期220天左右,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適中,氣候溫暖,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沙河、澧河橫貫全境,水資源豐富。
這里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煙葉、棉花、芝麻、油菜,是國家優質煙葉生產基地縣、國家優質山羊板皮基地縣、河南省黃牛出口基地縣。舞陽地下鹽資源豐富,巖鹽總儲量400億噸,是全國品位第一、儲量第二的大型礦床。
經濟發展
200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4億元,增長13.5%,創“九五”以來最好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億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17.2億元,增長19.7%;第三產業增加值8億元,增長7.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9億元,增長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億元,增長14.5%。地方財政收入9245萬元,增長26%。夏糧單產、總產分別達384.5公斤和20.98萬噸,均創歷史新高。農民人均純收入1827元,增長6%。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香菇種植、園林花卉、畜牧養殖等優勢產業進一步鞏固,小雜果生產、集約養殖等新興產業迅速壯大。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創稅農業,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27個無公害農產品、10個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通過省級認證。抓住災后重建契機,爭取鄉村道路、危房改造、農田水利等扶貧開發和以工代賑項目44個,資金總額2000多萬元,災后農業基礎設施逐步恢復和改善。
工業發展勢頭強勁。以提高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為核心,強力實施億元企業群體建設。重點工業20強企業完成入庫稅金2300萬元。堅持技改擴建與新上項目并重,新上銀鴿紙產高檔紙、閔原電器二期擴建、奧克啤酒二期擴建、惠宏棉織無梭織機、申鑫紙業工業過濾紙等20多個項目;新開發無甲醛綠色啤酒、特種工業用紙、高強筋專用優質面粉等一批“雙高”產品。在規范完善已改制企業的同時,對未改制企業實施分立經營、破產拍賣和靠大聯大,富平春酒業集團被河南高科實業公司買斷經營。全縣工業用電量達2.14億千瓦時,增長44.5%,增幅在全省縣區中名列前茅;企業增值稅達3159萬元,增長25.1%。以造紙、電子、化工、建材等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已初步形成。
項目建設卓有成效。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全局性戰略工程,與工業發展有機結合,集中招商引資工業大項目,總投資6.2億元的金大地鹽化工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舞陽。全年招商引資工業項目73個,占總量的55%。簽約外來投資項目138個,資金總額12.5億元,其中建成和在建項目118個,占總量的80%以上,完成投資2.71億元。24個重點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93億元。申報政策性項目106個,資金總額2.75億元,其中到位1.59億元。
工業園區
河南省舞陽產業集聚區,位于舞陽縣城東部,深圳路以東,辛安一中以西,南到南環路,北到北四環,總規劃面積達12.42平方公里(建成區2.42平方公里,發展區5平方公里,控制區5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為鹽化工及相關產業。區內現有各類企業共45家,規模以上企業共15家,其中大型鹽化工企業4家。
2008年12月24日,園區被確定為首批省級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區共分為三個功能區:一是鹽化工產業區,規劃面積5.65平方公里,重點擺放涉鹽化工項目。二是加工貿易產業區,規劃面積4.63平方公里(其中鹽化工相關產業區2.37平方公里、標準廠房區2.26平方公里),重點擺放科技含量高、勞動密集型、與鹽化工有關聯的項目。三是現代服務業園區,規劃面積2.14平方公里,重點建設行政中心、教育、研發、商住及相應的配套公共設施。
按照產業集聚區2009—2020年發展規劃,到2012年,產業集聚區內將形成“五橫四縱”的主干道格局。到2015年,形成“五橫五縱”的主干道格局。2020年,產業集聚區內的次干道、支道全部建成,形成“10分鐘快速經濟圈”。并高標準完成綠化、亮化、美化工程,供排水、供電、供氣、污水垃圾處理、通信網絡等設施齊全,同時高標準配套與之相對應的公共交通、醫院、學校、文化館、體育場等公共服務設施。

城鎮建設
城鎮化進程全面加快。實施綠化、硬化、擴建、嚴管四大工程,新植樹木40萬株,新增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0%;新修、改造城區道路20多公里,完成各類管網配套工程16.8公里;建成宣傳文化中心,配套了西城文化廣場和西城森林公園,城市功能趨于完善。實行區域管理,開展綜合執法,城區“六亂”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品位明顯提升。統籌城鄉發展,突出配套完善、產業支撐和人口聚集,小城鎮建設邁上新的臺階。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近2億元、總里程118公里的“九橋七路”已順利通車。
基礎設施
東距107國道40公里,京廣鐵路漯河站45公里,京珠高速公路49公里;北接寧洛(南京—洛陽)高速公路6公里、鄭州國際航空港150公里;西連日南(日照—南陽)高速公路25公里。滬渝鐵路穿境而過。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1018公里,實現了鄉鄉通二級公路,村村通油路,交通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舞陽電力設施齊全,縣內電網已并入華中供電網,并且高質量完成了一期電網改造工程,全縣目前有變電站7座,變電容量9.7萬KW,年供電量1.7億KW,日負荷最高4.4萬KW,能高標準高質量地供應工業和農業用電。大邢35千伏變電站等工程扎實推進,基礎設施條件日趨完善。
舞陽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境內通迅設施齊全,縣城及各鄉鎮均開通國內國際各種郵政業務,程控電話,移動通迅,溝通了舞陽與世界各地的信息傳遞,能及時了解外部信息,準確把握投資導向,使舞陽實現了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的對外開放。
