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位于駐馬店市東部,距駐馬店市區約60公里。東與新蔡縣、安徽省臨泉縣接壤,北與項城市、上蔡縣毗鄰,南與正陽縣相望,西與汝南縣相鄰。土地總面積1282平方公里,轄5鎮12鄉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95萬人,是中國車輿文化之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國東西合作示范縣、全國防水防潮之鄉、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城市,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
行政區劃
平輿縣轄3個街道、11個鎮、5個鄉:
街道:清河街道、古槐街道、東皇街道
鎮:東和店鎮、楊埠鎮、萬金店鎮、廟灣鎮、射橋鎮、陽城鎮、郭樓鎮、李屯鎮、西洋店鎮、萬冢鎮、高楊店鎮
鄉:十字路鄉、玉皇廟鄉、辛店鄉、老王崗鄉、雙廟鄉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平輿稱摯地,為古諸侯國之一,國君任姓,古城在今西塔寺,周朝時并入沈子國。因文王之母太任歸省家書中有“平輿”抵達(即坐車平安回到娘家)字樣而得名。周朝,周公之孫始封于沈,建立沈子國,古城在今射橋鄉古城村,公元前506年為蔡所滅。戰國時期,沈地屬楚,為平輿邑。秦朝,置平輿縣,治所在今平輿北射橋鄉古城村。漢朝,平輿縣屬汝南郡。三國時期,平輿縣屬魏,豫州汝南郡。晉朝,平輿縣屬豫州汝南郡。南北朝,廢平輿縣。北魏,復置,治所在今平輿縣城西南。北齊,廢。隋朝,大業二年(606)復置平輿縣,屬豫州。唐朝,貞觀元年(627)廢縣,轄地并入新蔡縣。北宋,屬京西北路蔡州。元朝,廢縣,轄地并入汝陽縣,屬河南江北道汝寧府。明、清時期,屬河南布政使司汝寧府汝陽縣。民國時期,屬河南省第八區汝南縣。1951年4月,復置平輿縣,屬信陽專區。1965年,信陽、駐馬店分為兩個專區,平輿縣屬駐馬店專區。

資源豐富
平輿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物阜糧豐,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盛產優質小麥、玉米、芝麻、大豆、花生、棉花、瓜果、蔬菜等。日益加快的農業現代化建設使平輿成為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白芝麻標準化種植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其中,優質白芝麻種植面積達60萬畝,產量、出口均居全國第一,享有“中原百谷首,平輿芝麻王”的美譽。平輿縣是江淮流域著名的皮革產地,東和店鎮是豫南最大皮張集散地,廟灣鎮出產的“廟皮”是歷史上最受客商歡迎的漢口路皮貨。在“小群體大規模”的畜牧養殖業發展格局中,奶牛養殖及奶品加工產業日漸壯大,成為豫南的一枝獨秀。平輿水資源豐富,礦泉水資源儲量可觀。經原國家地礦部鑒定,地下水為“鍶和偏硅酸復合型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是河南省迄今發現的水質最優的天然礦泉水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經濟發展
主要經濟指標增勢強勁。該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13.5億元,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億元,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61.2億元,增長27.5%;一般預算收入3.95億元,增長3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5737元,增長2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6.7億元,增長20.3%。
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瑞升家俬二期、帕加尼工業園、鼎瑞醫療器械、中南紙業、巨鴻扣件、鑫企實業等6個億元以上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其中,瑞升家俬項目總投資12億元,已正式列入省2011年第二批重點項目,是我市當年唯一入選項目。
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皮革質檢中心、惠成皮革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建成并投入運行,產業集聚區建成面積5.93平方公里,入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家,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農村經濟有了新發展。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糧食生產連續8年豐收,榮獲省“抗旱應急灌溉工程先進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和“全省林業生態縣”稱號,連續4年被評為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

