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區位于湘西北的常德武陵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又是鑲嵌在洞庭湖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自秦蜀郡守張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歷史,史稱張若城。這里既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上溯黔東,下達蘇皖的運輸要道,“左包洞庭之險,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荊楚唇齒”、“滇黔咽喉”之稱,是歷代封建統治者開發西南的門戶,又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武陵區地圖
1949年8月,常德武陵建立縣級常德市,治常德城。1988年6月撤銷縣級市建立武陵區。撤市建區后,武陵區以城市為依托,充分利用周邊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經濟基礎雄厚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發展成湘西北的最大城市,常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武陵區總面積269.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8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武陵區轄6個街道、2個鎮、6個鄉:城東街道、城北街道、城西街道、城南街道、三岔路街道、德山街道、河洑鎮、德山鎮、丹洲鄉、東江鄉、東郊鄉、護城鄉、蘆荻山鄉、南坪崗鄉。
歷史沿革
“武陵”這一地名,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漢書·地理志》記載:“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屬荊州。
1988年6月前武陵區稱常德市,系1949年8月5日常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將常德縣的縣城析出成立。此后經過10多次區劃調整,于1988年6月,更名為武陵區。

沅水大橋
自然地理
武陵區大部分位于常德市區,地形以丘陵平地為主。西部的河洑山為境內唯一大型山區。
位于沅江北岸,緊靠常德城區,在郁郁蔥蔥的河洑山腳下。有座古樸風情的小鎮。相傳這里兩千多年前便已為市,以前叫平山后叫河洑山。解放初期正式建成河洑鎮,如今只要你來到河洑鎮便可看到,在的腳下高樓廠房掩映在綠蔭之中,集市車水馬龍,到處呈現著一副繁榮興旺的景象。
河洑山武陵山之余脈,為自桃源高吾山延伸而來,有十里之長。古木參天,山勢回還,乃是歷朝兵家必爭之地。同時又是常德抗日會戰的主戰場。山最高處名為美女峰,山峰奇秀,瑰麗多姿。民國年間,在山上太和觀居住的楊道人,曾書寫一聯,將河洑山八景嵌入聯中:“鑿看卓刀泉,遙望五溪,戲出野鹿含明月;解渴崔婆井,高歌土凸,聞放犀牛逐白云。”聯中八景,尤以卓刀泉、崔婆井、犀牛口、白云洞等景觀流傳甚廣,人人皆知。
氣候特征
武陵區居沅水下游,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16.5°C-17.5°C,年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時間長,無霜期256天以上,年均相對濕度在68-89%之間;冬季盛吹東北偏北風,夏季盛吹東南偏南風,春秋兩季為季風轉換時期,以偏北風居多。

區位優勢
