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市隸屬河南省許昌市,位于豫中平原腹地,南鄰魏都許昌,北接省會鄭州,東觀汴京開封,西望古都洛陽,轄8個鎮和4個鄉及四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648.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79萬人,其中市區2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約16.4萬人。相傳這里是上古時葛天氏的故地,后人便命名為長葛。1993年改長葛市。
市政府駐市區八七路中段。郵編:461500 代碼:411082 區號:0374
行政區劃
長葛市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
街道:建設路街道、長興路街道、長社路街道、金橋路街道
鎮:和尚橋鎮、坡胡鎮、后河鎮、石固鎮、老城鎮、南席鎮、大周鎮、董村鎮
鄉:增福廟鄉、官亭鄉、石象鄉、古橋鄉
歷史沿革
春秋,魯隱公五年(前718年)宋人伐鄭圍長葛,始見其名。屬鄭國,為城邑。戰國,周烈王元年(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長葛屬韓,后(前361~前350年期間)為魏伐取,長葛歸魏,改名長社。秦行郡縣制,長社始為縣,屬潁川郡。漢承秦制,長社仍屬穎川郡。王莽新朝,改穎川郡為左隊,長社屬左隊。東漢,復西漢舊制,長社屬潁川郡。三國曹魏、西晉、東晉,長社屬潁川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潁川郡為許州,長葛屬許州。天寶元年(742年),改許州為潁川郡,乾元元年(758年),潁川郡又復為許州,長葛縣歸屬不變。宋初,長葛屬京西路許州。熙寧五年(1072年),屬京西北路許州。元豐三年(1080年),升許州為潁昌府,長葛屬潁昌府。元,長葛屬汴梁路許州。明,長葛屬開封府許州。清,長葛屬河南省開歸陳許鄭道許州直隸州。中化民國2年(1913年),廢府存道,長葛屬開歸陳許鄭道,3月1日,開歸陳許鄭道改稱豫東道,翌年改稱開封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長葛屬許昌專區。1969年改專區為地區,長葛屬許昌地區。1986年2月,許昌地區撤消,許昌市升為省轄市,長葛屬之。1993年12月14 日長葛縣撤縣為市,隸屬許昌市。
地理環境
地理坐標東經113°34′-114°08′,北緯34°09′-34°20′。北距鄭州60公里,南距許昌25公里。地處季風暖溫帶,日光充足,地熱豐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4.3℃,年均降雨量711.1mm,無霜期217天,市城水資源豐富,雙洎河、清潩河、汶河、石梁河等過境河流28條。
經濟發展
長葛是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市、中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食品工業強市、河南省擴權市、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市、河南省城鎮化發展重點市、河南省產糧大縣、河南省衛生城市,先后被確定為中國中部衛浴產業基地、中國蜂產品產業基地、全國小型建筑機械產業基地。2009年綜合實力在全省縣域經濟排序中居第12位。2010年完成生產總值257億元,同比增長13.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5億元,同比增長1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0億元,同比增長25.3%;全社會用電量16.6億度,同比增長18.6%,其中工業用電量13.3億度,同比增長23.3%,居許昌市第一位;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12.6億元,比年初增加21.9億元;貸款余額86.2億元,比年初增加15.1億元,貸款余額及新增貸款均居許昌市第一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億元,同比增長20.2%;農民人均純收入7385元,同比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45元,同比增長10%;城鎮化率達到43.36%。
工業經濟初步形成了金剛石制造及制品、機械裝備制造、電瓷電器、建筑衛生陶瓷、有色金屬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人造板材加工等八大產業集群。其中,金剛石制品加工業生產規模亞洲第一、世界三強;三輪汽車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三;有色金屬加工業長江以北規模最大;高低壓電瓷電器業生產技術水平居全國同行業領先位置;建筑衛生陶瓷業年產量4000萬件,成為中國中部衛浴產業基地。全市工業企業達2000多家,其中限額以上企業331家,擁有黃河旋風、眾品食業、森源電氣3家上市公司。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的長葛市產業集聚區被確定為省級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1.6平方公里的大周再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園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和省級專業園區。
農業經濟全市耕地面積68萬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5萬畝左右,糧食總產突破52萬噸。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已形成了四大產業鏈:肉食品加工產業鏈,擁有各類加工企業30多家,年產值42億元,年加工生豬能力達250萬頭,成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糧食加工產業鏈,擁有各類加工企業20多家,年加工原糧能力達30萬噸。蜂產品加工產業鏈,擁有各類企業40家,年產量達1.1萬噸,蜂蠟出口量和擁有量居全國第一,是長江以北最大的蜂產品集散地和全國三大蜂品加工基地之一。板材加工產業鏈,擁有各類企業55家,年產各類板材1600萬標準張,是全國三大人造板基地之一。
