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地處湖南西北部,原名常德縣,古稱朗州,1988年縣改區。全區轄32個鄉鎮、4個農林場;常住人口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2.5萬人;總面積24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3萬畝,山林107萬畝,水面70萬畝。地形以平原和丘崗地為主,其中平原占50%,丘崗地占40%,有“三山兩水四分田,一分道路與莊園”之稱。近年來,全區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建設工業新城、城市城區、宜居新村”的發展目標,大搞經濟建設,社會各方面事業加速發展。2007年全區GDP總值為88.02億元,工業總產值為70.5億元,農業總產值為52.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1.95億元。
行政區劃
鼎城區轄23個鎮、10個鄉、1個民族鄉:十美堂鎮、斗姆湖鎮、中河口鎮、牛鼻灘鎮、石門橋鎮、石公橋鎮、武陵鎮、周家店鎮、草坪鎮、黃土店鎮、港二口鎮、韓公渡鎮、謝家鋪鎮、蒿子港鎮、蔡家崗鎮、鎮德橋鎮、灌溪鎮、大龍站鎮、雙橋坪鎮、堯天坪鎮、雷公廟鎮、石板灘鎮、丁家港鄉、長嶺崗鄉、長茅嶺鄉、白鶴山鄉、滄山鄉、逆江坪鄉、唐家鋪鄉、錢家坪鄉、黃珠洲鄉、黑山嘴鄉、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
歷史沿革
鼎城區原名常德縣,古稱朗州。1988年1月2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8]18號):(1)撤銷常德地區和常德縣,常德市升格為地級市。(2)常德市設立武陵、鼎城兩區。武陵區的范圍包括原常德市和常德縣的武陵、斗母湖、河洑、石門橋四個鎮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崗、河洑、蘆獲山五個鄉;原常德縣其余的三十六個鄉鎮為鼎城區的行政區域。
經歷代變更,分合改名,至民國2年(1913年)10月稱常德縣。
1988年1月2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8]18號):(1)撤銷常德地區和常德縣,常德市升格為地級市。(2)常德市設立武陵、鼎城兩區。武陵區的范圍包括原常德市和常德縣的武陵、斗母湖、河洑、石門橋四個鎮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崗、河洑、蘆獲山五個鄉;原常德縣其余的三十六個鄉鎮為鼎城區的行政區域。
自然地理
鼎城區南高北低,總的地形以平崗為主,兼有低山、丘陵。全區宜果面積35萬畝。成土母質以第四紀紅土為主,占50.4%,分布在崗地和低山、丘陵,PH4-5.5;湖積母質占15.08%,分布在濱湖平原,PH7.5-8.5;河流沖積母質占9.64%,分布在沅水主要支流沿岸地區,PH6-7,有機質含量2-2.5%;板頁巖母質占17.77%,分布在逆江坪、滄山、錢家坪、花巖溪及大龍站鎮、雙橋坪鎮的部分村,土層多在1米以上,PH4-5.5;砂巖母質占5.53%,分布在大龍站、周家店、長嶺崗、許家橋等鄉鎮;紫色砂巖母質占1.53%,分布在大龍站、丁家港、長茅嶺等鄉鎮,PH6-7.5。地和形土壤條件能滿足多種果樹的生產發育。
鼎城區內主要有武陵、雪峰兩山。特別是武陵山余脈—太陽山,萬木參天,流霞飛煙,被稱為“玄天第一峰”;流經境內32公里的沅江,千載清風,一川明月,被譽為“仙源水”。
區位優勢
