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常德市 >> 鄉鎮介紹 >> 官垸鄉 |
![]() |
官垸鄉 |
官垸鄉位于澧縣東南端,地處洞庭湖濱,松滋河中、西支之間,四面環水,東望安鄉縣,西抵九垸鄉,北鄰小渡口鎮,南連七里湖農場,總面積81平方公里,人口1.7萬人。耕地面積48449畝,其中水田29064畝,旱地19385畝。 行政區劃 2005年官垸鄉合村并組后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07年底總人口17139人,其中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回族、壯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散居境內,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125元。1998年潰垸后全鄉移民重建,順堤筑臺,統一建房安置,現群眾聚居于余家臺、鳥兒洲臺、共巴臺、濠口臺、官垸小區(統稱“四臺一小區”),其中官垸小區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人口的主要安置區,距縣城27.2公里。 地理環境 官垸鄉屬于松滋河沖積平原區,屬于平原濱湖氣候,地勢平坦,面積寬廣,白天易受熱增溫,夜間輻射降溫較快,形成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無霜期短。歷年平均氣溫為16.9℃-17.1℃,歷年來極端最高氣溫為40.5℃( 1972年8月27日,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3.5℃(1977年1月30日)。歷年平均溫度為80%,除1月和12 月小于80%外,其余各月均大于80%。 經濟發展 官垸鄉是澧縣傳統農業鄉鎮,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全鄉形成了優質棉、歐美楊、珍珠、鮮魚四大支柱產業,其中優質棉栽種4.5萬畝,歐美楊栽植3萬畝,珍珠養殖水面2萬畝,養魚水面3萬畝。另外,水稻、油菜、小麥栽種也具有較大規模,近年來,全鄉又發展起來了林地套種雙孢蘑菇、棉地套栽西瓜、池養龍蝦等新特產業。 近幾年來,官垸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工業立縣戰略,立足湖區實際,全力以赴引項目,強化服務抓招商,攻堅克難興工業,突破瓶頸謀發展,挖掘傳統農業資源、林木資源、水產資源,突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2007年全鄉累計招商引資1825萬元,實現了全鄉招商引資額的大躍進。 全鄉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59公里防汛大堤全部達到可抵御超98型特大洪水高程,9處臺外排機埠總裝機容量3720kw,確保近5萬畝農田旱勞保收。有縣、鄉、村三級公路135公里,其中水泥公路47公里。省道1868津(市)安(鄉)線貫穿境內,西端毛家岔大橋和東端夾夾大橋暢通無阻。“四臺一小區”建設頗具規模,電力、電話、有線、寬帶、自來水、下水道、垃圾池等文化生活設施齊全,農村電網全部完成了改造,4處有線電視基站把有線電視送入2000多家農戶,水廠日供自來水能力1300噸,絕大部分農戶用上了自來水。截至2007年,全鄉有中學1所,小學4所。鄉辦中心衛生所1所,醫療服務網點25個。敬老院兩所,近200名孤寡老人在此安有所居、老有所養。 民俗文化 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該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作為和諧官垸建設的基礎工作,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深入開展公民道德的實踐活動,推動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培育文明道德新風尚。 9年前的冬末,這里是一片水澤;9年后的今天,這里是一片笑聲。此刻,在湖南澧縣官垸鄉中學禮堂內人頭攢動,熱鬧異常--這里正在舉行澧縣官垸鄉“五項評選”頒獎典禮。縣委副書記陳昌玉和縣委宣傳部、縣人口計生局等縣直單位領導、官垸鄉1000多名干部群眾參加了此次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