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新鄉市東北部。地勢西高東低。南北長約43公里,東西寬約35公里,總面積862平方公里,山區、丘陵、平原面積分別為258、158、4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7600公頃,城市建成區面積18.9平方公里。現轄13個鄉(鎮)、347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總人口48萬人。
行政區劃
衛輝市轄7個鎮、6個鄉:
鎮:汲水鎮、太公鎮、孫杏村鎮、后河鎮、李源屯鎮、唐莊鎮、上樂村鎮
鄉:獅豹頭鄉、安都鄉、頓坊店鄉、柳莊鄉、龐寨鄉、城郊鄉
歷史沿革
衛輝市,殷商時為畿內牧野地。春秋時期,衛遭狄侵,戴公東渡,此地更屬于晉。戰國時期,屬魏,始有汲邑之稱。秦初屬河東郡東境,后屬秦河內郡。三國時期,屬曹魏朝歌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設義州,州治汲縣。宋屬衛州,州治除先后短時間遷共城和胙城外,其余時間均在汲縣。元世祖中統二年(1260),屬衛輝路總管府,路治汲縣。領錄事司、輝州、淇州。轄汲縣、新鄉、獲嘉、胙城四縣。明、清屬衛輝府,府治汲縣。先后轄汲縣、胙城、新鄉、獲嘉、淇縣、輝縣、延津、浚縣、滑縣、封丘、考城11縣。民國16年(1927)廢道,實行省縣兩級制,汲縣直屬河南省。
1948年11月7日,縣城解放,縣政府機關遷駐縣城。劃城區和城郊部分村莊成立衛輝市,與汲縣同屬太行五專署。1949年2月,撤銷衛輝市,其轄區復歸汲縣,汲縣改屬太行四專署。5月,汲縣改屬太行區新鄉專署。8月,平原省建立,汲縣屬平原省新鄉專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改屬河南省新鄉專署。1983年9月1日,改屬河南省新鄉市。1988年10月,撤銷汲縣,建立衛輝市,屬河南省直轄,由新鄉市代管。
自然地理
衛輝市屬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8℃,年均日照時數2446.9小時,年均降水量576.5毫米,無霜期209天。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熱同步,寒暑適中。
自然資源及能源豐富。已探明水泥灰巖儲量5.3億噸、煤儲量2.7億噸、白云巖儲量1億噸。有四條大中型河流和四座中小型水庫。全市水面面積5900畝,其中市區估量的護城河、人工湖水面面積近800畝,居豫北之首,素有“北方水城”之美稱。“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工程可為衛輝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燃氣和水源。

衛輝一角
經濟建設
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1.5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億元,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9.8億元,增長20.9%;第三產業增加值12.7億元,增長12.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418萬元,一般預算支出25265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4.7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7元,人均消費性支出343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831元,人均消費支出1618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余額19.5億元。
工業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全市組織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4個,總投資21.7億元。其中,陳召煤礦技術改造、瑞德家庭服飾生產線和新克耐油墨生產線等13個項目竣工投產,累計完成投資2.7億元。全年完成企業改制13個,改制面達90%,盤活資金2億元。全市限額以上民營企業占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達85%,完成工業企業總產值17.8億元,增長19.2%。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年實施重點農業項目16個,完成投資6621萬元,增長32%。全市糧食總產量2.9億公斤,增長6.8%,其中優質強筋小麥總產量達1.2億公斤。13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省級認定,4種農產品通過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認證,7個畜牧養殖公司(場)通過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被確定為河南省無公害畜產品示范基地。
招商引資成績斐然。組團參加第三屆中國河南投資貿易洽談會,舉辦比干誕辰3096周年暨經貿洽談活動等,促進招商引資工作深入開展。全年實際利用市外資金4.9億元、境外資金186萬美元。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對城郊鄉、汲水鎮區劃進行調整,重新規劃市區面積45平方公里。完成市區天然氣管網鋪設、4萬平方米商品房開發等11個建設項目。投資6050萬元的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投資2.47億元的29個公路建設項目完成7個,新增縣、鄉公路71.4公里。