鼎城交通發達,經濟活躍。水陸空現代化的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方便快捷。境內有一個全國最大的2級火車站,有3條高速公路交匯,有2條國道連通全國,有一個4C級的飛機場,沅水碼頭也成為了長江流域的一個重要深水港口。發達的交通,帶動了經濟的發展。鼎城已成為了一個商貿強區。功能完善的橋南大市場群早已聞名全國,是中南五省物資集貿中心之一,現擁有10大專業市場,年商品成交額達百億元。去年12月21日,雖然橋南工貿市場付之一炬,但如今一座現代化的新市場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新的市場必將孕育出新的輝煌。鼎城已成為了一個農業重區。糧、棉、油、魚、豬等多項農產品產量居全國百強,其中珍珠養殖面積10萬畝,年產量40萬公斤以上,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鼎城已成為了一個工業新區。機械、建材、輕紡、食品等四大支柱產業基本形成,橋南工業園、灌溪工業園兩大園區工業蓬勃發展,全區規模工業達到55家,其中稅收過百萬元的企業達13家。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鼎城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農、工、商貿和旅游業各方面都步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200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8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7億元,增長8.3%;第二產業增加值16.6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22.5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 39.7:25.6:34.7。
農業: 糧、棉、油、魚、豬產品產量為全國百強,淡水珍珠養殖面積達10萬畝,為全國縣(區)之首。金健米業、洞庭水殖、友阿集團等上市企業在境內建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工業: 境內有兩大工業基地,一是橋南工業園,規劃面積3000畝,現已開發1000 畝,入園企業52家; 二是灌溪工業園,規劃面積2000畝,入園企業40家,其中中聯重科 控股、參股企業6家,年銷售收入16億元 。
商貿: 坐落在武陵鎮的“常德橋南市場”為全國十大集貿市場之一,擁有工貿、副食、建材、輕 紡、家電等十 大專業市場,年商品成交額逾100億元,連續幾年被評為全國文明集貿市場。
旅游資源
鼎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據蔡家崗鎮出土的舊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證明,早在五萬年前,先民們就已在鼎城的山川之間生息繁衍。秦統一中國后,在鼎城首置臨沅縣,此后二千多年鼎城一直是歷朝州、郡、府、路治所之地。境內古跡甚多,勝景天成。有鐘相起義的天子崗,有寇準題字的萊公泉,有峰巒奇秀的國家森林公園花巖溪,有神秘幽深的天然奇觀龍門洞等。境內自古是一些名流雅士的際會之地,繼屈原后,唐宋等歷代許多文化先賢曾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佳作。著名文學家劉禹錫謫居朗州10年,寫下了大量竹枝新詞,開創了唐宋詩體裁新格局。先進的文化傳導了先進的思想,鼎城歷史上還先后涌現出了劉復基、黃愛、潘振武等革命志士。隨著進入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鼎城人更是飲天地之靈氣,把鼎城建設成了一個新型的文化名區。政府駐地武陵鎮與江北城區一道,發展成了全國優秀旅游、衛生、文明、園林、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境內東有澧水、中有沅水、北有太陽山、南有九龍山,還有沖、柳二湖鑲嵌其 間,正如明代大 詩人季之享贊譽的“水逾清穎,峰勝九嶷”。特別是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AAA旅游景區,被譽為“白鷺翔集之樂園,江南休閑之勝地”,每年吸引20多萬游客前往觀光旅游。
風土人情