城區交通便捷,319、207國道縱橫貫穿全境,緊鄰的桃源機場已開通與全國主要大城市的航線,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加強了武陵與長沙、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聯系,年內開工的常張高速公路建成后,將使武陵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距離縮短一半。城區供水、供電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備,郵政電信網絡功能齊全,道路縱橫交錯,商業廣場、文化娛樂、一應俱全,安居小區整齊如一。城郊的柳葉湖度假區煙波浩渺,河洑森林公園林木蒼翠,名聞遐邇的福地洞天桃花源、鐘靈毓秀的夾山寺也近在咫尺,是城區居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武陵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形成許多開發熱點。武陵開發區、常德火車站大市場、民營工業園、新世紀家具城、甘露寺蔬菜大市場、洞庭湖高新農業科技園等相繼建成,招商引資,開放聯動成為武陵區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經濟概況
武陵區工業發展歷史較早,在計劃經濟時代,武陵區以輕紡、加工業為主的工業就較為發達。進入市場經濟后,武陵工業經過了一段改革、調整、再發展的歷程。特別是近幾年來,區委、區政府把工業發展作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工業發展更為迅速,初步形成了以綠色食品加工、機電工業和塑料制品業為支柱產業的工業企業群體。同時,為了加快武陵區工業發展步伐,給企業、項目提供承載平臺和發展空間,區委、區政府狠抓工業園區建設,實行“一區帶二園”發展戰略。一區即工業新區,是區本級重點發展的核心工業園區,規劃面積5000畝;二園即武陵工業東園和西園,由各鄉鎮工業園和工業創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園整合組成,各規劃土地3000畝。一區二園產業分布合理,功能分區明顯,實行資源共享、整體聯動、優勢互補。 區內有中央屬、省屬、市屬、區屬、民營大小企業2,000家,擁有機械、電子、冶煉、造船、造車、紡織、印染、化工、醫藥、制革、塑料、釀酒、卷煙、造紙、印刷、建材、服裝、食品加工等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
武陵區農業具有明顯的城市農業特色,以蔬菜、養殖、花卉及休閑觀光農業為主體,農副產品加工較發達。全區耕地面積12萬畝,2003年農業總產值4.3億元。休閑農莊面積超過2000畝,建成蔬菜基地5萬畝,被評為全省首批放心菜基地區(縣)。現有各種農業龍頭企業公司20多家。
武陵區是常德市的商貿流通中心、餐飲休閑中心、交通倉儲中心。火車站綜合大市場、甘露寺蔬菜批發大市場、興隆裝飾城、武陵農資交易大市場等各類專業市場遍布城區。 其中火車站大市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批發大市場。 2003年專業市場總產值達近10億元。
武陵發展經濟的環境寬松、載體完善。海關、商檢、外匯管理、出口貨物聯運等對外經貿服務機構和設施一應俱全。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全國交通管理優秀城市”稱號。
2008年武陵區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62904萬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790萬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79265萬元,增長22.5%,第三產業增加值146849萬元,增長12.1%。一二三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由上年的9.02 %、28.34 %和62.64 %調整為5.4%、43.9%和50.7%,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4.7∶27.7∶57.6調整為14.0∶30.1∶55.9。

武陵區夜景
風土人情
武陵戲,曾稱常德班,還稱沅河戲、常德戲、常德湘劇、常德漢劇,直到1980年,才正式定名為武陵戲。