文化教育
舞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號,揭開了中國文字和音樂起源研究的新篇章,把人類文字史和音樂史推進到了8000年以前。舞陽是中國著名的農民畫鄉,農民畫以其泥土的芬芳,清閑的風格,引起了國內外畫壇的注目, 有7幅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20幅作品銷往海外。1988年,舞陽成立全國第一家農民畫院,國家文化部命名舞陽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1998年,舞陽又被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3]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舞陽的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目前,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群眾文化藝術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2萬冊。調頻廣播電臺1座,3千瓦電視臺1座,全縣電視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5萬戶。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結構進一步優化,鞏固和擴大“普九”成果,義務教育水平明顯提高,素質教育扎實開展,全縣普通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5%,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成人技術培訓、掃除青壯年文盲等工作均名列全省前列。完成了農村中小學 D 級危房改造任務,中小學“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群眾體育蓬勃發展,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縣。
賈湖人盛行巫術崇拜。在他們的一些隨葬品中,發現有裝飾品、葬龜、杈行骨器的成組隨葬品,表明賈湖原始先民已有了原始崇拜的意識,對原始宗教與卜筮起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遺址中發現的實物材料證明,我們的祖先早在八、九千年前就會釀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賈湖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第一個具有確定時期記載的文化遺存,是“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道門檻”,被譽為“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
舞陽,文化積淀豐厚,文物古跡眾多。人類的大智大勇、辛勤耕耘給舞陽大地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境內仰韶、龍山、商周文化遺址比比皆是,古建筑、石碑刻、古器皿,風格各異。現已發現賈湖、阿崗寺、東不城、胡國城、簡襄王城、周漢舞陽故城等40余處古文化遺址,還有城隍廟、山陜會館、彼岸寺、樊噲墓等一批極有價值的文物古跡,其中北舞渡山陜會館里的彩牌樓為清代河南牌樓建筑之冠。舞陽,有“帝鄉侯國”之譽。這里英杰薈萃,人才輩出:漢樊噲、吳漢,三國魏司馬懿皆封侯于斯;東漢橫野大將軍王常,前蜀皇帝王建皆誕生于此;漢司徒丁鴻、尚書令韓棱以其膽視和才能而名冠當時;清代孔廣脈的書法、“神醫”鹿倫的醫術,無一不被人稱道。舞陽,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劉秀戰王莽,狄青屯兵征西夏,李自成起義軍逐鹿中原等歷史上的有名戰例,都曾在這里演繹。近、現代社會的侵略與反侵略、壓迫與反壓迫、剝削與反剝削的斗爭,在舞陽大地上也是風起云涌,波瀾壯闊,構成了一副副壯麗的歷史畫卷。
舞陽特產
雙脊:黃河鯉魚,其背色淺褐,腹色銀白,胸尾鰭透明;魚背寬厚,體型豐滿,俗稱 “雙脊”;骨刺細少,肉肥厚,質細嫩,腥氣小,味鮮美,腮不苦,肉湯呈乳白 色并有粘性,久置不易變質。明代被列為“貢品”。
北舞渡胡辣湯:也算是中原老字號了。它起源于清道光5年(公元1828年),當時山西、陜西省的商賈在此創建了一座山陜會館,會館落成后,大宴賓客,此間太原府的一名大廚做一道深受名流紳士稱贊的湯,這道湯就是胡辣湯。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在北舞渡的胡辣湯又分為閃家、丁家、呂家和宛家四個專業大戶,其中又以北舞渡隆源齋閃記胡辣湯最為有名,他們門店外擴,生意紅火,在胡辣湯市場獨樹一幟。
卷子饃:長約一尺,寬約五寸,重達三至六斤,堪稱饃中之王。其做工甚細,先選用精細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鐵鍋以文火蒸制而成。饃焦金黃,厚達半寸;饃瓣潔白,層層相包。吃在口中,濕潤柔筋,雖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軟。存數日之久,不霉不硬。
繁城牛肉:馳名華夏大地的繁城洪家五香牛肉,有著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繁城牛肉做工精細,精選中原1-3歲公黃牛為原料,輔以二十多種名貴中藥材.經腌制蒸煮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繁城牛肉遠離污濁的水源,減少了寄生蟲對它的依賴,它來自綠草成蔭的中原大地或“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綠色無公害。繁城牛肉形色鮮美,肉嫩味純,故中國大辭典榜上有名,并榮獲河南省食品系列優質產品獎,被農業部授予質量管理達標企業。
油旋饃:是烙饃的一種。先將和好的白面搟成圓片,上放香油、鹽、五香粉、蔥花,從一邊卷成條狀后,再從一頭盤成圓錐狀,壓平后搟成圓片,放入鍋內烙熟,烙時要翻幾次。此法烙成的饃成一圈一圈的螺旋狀,故稱油旋饃。此饃吃起來外焦里軟,咸香可口,是一種人人喜愛的特色食品。
賈湖陶瓷: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賈湖文化遺址”,發掘出的窯穴370座,陶窯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壺、陶碗、陶杯、陶豆、陶觚。其中盛酒陶器,具體生產年代確定為距今8600——9 0 0 0年。9000年前的賈湖陶制品制作工藝,處于泥片筑成法向泥條筑成法過渡的歷史階段,且后者逐漸代替了前者,并有明顯的發展規律,平板工藝——慢輪工藝——快輪工藝。代表性器物:舞陽賈湖紅陶、舞陽大崗彩陶、舞陽阿崗寺亮黑蛋殼陶、舞陽善德灰陶等。舞陽境內賈湖周邊同時代陶瓷科學界統稱“賈湖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