花巖溪地處常德市鼎城區西南面58公里處雪峰山余脈的九龍山區。這里生態環境保護完好,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山地森林覆蓋率達到95%以上。每年的3月—9月,有數10萬只白鷺棲息;在杉樹竹林間喜結良緣,生兒育女,形成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被海內外生態專家譽為“江南奇觀”;“白鷺王國”。
為更好地開發這一生態旅游資源,鼎城區人民政府從1999年起,將每年的6月6日定為“花巖溪白鷺節”,與此同時,邀請有關部門的領導、新聞煤介及一些知名的文學藝術家前來觀賞白鷺奇觀、創作采風、游覽湖光山色,讓更多的人來關心和關注這塊旅游寶地。
回族是回回族的簡稱。“回回”一詞,見于北宋沈括《夢溪筆談》,是指唐代以來居住在安西都護府一帶的回紇(回鶻)人。唐代,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國經商,居留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地。經歷五代至宋,為回族來源的一部分。公元1218—1223年,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中亞強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迫東遷。隨著東西交通大開,也有一部分被迫東遷。隨著東西交通大開,也有一部分人自愿東來。其中一小部分是官吏、商人、宗教職業者和學者,絕大部分是軍士、農民和工匠。因他們信仰伊斯蘭教,無代官書中稱之為“回回”。
鼎城區行政區劃一覽
武陵鎮 轄:臨江、鼎城、渡口、德安、常沅、花船廟、橋頭、迎賓、善卷、永安、玉霞、善池、橋南13個居委會;么堤、紅云、停車場、西站、王家鋪、孔家榕、郭家鋪、三岔湖、大禾場、報國、三滴水、福廣12個村委會。
蒿子港鎮 轄:振興街、建設街、勞動街、河口街、錦陽街5個居委會;仁和、長安、咸慶、慶豐、福美、金仁、邱家、復寧、光復、太岳、德安、民康、幸福13個村委會。
中河口鎮 轄:河口居委會;東北、棉科、麻河、林家、雙婁、同德、太平、樂安、長壩、西河、林場、南洲、北洲、團洲、中河、柴碼、受福、東堤、燈油、下河、復興、鐵甲、企業23個村委會。
十美堂鎮 轄:街道居委會;沙河、同興、東風、勝利、互助、小矛、上壩、南灣、高粱、蝦子、教育、紫流、同富、同樂、民東、農科站16個村委會。
牛鼻灘鎮 轄:上街、南街、北街、新街4個居委會;觀莊、芷灣、百家湖、肖家灣、永福、水月、白洋湖、欄馬口、黃溪堰、姚家擋、陳家鋪、興豐、建設、南港、新建、談家河、頂興、同春、漁碼頭、三星、上林、小河口、武陵、濠洲、林場25個村委會。
韓公渡鎮 轄:永泰居委會;丁家口、花園、牛皇庵、小灣、流花口、立新、鎮龍庵、軍山、小山、大路陂、英湖、永南崗、永壽、牛古陂、朱洛鋪、建豐、羅家卜、崇河、蔑片湖、株木山、幸福、走馬崗、城址、黃臘溪、雙勝橋、鄭家灣、團洲湖、楊柳、黃家鋪、金牛30個村委會。
石公橋鎮 轄:橋頭、橋北、橋南、夾堤口4個居委會;高堰崗、楊臘溪、夾堤口、沖天湖、泥港口、余家擋、趙家擋、建新、桃樹咀、丁家垸、龍子崗、新竹灣、仙人庵、白云閣、北極宮、新庵、劉家鋪、三堰口、王家橋、蘆茅崗、聯五堰、蘆花坪、東陂堰、覃家崗、文家坪、林場、漁場27個村委會。
鎮德橋鎮 轄:夾巷口、水滸廟、財神廟3個居委會;楓樹口、張家橋 、周家崗、八方崗、喬家崗、劉家橋、丁家井、文化、同興壩、龍潭港、臥龍崗、受福、朱家橋、良種14個村委會。
周家店鎮 轄:樊溪、建設、閔泉3個居委會;連豐垸、九嶺、恒豐垸、天門崗、黃公咀、竹山咀、金家擋、娥公橋、閔家橋、天井、大磚橋、白鶴寺、陽陂庵、武崗寨、柳溪灣、團擋坪、瓦屋擋、熊家橋、向家擋、泉水、巖橋、新時堰、鶴子山、蜘蛛山、太平寺25個村委會。
大龍站鎮 轄:鄭家嶺、大龍站2個居委會;龍山、富貴坡、雙堰堤、全家坪、興國寺、茶庵崗、祝家擋、板橋坪、翠鎮庵9個村委會。
雙橋坪鎮 轄:雙橋坪居委會;涂家坪、金雞巖、五同庵、雙堰角、農夫堰、官堰坪、南洋坪、馬安山、大橋、宋家坪、劉家灣、江家擋、李家鋪、白鶴亞、王家咀15個村委會。
灌溪鎮 轄:溪沿、百家坪2個居委會;白石、唐家橋、富貴坪、中心橋、興發垸、黃土山、湯家坪、崗市、大擋、鐵山、窯頂、樂福、常桃、白馬崗、五里崗15個村委會。
