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常德市 >> 鄉鎮介紹 >> 南北鎮 |
![]() |
南北鎮 |
南北鎮位于湘鄂邊界,距縣城145公里,東抵國營東山峰農場(東山峰管理區)和壺瓶山鎮,南臨羅坪鄉,西接湖北省鶴峰縣走馬鎮,北靠湖北省五峰縣六峰鄉。該鎮古屬五溪三蠻之地,舊名懶板凳、又叫南北墩,并由此而得名。民國時屬泥市鄉,解放初屬第八區管轄,1956年成立南鎮鄉,1958年更名為南鎮人民公社,屬泥沙區公所,1993年撤鄉建鎮,南鎮鄉更名為南北鎮。 地理位置 南北鎮雄踞石門西北邊塞,是連接湘北鄂西的主要通道,為湖北鶴峰、五峰南下湖南的交通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集鎮主要沿過境公路石鶴線兩側發展,與湖北省鶴峰縣走馬鎮北鎮管理區連成一片,形成了兩鎮一街橫跨兩省的獨特格局。 自然資源 合村并組后,全鎮轄6個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153.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200畝,林地195000畝,人均耕地1.45畝,共有人口8000多人,其中土家族人口占95%以上。該鎮地處山區,全境90%是大山原野,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境內峰巒重疊,地勢險峻。主要河流有前河、后河、金家河、下河4條,境內流程近40公里,流域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全境年降水量在1650毫米以上,大都集中在4—9個月,年平均溫度15.5℃,無霜期260天左右。春遲冬早,雨霧天氣較多,氣候垂直變化明顯,適宜于多種農作物、樹木、中藥材、牧草生長。 三葉經濟 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孕育了南北鎮三大特色產業即“三葉經濟”:一是煙葉,該鎮發展煙葉歷史悠久,歷史最好水平為年產14000擔,現屬常德煙廠為數不多的基地鄉鎮之一,有石門縣萬擔煙葉鎮之稱。二是茶葉,全鎮茶園總面積近萬畝,年加工偶總量過5萬擔,主產高山云霧綠茶、紅魚井峰、紅魚珠茶,茶葉質好品高,在全省名優茶評比中多次獲獎。三是高山蔬菜發展呈逐年遞增趨勢,年種植面積已經突破萬畝(含復種面積),主要品種有青椒、蘿卜、球白、西紅柿等。由于該鎮蔬菜具有無公害、質好品優、緩季等特點,蔬菜暢銷省內外,深受消費者青睞。 豐富的自然資源給南北鎮贏得了發展的契機。主要礦產品有磷、礬、銅、赤鐵、滑石,尤其是磷礦儲量達10億來噸,主要分布在清官渡、大城灣、碑埡一帶,有“磷礦之都”之稱,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資源,積極招商,引進石門神瑞礦貿有限公司、祥實公司買斷南北鎮磷礦開采權,為工業企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極具開發價值的水電資源給南北鎮發展增強了后勁,現已建成金河一級、金河二級,和坪、飛塘、大城、潘坪、宋埡、三臺共8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突破近萬千瓦,年產值1000余萬元。 發展前景 南北鎮黨委政府結合本地特色,充分發揮山地優勢,提出了走“科技強鎮,展南北特色”口號,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形成了高山蔬菜、高山茶葉、優質煙葉三大支柱產業,突出搞好了“三抓”,一抓規模,重點放在擴大面積,提高產量;培植專業村與產業大戶上。該鎮高山返季節蔬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萬畝以上,形成了以操軍壩村為中心,黑頭巖村、南鎮居委會、大城村為基地的蔬菜走廊,全鎮12個村成為專業大戶;茶葉生產以現有萬畝面積為依托,抓住中國加入WTO茶葉市場看好的良機,加強茶葉管理更新,搞好茶葉采摘,提高茶葉加工水平,建好10個有機茶基地,確保了茶葉量的增長和效益的提高;2005年國家煙草總局《煙葉以成熟度為中心配套生產技術實驗示范與推廣》項目的落戶,在該鎮掀起了興煙狂瀾,全鎮發展烤煙達到3200畝,其中中心示范區域連片2000畝,培植專業村8個,專業大戶120個。生產技術上達到了4個100%,即100%的起壟腹膜、100%的化學除草、100%的使用煙草專用肥料、100%的兩段育苗。形成了由黨委書記親自掛帥、分管領導負責抓、各村科技副村長具體抓的工作格局,做到專職專責,確�?緹煹馁|量和產量;二抓品質。南北鎮為了要做強“三葉”,重點搞好了品種改良和田地改造等技術服務工作,農技部門在技術服務上下了狠工夫,切實指導好了農民科技種田,靠科技增收。讓“三葉”產品質優價格旺;三抓促銷。南北鎮黨委政府鼓勵和指導營銷大戶聯手創辦營銷公司,建立直銷網點,拓寬了銷售市場,同時搞好了宣傳促銷,提高了南北鎮“三葉”的知名度,上下合力,強化了支撐作用[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