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常德市 >> 鄉鎮介紹 >> 澧澹鄉 |
![]() |
澧澹鄉 |
澧澹鄉位于湖南常德市澧縣中部,是一個城市郊區鄉,東抵津市市,南與澧南鄉隔澧水相望,西連縣城,北與澧東鄉以澹水河為界。集雨面積3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176畝(其中水田6090畝,旱地17086畝),養殖水面1539畝,轄19個村,2個居民委員會,181個村民小組,11138戶,34751人,其中農業人口30358人。境區地處兩城之間,三面環水,西高東低,平均高程海拔35.5米,境區狹長,平展廣闊,是著名的老棉區。近一半的村(居)委會已列為縣城規劃區統一管理,融入了津澧城市空間發展整體規劃,道路、排水、園林綠化等公共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投入,為農村向城市過渡創造了基礎條件,夾堤、三甲、仁和、擁憲、蠶桑等村的新村建設已初具規模。 境內主產蔬菜、糧、棉、油。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20925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為12803萬元,農業產值8122萬元,2007年人均收入4049元,產糧食5500噸,棉花1100噸,油菜2050噸 。年出欄生豬40182頭,牛1523頭,家禽54萬羽,產蛋2426噸,水產品1458噸。近年來,隨著一批養殖大戶不斷涌現,已初步形成了沿澧水大堤一線的以草食牲畜為主的養殖產業帶,已建成了沿河、夾堤、羊古、仁和、大巷口五個養殖示范小區,已發展成為縣內重要的肉、蛋供應基地。 近年來,在各屆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市場經濟的調節下,全鄉有將近萬畝的棉田逐步調整為蔬菜,蔬菜品種繁多,四季種植,主要有香蒜、豇豆、四季豆、茄子、絲瓜、韭菜等,更因所產的“彭家黃瓜”聞名遐邇,享有“黃瓜大鄉”的美譽,培育出了“彭家黃瓜”、還有彭家,羊古的脫毒香蒜、君安紅提、夾堤甜瓜等當地知名名優品牌。形成了沿302省道為主體的綠色食品長廊,“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新型農業蔬菜產業鏈已經形成,已成常德市重要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全鄉工業發達,形成羊湖口(臨津市)、向陽橋、黃瓜大鄉(臨澧陽)三個民營工業集群,民營企業1千多家,騰飛化工、弘宇鬃刷、夫子微晶石、綠樹食品、節能設備廠、金歐棉業等一大批全縣知名大型企業形成支柱,民營生產、加工、經營個體遍地開花、百花爭艷! 鄉內勞務輸出活躍,像源自澧縣的津市牛肉粉已走向全國(津澧原本是一家,不久的將來因大勢所趨又將雙贏合并),形成的產業鏈服務人員達5000余人。境內交通發達,縣汽車東站就建在羊古居委會轄區內,省道302與原省道1852線雙線東西橫穿全境,未來的太澳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已定路基),還可以利用澧、澹二水通航,澧水上已建成寶塔灣、宋家渡、羊湖口三個深水碼頭,其中羊湖口深水碼頭的配套建設已納入縣重點工程項目,年貨物吞吐量在10萬噸以上。 鄉境設有中學、衛生院、文化站、廣播電視站、敬老院等,一應具全。坐落在寶塔灣村的蜚云塔歷經兩朝修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屬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集鎮有向陽橋、宋家渡、羊湖口、玉皇廟、改口、柳家鋪、寶塔十字溝、羊古東站等處。鄉政府駐羊古崗,屬縣城外延,距縣城2公里。 蜚云塔位于澧澹鄉寶塔灣村,明天啟初年始修,清嘉慶十六年(1811),州牧謝攀云續建,二十二年,州牧安佩蓮接修竣工。項層高3-2米,直徑7米,平面呈八邊形,七級通高33米,底層直徑13米,。塔心空廣,有旋梯可供攀登。腰檐用扁形方石疊砌而成,塔頂為攢頂式,葫蘆瓶式寶頂,頂層中心有四方形石柱一根撐塔頂,柱為紅色壽山石,四方均有銘文,字體為楷書,陰刻,北側是“皇清嘉慶十六年知澧州直隸事成都謝攀云率闔州士 據碑銘記:明天啟初年始修,清嘉慶十六年(1811),州牧謝攀云續建,二十二年,州牧安佩蓮接修竣工。項層高3-2米,直徑7米,平面呈八邊形,七級通高33米,底層直徑13米,塔心空廣,有旋梯可供攀登。蜚云塔腰檐用扁形方石疊砌而成,塔頂為攢頂式,葫蘆瓶式寶頂,頂層中心有四方形石柱一根撐塔頂,柱為紅色壽山石,四方均有銘文,字體為楷書,陰刻,北側是“皇清嘉慶十六年知澧州直隸事成都謝攀云率闔州士民倡舉重建”,南側是“皇清嘉慶二十二年喬澧州直隸事寬定安佩率闔州士民重建而成”,東側是“皇圖鞏固”,西側是“永遠光昌”。塔底基轉角處,浮雕八大力士托塔,栩栩如生。蜚云塔旁建有三賢祠,三賢祠內供奉屈原、車胤、范仲淹而得名,祠宇呈四合院式,緊臨蜚云塔東側,有大殿、前門、廂房、庵堂等建筑。用宮墻及其它建筑將蜚云塔融為一體,遠眺尉為壯觀。蜚云塔與三賢祠大殿相映生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