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中下游北岸,西望太行,東瞻岱岳。面積560平方公里,人口49萬,轄2鎮10鄉,587個行政村。范縣歷史悠久,為上古顓頊氏故墟,舜帝故里,夏屬,昆吾,春秋為晉邑,西漢初(公元前206年)始置縣,以南臨范水而得名,迄今已有2200余年歷史。"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此任縣令五載。境內現存有丹朱文化遺址、蘇佑墓等文化古跡。
行政區劃
范縣現轄4個鎮、8個鄉:
鎮:城關鎮、濮城鎮、龍王莊鎮、高碼頭鎮
鄉:辛莊鄉、楊集鄉、陳莊鄉、白衣閣鄉、王樓鄉、顏村鋪鄉、陸集鄉、張莊鄉
歷史沿革
范縣自漢高祖年間(公元前206年)置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為歷史原因,范縣縣城從古至今分有4個縣址。置縣初期是在今河南省范縣張莊鄉舊城村;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黃河泛濫,范縣縣城傾圮,被迫從舊城遷往今山東莘縣古城鎮;后因河南、山東兩省水仗官司,于1956年范縣縣城再由古城鎮遷往今范縣老城;1994年,范縣在老城南五公里處建設新區。
地理環境
范縣地處河南省東北部,隸屬濮陽市,是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的組成部分。南臨黃河,與山東省鄄城縣相望,北依金堤,和山東莘縣接壤,東毗臺前縣,西接濮陽縣。全縣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42公里,黃河自南辛莊鄉彭樓入境,流經六個鄉至高碼頭鄉冠莊出境,境內河段42.5公里,為范縣與山東鄄城,鄆城兩縣的自然分界線。黃河北岸大堤橫貫全鏡,金堤由西向東從本境北部穿過,兩堤將范縣全境分割為三大塊。臨黃堤以南為黃河灘區,占總面積的16.1%;臨黃堤以北至金堤,為滯洪區,占總面積的83.4%,老縣城在金堤以北,占總面積的2.5%。
資源優勢
——這里是中原油田的密集開發區,2億噸的石油儲量和88億立方的天然氣儲量,支撐著石化產業的崛起;以這里為中心,儲量達960億噸的鹵水資源和儲量達7.5億噸的煤炭資源,為鹵水、煤炭的開采及相關化工項目的引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豐富的水資源,使這里素有“豫北小江南”的美譽。黃河、金堤河橫貫范縣全境,王樓工業集中區周圍分布著27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其中活立木蓄積量160萬立方米,林木總株數3000萬株,林木覆蓋率26%,年產枝丫材50萬噸,木材蓄積量每年以50萬方增加,年均生產木材10萬立方米,全縣共有木材加工經營戶1000余家,年消耗活木35萬方,富余125萬方。30萬畝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年產稻秸稈16萬噸,小麥秸稈18萬噸,玉米秸稈6萬噸,年產秸稈總量40萬噸,如果加上鄰近縣區的資源總量,秸稈資源總量達520萬噸,活立木蓄積量1000萬方,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木材加工業資源優勢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
——人力資源是產業興起的基礎。范縣建有現代企業人力資源培訓基地,數控機床、電氣化、機械加工等培訓科目一應俱全,使投資商足不出戶即可招集到高素質的產業工人。
經濟發展
200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創1996年以來最高水平。財政收入完成7728萬元,增長42%。農民人均純收入1852元,增長12.8%,打破了多年來低位徘徊的局面。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全縣新上投資百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45個,其中千萬元以上的12個,總投資達5.7億元。貝利公司二氯項目建成投產,公司全年完成銷售收入8.2億元,實現利稅8813萬元,分別增長25%、29.4%,創建廠以來最好成績。濮城科力橡膠助劑、陽晨電光源玻璃等10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建成投產。濮城、新區兩大工業園區先后有6個項目進區投資經營,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全年全縣新增限額以上工業企業14個,總數達53個,完成增加值7.1億元、利稅1.8億元,分別增長43.8%、40.9%,實現了速度與效益的同步增長。標志著工業發展速度的工業用電量比上年增長40%。
農民增收渠道明顯拓寬。全年新增各類產業化龍頭項目11個,總數達45個,輻射帶動農戶3萬多個,戶均增收1200元。全縣水稻種植面積達1.87萬公頃,其中“綠色”水稻1萬公頃,大米銷售收入創近年來最好水平。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182萬平方米,畜禽飼養量突破300萬只(頭),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5000公頃,新發展農村沼氣池1700座,農業經濟綜合效益逐步提高。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全年輸出勞務人員8.8萬人次,創勞務收入3.5億元。
交通狀況
貫穿全縣的湯(陰)臺(前)鐵路把范縣同京九、京廣兩大鐵路干線連在一起,鶴(壁)臺(前)公路、范(縣)新(鄉)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德(州)商(丘)高速公路、高(平)范(縣)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交通便利,位置優越。
園區的東部是東接“大京九”、西連“京廣”主動脈的長泰鐵路。隨著地處王樓境內投資5000萬元的華翔物流的竣工使用,鐵路運輸將大大降低園區內所有生產生活物資的運輸成本。2006年長泰鐵路又被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鐵路能源運輸擴建計劃,王樓工業集中區的交通優勢隨之轉化為支持工業發展的能源優勢。王樓工業集中區的區位優勢蘊藏著極大的潛力,正在建設中的德商、濮范高速公路將在這里交匯,并與京港澳、大廣、日東、濟青高速相連,使王樓工業集中區以更加便利的優勢和快捷的步伐,走上對外開放的大舞臺。
基礎設施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大搞以護灘工程修復、孟樓河疏導治理為重點的防汛除澇工程,奪取省“紅旗渠精神杯”十連冠,完成了新區至葛口段道路改造和黃河大堤堤頂硬化工程,陸集村臺淤筑、古城至省道208線公路建設項目正在緊張施工,為農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礎。該縣被評為全市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先進縣。新區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新區完成投資8400萬元,開、竣工項目21個,完成建筑面積5.6萬平方米。供氣工程投入使用,供排水、道路改造和綠化亮化等項目建設成效明顯,人行道硬化、十字坡溝治理工程正在施工,一中南校區等重點項目相繼完成規劃設計,部分工程已啟動建設。美景園小區建筑面積達3.7萬平方米,新區醫院門診樓投入使用,新區功能日趨完善。強化管理和綜合執法,新區的環境秩序、衛生狀況有了新的改觀。該縣被評為濮陽市創建文明縣城先進縣。鄉鎮駐地開發和小康村建設也取得了新進展,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歷史文化
范縣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古代晉楚"城濮之戰"、齊魏"孫龐斗智"、五代 "劉橋之戰"等著名戰事均發生在這里。革命戰爭時期,曾是冀魯豫邊區根據地,被譽為邊區"小延安"。劉伯承、鄧小平、萬里、曾思玉、段君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均在這里生活和戰斗過。位于顏村鋪鄉境內的革命舊址,2006年6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