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東襟合肥,南視武漢,北達鄭州。京九鐵路、106國道、大廣高速公路縱貫全境,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門”之稱。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是一個以林為主的山區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轄15個鄉鎮、1個管理區,205個行政村,人口約36萬。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27.5萬人。

新縣全景
行政區劃
新縣轄5個鎮、10個鄉:
鎮:新集鎮、八里畈鎮、沙窩鎮、吳陳河鎮、蘇河鎮
鄉:周河鄉、陡山河鄉、滸灣鄉、千斤鄉、卡房鄉、郭家河鄉、陳店鄉、箭廠河鄉、泗店鄉、田鋪鄉
歷史沿革
1932年,國民黨政府為強化山區統治,以當時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之字“經扶”命名,始設經扶縣,隸屬河南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h政區由光山縣南部的5個里(八水里、五馬里、沙城里、長潭里、青山里)、17個保(神留保、樸風山、沙窩、永陽嶅、五龍、杜橫、夏陂山、長潭、朱向、董范店、墨斗關、潘殷沖、官堰、柴山、觀音、沙城、千斤)、麻城縣3個區(仁美區、擇里區、豐義區)的大部分和黃安縣的兩個會(長水會、塔爾會)組成。1932-1941年,縣下轄新集、沙窩、白居、沙城、滸灣、箭廠河、泗店7個區,以新集為縣城。1947年12月,經扶縣首次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改名新縣。建國初屬潢川專置,1952年10月改屬信陽專署,治所仍為新集。
自然地理
新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大別山腹地,屬信陽市,轄區為大別山區,群山環抱,主峰黃毛尖海拔1011米。山間有谷地、盆地。小潢河境內長50公里。年平均氣溫15.1℃,年平均降水量1127.4毫米,全年無霜期225天。
新縣物產豐富,資源充足。盛產林果、茶葉、中藥材等,其中板栗、銀杏、茶葉、油茶、山野菜、野生獼猴桃品質產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全國名特優經濟林“茶葉之鄉”、“板栗之鄉”、“銀杏之鄉”,是全國四大銀杏基地之一。全縣發展杉木30萬畝、板栗33萬畝、銀杏林面積3萬畝、茶葉8萬畝、油茶8萬畝。境內有金錢豹、大鯢、穿山甲、白冠長尾雉等動物400余種,有珙桐、水松、銀杏等野生植物2100多種。已探明各種礦藏有40余種,是全國花崗石、石英石儲量最大的縣和天然金紅石重要產區之一,享有“山上藏金,地下藏銀”的美稱。

新縣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經濟發展
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3.65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73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77元�,F有耕地19.6萬畝。糧食作物以稻谷為主;經濟作物有茶葉、油茶、板栗、銀杏、山野菜等;森林覆蓋率為79%;主要樹種有松樹、杉樹、銀杏樹等。
新縣先后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園林縣城、全國外派勞務基地縣、國家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旅游名縣等全國性榮譽稱號和河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榮譽稱號,為打造實力新縣、平安新縣、魅力新縣、和諧新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基礎。新的征程,英雄的新縣人民正以嶄新的風貌,昂揚的斗志,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新縣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新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交通狀況
境內公路總里程393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5.4公里。有國道106線,大廣高速穿過,全長14公里;省道2條,全長100公里;縣鄉道全長267公里;專用公路全長12公里。橋梁520座14188延米。17個鄉晴雨通車,197個行政村通汽車。有京九鐵路34公里,縣轄內設有滸灣、新縣、泗店車站。
新縣教育
2010年,新縣共有中小學校197所(不含教學點),在校生71046人,專任教師4128人。其中高中5所,在校生13338人,專任教師612人;初中19所,在校生19222人,專任教師1114人;小學173所,在校生38486人,專任教師2696人。另有各類幼兒園36所,在園幼兒8661名,專任教師220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專任教師10人。
201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河南吉星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星公司”)投資興建的全省首所全日制涉外高等�?坡殬I院校——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落戶新縣。學院于2011年開始面向全省招收高中畢業生,屬國家計劃內統招。學生修業期滿,成績合格,由學院頒發教育部電子注冊的普通高等教育�?飘厴I證書。畢業生由學院推薦到國內或國外就業。全日制在校生規模3000人,同時還開設日語、韓語、電子技術等20余個短期培訓專業,年培訓各類技術工3000人以上。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歷史文化
鄂豫皖蘇區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新縣是鄂豫皖蘇區革命根據地發源地、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中心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先后走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留下了徐向前、董必武、李先念、徐海東、王樹聲等先輩的足跡,培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3位叱咤風云的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當時不足10萬人的新縣,獻出了吳煥先、高敬亭、葉成煥等5.5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
名勝古跡
紅色資源遍布全縣,境內有國家級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12處,市級7處,縣級61處,革命歷史遺跡和紀念地200多處。據初步統計,新縣有3個全國第一、2個全國唯一、30個鄂豫皖三省第一。3個全國第一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于1930年2月在新縣誕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個航空局——鄂豫皖邊區軍委航空局于1931年4月在新縣新集城北普濟寺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屆體育運動會于1932年5月在新縣新集召開;2個全國唯一是:全國唯一留存下來的書寫在青磚墻上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草案》在新縣博物館保存;共和國唯一實行土葬的將軍許世友安葬在新縣田鋪鄉許家洼。另外還有鄂豫皖邊區第一個農民協會——曹門村農民協會、鄂豫皖邊區第一支農民革命武裝——三堂革命紅學、鄂豫皖蘇區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柴山保等30個鄂豫皖三省第一。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AAAA級)、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許世友將軍故里、金蘭山國家級森林公園(AAA級)、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鄭維山將軍故里、九龍潭風景區、香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天臺山、江淮嶺生態園、黃毛尖 。其中,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等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此外,已有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60個單位和高等院校在新縣建立了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01年,新縣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