武陵戲以常德、桃源、漢壽、石門、慈利等地為基礎,廣泛流行于西洞庭湖濱各縣與黔陽、湘西自治州一帶,并遠涉鄂西南、川東、黔東、觀眾面甚廣。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和藝術實踐中,武陵戲形成了豐富的頗具特色的演出劇目。 據不完全統計,共有演出劇目600余出。根據聲腔的不同,這些劇目可分為高腔劇目、低、昆腔劇目和彈腔劇目三大類。其中高腔劇目的50余出, 低、昆腔劇目20余出,彈腔劇目多達500余出,占整個劇目數的90%以上。
旅游景點
卓刀泉
又名清勝泉,相傳三國名將關羽領兵至此,因口渴而用力鑿地,遂涌泉不止,清澈無比,便得此名, 1934 年賀龍曾駐兵在此河洑山一帶至今還流付著“賀龍飲馬卓刀泉,紅軍威震河洑山”的歌謠。特別是崔婆井的故事在我們常德幾乎是家喻戶曉,相傳是宋朝道士張虛白云游至此,欲飲酒無覓,便畫地為井,并涌出香飄四野的好酒來。這里居住的崔婆常取之上市銷售,如是就有了山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和民間傳說的“井水當酒賣”的故事。白云間,相傳張道人常飲崔婆井酒,一日臥于山上一洞口,口吐“仙氣”籠罩洞口,后則形若白云,常聚不散。犀牛口亦名石骨渡口,在河洑山以西,有臣石彎環如牛角,山下有一石洞,狀如犀牛張嘴,潛入水中,直通沅江,水漲則隱,水落則現,有一股流量較大的清泉,常年間經“犀牛口”流入沅江,犀牛口因此而得名。更為奇妙的是,在石洞暗流中,盛產一種頭綴紅點的鳊魚,味道特別鮮美,每隔數年群游出洞,成為當地周期性的“魚汛”每逢“魚汛”方園數百畝江面上,波光粼粼,蔚為壯觀,下水捕撈時,最多可捕數千斤。
太和觀
太和觀的興敗同時也標志著一個王朝的興衰,這里曾是兵家征戰的指揮所。可想太和觀的地里位置是何等的重要。“座北武,行北武。八月十五到河洑。”多年來每到八月十五朝拜的日子,平山上下,太和觀前,人們都徹底不眠,熱鬧非凡。 1943 年,日軍燒毀廟堂,古剎成了一片焦土。 1946 年,龍道人四處化緣,再次重修,有三百多級石板臺階,直達殿門,前殿供奉祖師爺、觀音像、韋陀像、后殿供奉關帝像。有趣的是,廟內一反坐的佛像前,撰寫著一副對聯“問菩薩為何反坐,因世人不肯回頭”。此處太和觀畫現僅殘一角,但其古色古香之韻,仍讓人流連忘返。

武陵區景點
武陵區行政區劃一覽
城東街道 轄:牯牛崗、慶豐、楠沙、半邊街、紅衛、新東街、紅廟、鹽關、竹園、東苑10個居委會。
城南街道 轄:方家巷、東湖巷、高山街、府坪巷、青陽閣、百街口、體育東路、四眼井8個居委會。
城西街道 轄:新村、光明巷、賈家湖、新光、朝陽路、濱湖、長勝橋、西園、穿紫河、鴻升10個居委會。
城北街道 轄:絲瓜井、北正街、芷蘭、柏子園、常樂、光榮路、北堤、建民巷、紫橋9個居委會。
三岔路街道 轄:西堤、落路口、長家山、臨江路、富強、北站、新建巷、惠家坪、長沖、浦沅、芙蓉、長庚路12個居委會。
德山街道 轄:邱家窩、老碼頭、洞庭北路、乾明寺、陳家崗、羅家崗、茅灣、曬谷嶺、沿河路、窯場河、東田碑、龍虎橋、蓮花池、蒿草湖、蘇家渡、龍甲山、演舞堆17個居委會。
河洑鎮 轄:犀牛口居委會;楊橋、青林、巖橋、三星當、白鶴庵、全美、朱湖、南湖、雷壇崗、洪流、合興11個村委會。
德山鎮 轄:蓮心、五一、樟木橋3個居委會;民建、檀樹坪、皮家沖、龍潭庵、河家坪、永豐、七星庵、二里崗、茶葉崗、楓樹崗、株木山、益陽沖12個村委會。
蘆荻山鄉 轄:蘆山、祠堂寺、巖桅子、金獅堤、毛坪里、社木鋪、蓼子坪、天井港、玉帶橋、大關廟、觀音寺、雙往當、苗兒港、李白溪、伍家坪、張家堰、臺家鋪、石公廟、小井港、熊家坪、羅家崗21個村委會。
東郊鄉 轄:甘露寺、皇經閣、楠竹山、三閭港、高坪頭5個居委會;和平、皇木關、趙家昏、唐家溶4個村委會。
東江鄉 轄:新安、新坡2個居委會;關天坪、白龍、浮橋、東江、靳家灣、馱古堤6個村委會。
護城鄉 轄:張家臺、皂果、高車、仙源、西郊、三岔路6個居委會;巖坪、聚寶2個村委會。
丹洲鄉 轄:高泗、夾街、楠木、垢湖、石灰、澤遠、荷花、明月、太平、沙湖、丹砂、義渡、三湖、長湖、陽湖、坪湖、桑場17個村委會。
南坪崗鄉 轄:南坪崗、沙港、東風3個居委會;白馬湖、竹根潭、金家坪、巖子堰、高豐、腰路鋪、萬壽、雙橋、泉水橋、花山10個村委會。
柳葉湖旅游度假區 轄:柳葉湖、戴家崗、七里橋3個居委會;漁業總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