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常德市 >> 鄉鎮介紹 >> 坡頭鎮 |
![]() |
坡頭鎮 |
坡頭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5公里,東瀕目平湖,南隔沅水與周文廟鄉、巖汪湖鎮相望,西鄰洲口鎮,北抵鴨子港鄉。2004年,全鎮總面積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9724畝,水域12276畝。總人口26345人,轄三星、坡頭、茶亭、新旨、永豐、白楊、陳家灣、竹山、牛廣、明星、官護、中心、黃泥湖、橫港14個村,1個居委會,135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解放前,坡頭屬寅賓鄉。1957年7月,鴨子港鄉析出官護、三星、竹岸、雙同等地新建坡頭鄉。1958年10月坡頭鄉與西港鄉、鴨子港鄉合并成立鴨子港人民公社。1961年4月,新建坡頭人民公社,轄16個大隊。1984年2月恢復鄉建制,建立坡頭鎮。 經濟建設 坡頭鎮地處沅水與西洞庭湖的交匯處,屬典型的沖積平原地帶,土力肥沃,湖水資源豐富。近年來,傳統農業穩步發展,特色經濟農業全面提升,淡水經濟發展較快。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量16298噸,棉花總產量300噸,油菜總產量1560噸,鮮魚總產1140噸,實現林業面積7500畝,苧麻基地6000畝,網箱養殖5000口,珍珠吊養4000畝。農業總產值15008萬元,財政收入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77元。 工業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2003年,西湖區唯一規模企業漢壽縣第二造紙廠進行改制運營,引資250萬元成立了漢壽宇龍紡織原料廠,進行精干麻加工生產。2004年該廠實現年產值1500萬元,上交稅收25萬元,吸收勞動力120多名。村辦企業進一步發展。牛廣村機磚廠94年3月投資80萬元,占地100余畝,2004年產紅磚80萬塊,產值120萬元。此外,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迅速,全鎮在冊198家。2004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5400多萬元。 坡頭鎮為西湖區水陸交通樞紐,是連接西湖、酉港、鴨子港、蔣家嘴、縣城交通的中轉站,商貿活躍,經濟繁榮,素有“西湖明珠”之稱,為縣境重要港口和西湖區物質集散地。為夯實發展基礎,2002年全鎮通過招商引資800多萬元修建坡頭大市場,設計門面、攤位150多個,成為西湖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市場。2002年全鎮投資83萬多元對集鎮街道進行了全面硬化,貫通下水道1公里,配備街道照明燈20盞;2003年至2005年又投資40多萬元對教育路、稅務路、電排路進行硬化。同時為拉動全鎮經濟, 2003年爭取國家投資800多萬元,自籌40多萬元,硬化了坡頭至洲口鎮15.1公里的縣鄉公路。 社會事業 坡頭鎮社會事業發展迅速。1996年全鎮投入80多萬元修建坡頭中學教學大樓,2004年爭取建設資金24萬元修建中學女生宿舍樓,教育事業得到平穩推進,2000年中學被市教育局評為示范性初級中學,2005年中心小學被市教育局評為市級綠色學校、市級園林式學校;1999年以來,全鎮陸續撤銷村級小學6所,幼兒教育全部這實現外部管理。目前,全鎮有在職教師140多人,在校生2100多人,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小學一所,村小七所,幼兒園八所。衛生事業在改革中迅速發展, 1995年全鎮投資35萬元修建醫院醫療樓,2003年實行衛生醫療改革引入資金50多萬元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設計病床30多張,引進B超機、200毫安X光機等先進醫療儀器及2名主治醫師長年坐診,一躍而成為西湖區設備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鄉村衛生院;2004年8月酉港、小港、坡頭三所血防醫院三站合一,爭取上級資金40多萬元在坡頭集鎮修建辦公樓,投入18萬多元引進日本B超機、200毫安X光機、自動生化儀各一臺,有在職工作人員50余人,其中主治醫生5名,主管護師2名。伴隨“聯通塔”、“移動塔”陸續建成,遠教網絡進入全鎮14個村,網絡信息事業突飛猛進,目前全鎮有電信程控電話入戶達到了2300多戶,電視網絡以集鎮有線網為主,農村小片網為輔,輻射戶數達1200多戶。由城鎮40余名婦女自行組織的2支腰鼓隊為城鎮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2001年全鎮爭取國家資金230萬元率先在全縣完成農網改造,為全鎮電力事業鋪就了發展軋道,2002年又爭取投資300萬元興建了3.5萬千伏安變電站,確保全鎮電力穩定。此外,國家海事局于2004年落戶坡頭鎮。 坡頭鎮伴依沅水,內江穿境而過,綠樹掩映。著名的已故老一輩革命家帥孟奇,1897年1月3日就出生在境內風景秀麗的陳家灣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