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自古為三湘首善之區,其建制遠溯秦漢,迄今已2200多年。公元589年改臨湘縣為長沙縣,乃長沙縣名之始。
長沙縣位于,長沙地區中部,湘江和瀏陽河的下游。西接省城長沙市區及望城縣,北達汨羅市和平江縣,東接瀏陽市,南抵株洲市區與湘潭市區。總面積24.53平方公里,總人口9.3萬人,長沙縣轄15個鎮、4個鄉、3個街道,長沙縣人民政府駐星沙街道。
行政區劃
長沙縣轄3個街道、15個鎮、4個鄉:
街道:星沙街道、湘龍街道、泉塘街道
鎮:暮云鎮、黃興鎮、榔梨鎮、江背鎮、黃花鎮、春華鎮、果園鎮、路口鎮、高橋鎮、金井鎮、福臨鎮、青山鋪鎮、安沙鎮、北山鎮、雙江鎮
鄉:跳馬鄉、干杉鄉、白沙鄉、開慧鄉
歷史沿革
秦置長沙郡。漢置長沙國。隋置長沙縣。據《元和郡縣志》:《東方朔記》,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川至東萊,地可萬里,故曰長沙。另據《通典》:軫旁有小星名長沙,應其地而名。其地在周曰星沙,以天文名也。越世家,犨龐長沙。
1996年4月2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6]29號)將長沙縣的撈刀河鎮(含原沙坪鄉)劃歸長沙市開福區管轄。
2004年7月,長沙縣啟動村級區劃調整及村級管理制度改革。到2005年7月初,長沙縣494個村已撤并成238個村,全縣村級規模已由每村1000至2000人擴大到3000至4000人,行政村減幅達51.8%。梨鎮原檀木橋村和金秋壩村合并為三合村,等等。截至2005年12月31日,長沙縣轄16個鎮、4個鄉。
2008年,湖南省民政廳批準(湘民行發[2008] 8號):將長沙縣榔梨鎮韶光社區居委會劃歸芙蓉區東岸鄉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芙蓉區東岸鄉和長沙縣榔梨鎮的行政區域面積、人口、所轄社區居委會個數,相應增加和核減0.178平方千米(267.63畝)、0.19萬人、1個社區居委會,人民政府駐地均不變。
經濟概況
長沙縣改革開放30多來, 長沙縣致力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中已走在全省的前列。2008年,全縣完成GDP370.3億元,增長17%;完成財政總收入40.7億元,增長27.5%;完成工業總產值714.4億元,增長23.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3.3億元,增長31.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16887元和7885元,增長6.6%、20.9%。在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排名百強縣第37位,躍居中部第一。榮獲2008年度全國中小城市實力百強、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稱號,被列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
工業經濟高效發展。目前,全縣工業總量占長沙市三分之一,成為湖南省最大的制造基地;已經形成了以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覆蓋暮云、榔梨、干杉、江背、黃花、金井、安沙等七個鄉鎮園區的 “一區七園”產業布局,園區內聚集了LG、可口可樂、博世等17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三一重工、遠大、長豐汽車等國內知名企業;已經形成了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及家用電器三大產業集群,被省政府正式授予為“湖南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2008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26.7億元,增長20%。“一區七園”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606億元,增長25.3%。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三大產業完成產值428.6億元,增長34.9%。70家億元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60億元,增長26.5%。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72%,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交通狀況
長沙縣素有荊楚重鎮,湖湘首邑之美譽。境內既有撈刀河、瀏陽河、湘江三水通江達海,又有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架通連接國內外的空中橋 梁;107、319國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廣復線、長石鐵路縱橫交錯,貫通東西南北,水陸空連為一體,交通便捷,地理優勢明顯。
基礎建設
長沙縣10萬門程控電話與長沙市并網運行,日供飲用水10萬噸,日供電240萬度。 這里既是長沙市整體規劃中的衛星城,又是湖南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長沙縣的縣城,區位優越、政策優惠、環境優美、規劃合理、設施完備、交通便利、信息靈敏,是中外客商大顯身手的風水寶地。建區以來,已有300 余家境內外企業在這里投資興業,投資總額達130億元,均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縣城與開發區融為一體,顯示出了現代化城鎮的風采,幾年來,這里先后舉辦了全國百城市自行車賽、全國紙張訂貨會等一系列大型的活動,無一不被人們交口贊譽,其聲名已遠播四方。縣城的發展帶動了全縣城鎮的發展,暮云、黃花、江背、榔梨、金井等集鎮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全省甚至全國都小有名氣。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的村,其集鎮也初具規模。印山、黃垅、和平等村,那寬闊的街道,優美的環境,獨特的民居,醉倒了無數觀摩者。星羅棋布的小城鎮,展示出了一幅現代化農村的迷人風采。
旅游資源
長沙縣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有“三湘第一縣”之稱。 長沙縣旅游資源豐富,勢頭強勁。有眾多名勝古跡,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興故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故居、徐特立故居,如“六朝遺廟”(陶真人廟)、“十方叢林”(鐵爐寺)、“蓮經道場”(明月庵)、左宗棠墓;有景色宜人,山水秀麗的旅游風景區,如位于跳馬鄉的石燕湖,位于高橋鎮的白鷺湖,位于福臨鎮的影珠山等;還有享譽中外的豐富物產,如湘繡,金井茶葉,飄峰毛尖,春華奈李,東山辣椒,北山梅,谷塘鯉魚,回龍白鰱,金井皮革等,為長沙縣旅游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美好的前景。
長沙縣現有各類旅游單位22個,包括開元、明城兩家三星級賓館,名城國際大酒店一家五星級酒店,4家旅行社,16家規模較大的旅游景區(點);有兩條縣內旅游線路;有黃興、黃垅、石門為代表的9個”農家樂”示范區和一大批農家旅游點。全縣以”名人故里,都市花園”為特色,旅游形象在湖南東部地區宛如一顆耀眼的新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