第三產業全市各類專業市場總數達62個,為發展工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從而使部分產業能夠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長葛市鋼材交易市場、九鼎美達物流園、金橋農機商貿市場、石固閑置設備調劑市場、大周有色金屬市場等均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基礎設施
長葛地處中原腹地,漢魏故都許昌北側,交通運輸便利,國家南北交通大動脈京廣深港高速鐵路、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鄭石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市內有火車站兩處;城北25公里即是新建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郵電通訊發達,市話傳輸程控化,移動電話并入全國網絡,國際國內各種電信業務傳遞快捷;電力供應充足,年火力發電3億千瓦時,并與華北電網聯網,年供電能力達6億千瓦時;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公用設施齊全,市區主要街道28條,擁有五大購物中心,十大綜合商場,46個專業市場,7個大中型設備先進的綜合醫院,5所市辦大中專學校、電臺、電視臺、有線電視臺和長葛報社等宣傳設施齊全。
社會事業
科技創新目前全市已建成10個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博士后工作站,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連續五年居全省縣市第一位,科技綜合實力居全省縣市第二位,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今年,我市產業集聚區已被省政府表彰為知識產權優勢產業集聚區。
社會事業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就業再就業形勢持續穩定,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市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動態管理”;農村低保覆蓋面占全市農業人口的4.5%;農村五保達到了應保盡保,敬老院建設和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被評為“全國義務教育先進市”、“河南省職業教育強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人口計劃生育工作連續五年蟬聯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稱號。同時,長葛也是全國首批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縣市,從去年元月起,全市60周歲以上農村老人已全部按月領到了每月60元的基礎養老金。
旅游文化
長葛是與神農氏、伏羲氏齊名的葛天氏故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勝眾多。現存鐘臺遺址、葛仙靈池、敬史君碑、古社柏群等景點可供憑吊游覽。立體聲影劇院、文化館、體育館、人民公園、文華怡園等娛樂場所設施完備,服務上乘。市內每天有通往三國遺址、龍亭、相國寺、包公祠、少林寺、白馬寺、龍門石窟、邙山黃河游覽區、石人山風景區、雞公山風景區、神仙洞等中原名勝古跡的旅游專線,供中外客商旅游觀光。
早于仰韶文化的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十幾件骨笛,大多為7孔,能奏出七聲音階。而石固遺址出土的是橫吹單孔笛,依此推斷石固遺址”出土的單孔骨笛明顯早于舞陽賈湖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十幾件骨笛。“石固遺址”屬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疊壓層,裴李崗文化距今約公元前5500—4900年;而仰韶文化距今約公元前5000年—4300年,屬父系社會時期。因此,可以推斷這兩件骨器應該是最原始的樂器——骨笛。葛天氏被后人稱為樂神,除率先創造歌舞外,發明演奏樂器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從“石固遺址”挖掘出的管形骨器(即樂器)看,“石固遺址”為“葛天氏部落”應當無疑。
還有位于長葛市后河鎮陘山的擂鼓石溝,溝里布滿如鼓一樣的紅石,據傳這是葛天氏演練舞蹈的地方。石固遺址離擂鼓溝約10公里,同石固遺址南北相貫,當年葛天氏在那里演練舞蹈是完全可能的。長葛市后河鎮有一“葛仙靈池”,南接石固遺址北與擂鼓石溝相連。池內碧水常流,據傳是葛天氏后裔、三國時名士葛玄思其先族所掘。位于長葛市八七路的葛天氏雕像身著苧布衣,手執牛尾的粗狂舞姿尤為引人注目。雕像銘記道:“葛天氏,上古帝王,治世不言而信,不化而行,創歌八闕,開人類文明先風”。由長葛到石固遺址間的市區大道叫葛天路。《呂氏春秋》記載:"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葛天氏是更為遠古的部族首領,其民風: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活動地就在今日的河南長葛市,人們正是希望葛天氏那種古樸自然、熱情奔放的生活狀態長存,才把這里叫做長葛。
天寶宮位于許昌市西北二十五公里的許昌縣艾莊鄉艾莊村北,與長葛市石固鎮相鄰。據《許州長社創建天寶宮》碑文載: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創立天寶觀。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觀為宮。 天寶宮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原有建筑依次為山門、拜亭、岳王殿、關圣殿、老君殿、玉皇殿、雷祖殿、三皇殿、真武殿。
中原大鐵佛寺位于長葛市北9公里,官亭鄉官亭村境內,西與京廣鐵路相鄰,東與佛耳崗水庫相連。在省會鄭州、古都開封、魏都許昌之中,交通十分便利。中原大鐵佛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興于宋,鼎盛于明、清,與登封大法王寺一脈相承,靈氣盛世,被譽稱為盤龍落鳳臥龜之靈地。歷代帝皇、名相在此焚香拜佛,大詩人白居易在此誦詩、叩拜,并在葛天氏故里留下珍貴墨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