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常德市 >> 鄉鎮介紹 >> 皂市鎮 |
![]() |
皂市鎮 |
皂市鎮位于石門縣中部地區,距石門縣城18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20平方公里,轄2個居委會、9個行政村,8000多戶,2.4萬人,集鎮建成區面積0.9平方公里,是市級重點鎮和市級文明衛生鎮,被譽為石門的衛星鎮、縣城的后花園。 皂市物產富饒,盛產桔橙,種植桔橙1.75萬畝,年產量超過2.5萬噸,遠銷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曾入選十一屆亞運會指定水果。國家農業部定點水果市場——皂市柑桔批發市場座落在集鎮之內。石坪的蘿卜、陽泉的蘑菇、白沙渡的土布、小麻花……這些極富地方特色的產品,曾一度享譽大江南北。 行政區劃 下轄村:皂角市村 朱坪村 白合觀村 冷家棚村 洞灣村 九根樟村 巖灣村 桅崗村 林家崗村 李家河村 劉家棚村 白沙渡村 雞爪山村 十坪村 女仙橋村 丫角山村 三臺村 尹家灣村 岳家鋪村 旅游前景 皂市鎮距縣城僅17公里,未來的皂市水庫大壩修建于此。皂市水庫面積54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面的10倍,是湘西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泊,庫中有大小鳥嶼上百個。在大壩下的十家坪商代遺址--燕爾洞之后,還有更多的美麗景點:雄偉壯觀的大壩,飛流直下的人工瀑布,高峽出平湖,青山映碧水,清風徐來,心曠神怡。游客可乘車環湖在新改線的石清公路,品嘗著湖光山色,不知不覺中已來到了壺瓶山;亦可泛舟北上,去熱水溪沐浴大自然的溫泉。登上湖中小島,遠離城市的喧嘩,人群的擁擠,在寧靜中放松身心,返璞歸真。 皂市鎮是古文化之鄉,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爾洞和殷商新石器時代遺址及西漢古墓群。燕爾洞內發現出土了大量的中國犀、劍齒象牙化石等人類伴生的動物化石標本。集鎮南500米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曾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距今有 7000余年歷史,早于西安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全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之一。 皂市鎮老河街是渫水流域保存完好的古街之一,全長800余米,有土木結構店鋪100多家,民國前為石門縣城通往鄂西的水陸交通要沖,商賈云集,盛極一時。距集鎮1公里處,是投資近40億元的國家重點水利樞紐工程——皂市水庫大壩所在地。壩后高峽平湖,山水相擁,被譽為“武陵洞庭”、“人間瑤池”,是我市唯一的一處以水文化為主題的旅游休閑勝地。 皂市鎮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旅游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加之歷史悠久的古文化遺址,眾多的人文、自然景觀,將吸引八方游客客到皂市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同時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里的古文明也將隨著旅游業的繁榮而發揚光大。 皂市鎮民俗風情引人注目,土家族人民長期居住此地,其文學、藝術、音樂、舞蹈,極富鮮明的民族特色。廣為流傳的有“七里公王”、“跳喪”、“哭嫁”、“趕廟會”、“還儺愿”、“矛古期”、“擺手舞”、“六月六曬衣節”等。 產業概況 皂市鎮現有柑桔種植面積1.7萬畝(其中掛果受益1.5萬畝),分布在32個村,年產蜜桔、棚柑、臍橙等各類柑桔果品1.5萬噸,2001年柑桔鮮果收入900萬元,全鎮2.8萬農業人口人均占有柑桔收入320元,柑桔已成為皂市鎮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門路。皂市鎮柑桔種植類型以早熟、特早熟蜜桔為主,占種植總面積的80%,品種有宮川、興津、市文等。 皂市鎮政府注重柑桔品,依靠科技進步,調整柑桔品種結構,促使柑桔品質提高,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皂市鎮近三年實行“密改稀”3000畝,“高改換頭”2000畝,新擴優良品種植面積4000畝,并且建立了六大柑桔科學種植示范園:白沙渡精品園、劉家棚“密改稀”示范園、巖灣品種改良示范園、三臺無公害示范園、林家崗母本示范園、百丈坑地面覆蓋示范園。近期規劃建立精品園10個,3000畝,實現路、水、電“三通”,按照國際有機食品生產的規程要求,生產出無公害的有機柑桔,打入歐美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