基礎設施
交通便捷,道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東西連接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京九鐵路境內有106國道貫穿南北,新陽、大廣兩條高速公路呈十字形交匯,縣鄉、鄉村公路全部硬化,實現了村村通油路。今日平輿,通訊、供電、供水、供氣、環保等基礎產業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成功營造了信息流、物資流、人才流競相涌入的“洼地效應”。
社會事業
認真落實科技獎勵政策,召開了科技獎勵大會,兌現獎金7.4萬元。全年專利申請量133件,位居全市第一名,被認定為省知識產權優勢區域培育計劃縣。科技主要職能工作、知識產權工作、防震減災工作處于全省領先地位。
教育“兩基”成果鞏固提高,榮獲全省“兩基”工作先進縣。投入2.3億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實施基礎教育建設項目100個。落實資金7885萬元,29.8萬人次中小學生享受了“兩免”政策,1.7萬人次貧困寄宿生享受了“一補”政策。素質教育扎實推進,高中教育快速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新進展。城鎮教育及民辦教育突飛猛進,全市城鎮教育工作現場會在我縣召開。
深入開展了全民健身活動和群眾性體育活動,成功承辦了全市第十一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爭取資金為30個行政村分別建設了標準籃球場和乒乓球臺。
完成了縣中心醫院等5個單位門診樓、病房樓和73個村衛生室建設任務,并添置了診療設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4.11%,補助28.7萬人次,補償5639.38萬元。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無鼠害先進城區”順利通過省專家組的復檢。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穩定低生育水平,全縣人口出生率11.47‰,人口自然增長率5.49‰。積極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掃黃打非”工作先進縣。大力實施廣電“村村通”工程,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94%以上。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新增就業人員478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67人,“零就業家庭”基本消除,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扎實有效。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審批程序,提高了補助標準,城市低保11712人、農村低保28380人,基本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新建、擴建鄉鎮敬老院16座,全縣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40%。積極開展了“5·12震災獻愛心捐助”、“慈善愛心救助”、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孤兒幫扶救助、城市及農村醫療救助、艾滋病救助活動,“白內障無障礙縣”創建工作扎實有效。加快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發放租賃補貼資金66萬元,在全市率先建設廉租住房1萬平方米。
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雙擁”活動深入開展,軍政軍民團結得到鞏固和發展。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史志、物價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圍繞構建和諧平輿,扎實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新創建省級文明單位3個、市級文明單位12個、省農村“清潔家園行動”先進村鎮3個、市級文明村鎮7個。
認真組織實施了第六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基層民主得到加強。堅持依法治縣,實行依法行政。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各項決定、決議,自覺接受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普法教育深入開展,平安建設扎實推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全縣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認真開展了食品、農資、建材、網吧等專項整治活動,努力消除安全隱患,全縣安全生產形勢平穩。不斷加強信訪穩定工作,深入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信訪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活動和縣委書記縣長大接訪活動,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榮獲全省大接訪活動成績突出縣。財政審計監督、政風行風建設、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推進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務員素質為重點的“兩轉兩提”工作,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效能進一步提高。
城市建設
2004年以來,平輿縣先后投資2億多元,建成太任公園,奚仲公園、月旦島公園等8個休閑廣場和文化公園、12個公益性文化設施、44個街頭小游園、52個園林單位。2010年,縣城區綠化率、綠地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1.2%、36.8%和9.2平方米。在2010年9月召開的全省推進城鄉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會上,平輿縣作為全省2個典型縣之一受到省長郭庚茂和副省長張大衛點名表揚,平輿縣推進城鎮化的做法被確定為全省農產區推進城鎮化的范本。一個現代化、充滿生機、文明和諧的生態宜居新城,魅力盡情彰顯。2011年,城鎮建設再上臺階。建成總長7.2公里的城區8條道路,新建和改造一批供水、環衛等公共設施,萬和園正式開園,文化藝術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縣城面貌持續改善,吸納功能明顯增強,市民素質明顯提高,成功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目前,縣城區建成面積達18平方公里,縣城區人口18萬人。

歷史文化
平輿人文薈萃,有被尊為“中國胎教第一人”的周文王母親太任,有秦未率眾揭竿而起的張楚政權領袖陳勝、楊明端,有被史界贊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東漢名臣陳藩,有被譽為“平輿淵有二龍”的月旦人物許靖和許劭,還有清未捻軍首領陳大喜等無數先賢英烈。先民們因這里地勢平坦發明了太平車,既成就了遠播天下的平輿美名,更成為中華民族造車技術曾經領先世界的歷史見證。神話傳說中的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現在縣城還有一株漢朝的古槐樹,七仙女其實是真有其人的,是董仲舒的母親。董仲舒為紀念其母親在平輿為七仙女修了一座衣冠冢。
名優特產
平輿位于天之中、驛之東,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適合多種作物生長的理想場所。特產眾多,其中以白芝麻、小磨油最為著名。
白芝麻在種植面積、產量、出口量方面均居全國白芝麻生產基地之首,被列入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素以“中原百谷首,平輿芝麻王”之美稱而享譽國內外,以其個大籽飽、皮薄肉厚、色澤潔白、出油率高、口味香醇等獨特的優異品質而倍受國際油料貿易商的青睞。1988年平輿縣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為第一個白芝麻外貿出口基地縣并準許出口免檢;2003年“平輿白芝麻”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2004年被省農業廳認命為“白芝麻無公害”生產基地縣。目前,平輿縣成為全國最大的白芝麻優良品種繁育基地,白芝麻生產加工業已成為平輿縣的一大支柱產業,產品遠銷日、韓及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問君哪得小磨油,唯有平輿原產地。平輿白芝麻生產加工的“小磨香油”屬食用油中的珍品。以其色彩溫蘊、 口味純正、香氣四溢、回味無窮、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等獨特品質贏得海內外客商的青睞,無論對農民朋友,還是對城鎮白領,它都是生活用油的首選,更是接待客人、宴請外賓的必備調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