蔡家崗鎮 轄:延壽庵、高橋、墟場3個居委會;芭蕉堰、大云崗、陸家殿、蔡家崗、劉家咀、寶家山、五里溪、泉擋、高沖、巖巴擋、南山、小溪、舒公殿、牛車擋14個村委會。
斗姆湖鎮 轄:機場、街道2個居委會;南陽、臨沅、萬元、龍灣頭、花園、南垸、新渠、紅星、馬橋、新建、葛麻山、火田坪、陽蘭橋、斗姆湖14個村委會。
草坪鎮 轄:陡惠渠、草坪2個居委會;花葉港、先鋒、泉塘觀、楓林口、連三橋、伍家坪、官莊陂、王家沖、夾巖咀、丁家坪、興隆街、陡山、稻羅嶺、三角堆、夾溪嶺、白云庵、興垸、放羊坪18個村委會。
石門橋鎮 轄:上街居委會;范家潭、灣堤、洞陽觀、何家堤、二港橋、二牛崗、新堰崗、烏塘崗、邱家崗、觀音庵、石門橋、桐林坪、青龍崗、高家港、高嶺、栗山口、八斗灣、鮑家灣、李保沖、元普庵、九龍庵、稠樹沖、羅漢山、胡家橋、趙家橋、大坪、鄔家鋪、卜家嶺、獅子山、伍家嘴、雙堰塘31個村委會。
謝家鋪鎮 轄:橋頭居委會;施家陂、向家巷、下陳灣、高湖廟、八方巷、楠竹山、仙羊沖、王家灣、官橋坪、玉豐、公王廟、雨堂庵、鹿角坪、泉塘、港中、黃馬井、唐家壩、粟家庵、丁家橋、匡家橋、桂花、邊山鋪、雷轟山、栗山24個村委會。
黃土店鎮 轄:街道居委會;新田崗、青崗沖、金城堡、回龍橋、竹巷口、千斤陂、沖天坳、湖堤、七斗橋、官倉、鹿角沖、桃花庵、黃花堰、青龍井、紅巖咀、沙溪坪、株樹崗、白巖沖、金霞山19個村委會。
堯天坪鎮 轄:金峰居委會;伍福橋、洪福寺、金家沖、白洋坪、喜洋、煙云山、馬頭山、雙合橋、長壽山、堯天坪、中太橋、桂花、下午沖、金崗嶺、太平橋15個村委會。
港二口鎮 轄:吳家壩居委會;鄂子灣、梔子崗、黃鶴橋、芭蕉沖、黨家庵、新開山、荊樹灣、蘇家橋、打鼓洲、黃壁坪、馬家堰、新屋咀、茄子沖、鐵山坪、蘭官坪、廣嗣閣16個村委會。
雷公廟鎮 轄:鎮北居委會;張家埡、望仙橋、中湖、謝家岔、花園、石牛沖、龍門、尹家坪、黃潭橋、湖海坪、沈家崗、大會庵12個村委會。
石板灘鎮 轄:石板灘、蓮花堰、荷花堰、常水4個居委會;現陽堡、南家坪、雷家鋪、莫家鋪、古堤坪、毛栗崗、玉皇庵、大溪沖、興隆橋、獅子山、楓樹橋、拾柴坡、騎龍庵、田家坪14個村委會。
黃珠洲鄉 轄:交通街居委會;黃珠、楊家、秧田、福民、信陽、鄧家、四百、康樂、長湖、介福、上河、荷包12個村委會。
黑山嘴鄉 轄:沅陽居委會;四港、一港、七港、黑山、慶福、移堤、月亮、菱角、打鼓、南堤、白泥、沙潮、農場13個村委會。
白鶴山鄉 轄:萬金障、羅灣、月亮、太陽、沾天湖、鄭家河、梁山、肖伍鋪、馬垅橋、大流陂、雙壽、桃樹崗、東山、白鶴山、栗里崗、長生橋、趙公橋、流溪湖、新港、羅家湖、卸甲洲、吳家口、馬巷子23個村委會。
長嶺崗鄉 轄:長嶺崗、壇坪、周家坪、蔣家坪、安家崗、古堤溶、洛子山、黃山峪、周夾巷、桂花堰10個村委會。
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 轄:許家橋、麻家巷、三德橋、八葉橋、三元橋、五寶三、藥王溪、金牛山、廣城山、民族、中堰、跑馬崗、永寺山、興佛山、興旺、雙堰崗16個村委會。
丁家港鄉 轄:清涼山、雙沖、牌樓、杜家沖、五里沖、蓮花庵、楊公庵、珊瑚崗、五泉、西陂堰、赤家崗、高嶺山、西窩里13個村委會。
錢家坪鄉 轄:馬安頭、洞桃沖、小溪沖、黃土坡、砂田溪、徐家咀、將軍橋、清水沖、黎家坪、袁家湖、樅山咀、中溪沖、雞咀山、八角樓、鐵爐坪、陡水坡、栗崗嶺17個村委會。
唐家鋪鄉 轄:古龍山、金泉山、金陵橋、杉木坪、白泥塘、葛藤橋、龍虎口、河頭沖、八斗巷、仙人塘、東湖山、楊旗嘴、趙家庵、聯興堰14個村委會。
滄山鄉 轄:霞峰、新橋、涼水井、湖坪、海坪、彭家橋、東山坪、滄 浪坪、竹清潭、唐家溪、九龍山、桃花溪、紫云山13個村委會。
長茅嶺鄉 轄:大洋湖、發旺橋、七斗沖、大官陂、田坪、楓林、長興、七里崗、花蓮沖、朱家沖、楓梓洞、古城山、南陽陂、萬壽山、花園、東門沖、官坊灣、萬新、袁家橋19個村委會。
逆江坪鄉 轄:逆江坪、二家灣、黃殿溪、清塘湖、湖江坪、廖花河、木龍沖、櫟樹壩、土橋沖、新庵沖、鴻鶴陂、高巖塘、柏葉坪、老屋坪、高峰15個村委會。
鼎城區園藝場 轄:李家橋、小西堰、巖潭咀、萬付庵、野雞廟5個村委會。
特種養殖場 轄:先鋒、五甲、福興3個村委會。
巖溪林場 轄:棲鳳山、仙池山、花巖溪、三樣樹4個村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