旅游開發取得新成績。編制完成全市旅游“十一五”建設項目規劃,設計千萬元以上項目12個,總投資56720萬元;爭取上級旅游建設資金213萬元。投入1117萬元,分別對青龍洞等7個景區進行開發建設,其中比干林園和跑馬嶺休閑生態園被評為3A級和2A級景區。
社會事業
人力資源豐富充足。是全國科技先進縣(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235人,其中高級職稱486人,中級職稱2695人。首批省級示范性高中--衛輝市一中先后培養出嵇文甫、李春昱、高為炳、崔俊芝等六位院士(學部委員)。
典型群體閃耀牧野。新中國成立以來,曾先后涌現出著名畫家盧光照、著名作家劉知俠、當代中華詩神王綬青和人民的好公仆、全國鄉鎮黨委書記的好榜樣--吳金印等杰出人物。 教育、衛生事業發達。衛輝是河南省著名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市內有新鄉醫學院、新鄉幼兒師范學校等5所大中專院校,中等職業培訓學校9所,醫療衛生機構26處,2000多張病床,教授專家100多名,醫療設備先進,醫療技術高超,在中原地區享有盛名。
交通狀況
區位交通優勢明顯。衛輝市是新鄉市地緣最近的衛星城,距省會鄭州80公里。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翟陽(線)公路(在建)縱貫南北,濟東高速(在建)、省道新濮公路、衛柿(線)公路橫穿東西,貫通全市鄉村的交通公路網絡初步形成。
歷史文化
衛輝戰國時稱汲邑,西漢高祖二年開始設汲縣,距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歷史。以后歷代郡治、州治、路治、府治、道治等疊設于此,明代還建有潞王府,自古即豫北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歷來遷客騷人會萃,商賈富象云集。巍巍太行的呵護,悠悠黃河的滋潤,哺育了衛輝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培養了衛輝一中這個時代驕子!
明朝時封衛輝府為"南通十省,北拱神京"。在市北閣門就有明朝明思宗朱由檢刻的關岔牌,(是南往北來的一條主要岔口,市中心有南馬市街,北馬市街,是為過往行人賣馬的集市。可見當時的熱鬧場面!明萬歷之胞弟-朱翊镠后半生就生活在衛輝府。城里的望京樓就是他讀書的地方。)

國神故里
旅游資源
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以蒼峪山、跑馬嶺等為代表的山水景觀和以比干廟、望京樓、香泉寺等為代表的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比干林園、跑馬嶺休閑生態園成為國家AAA級、AA級景區。有比干廟、望京樓、姜太公故里、戰國古長城、鎮國塔、戰國古墓群、孔子擊磬處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古跡5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殷太師比干廟,被稱為天下林氏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望京樓是全國最大的石構無梁殿建筑;香泉寺被譽為豫北最早的佛教寺院;民國總統徐世昌家祠保存完好;小店河建筑群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原有風貌最完整的清代寨民居建筑群。
河南衛輝是中國人民報效祖國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正義凝聚力的精神,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比干商朝沫邑人,中國古代著名忠臣,被譽為“亙古第一忠臣”;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廟宇;唐太宗下詔封謚“忠烈公”、“太師”;宋仁宗為《林氏家譜》題詩、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歷代尊宗。近代向比干同樣正義為首的愛國者是張學良將軍,國神文化有利與教育青少年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
比干林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海內外林姓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河南新鄉比干誕辰紀念大典的現場。
太行山跑馬嶺休閑生態園:為國家AAA級、AA級景區。國神廟、望京樓、姜太公故里、戰國古長城、戰國古墓群、孔子擊磬處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古跡5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殷太師比干廟,被稱為天下林氏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望京樓是全國最大的石構無梁殿建筑;香泉寺被譽為豫北最早的佛教寺院;民國總統徐世昌家祠保存完好;小店河建筑群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原有風貌最完整的清代寨民居建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