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區位于湖南省東南郴州市中部,南嶺中騎田嶺北麓,轄11鄉3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826.8平方公里,總人口27.2萬。其中城區14平方公里,人口13.4萬;郊區812.8平方公里,人口13.8萬。北湖區雖為新置縣級區,但歷史悠久。自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郴縣始,區境一直為郴縣境域之一部分,是歷代郡、州、軍、路、府、區和縣治所在地、革命老區。1959年11月,從郴縣分出部分境域建立縣級郴州市。1995年4月,郴州地區撤地設市,原縣級郴州市改為北湖區。
北湖區是郴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又是湖南省政府確定的全省經濟發展戰略重點“五區一廊”的南大門。
行政區劃
北湖區轄4個街道、5個鎮、7個鄉、2個民族鄉:人民路街道、北湖街道、燕泉街道、下湄橋街道、石蓋塘鎮、華塘鎮、魯塘鎮、郴江鎮、萬華巖鎮、江口鄉、市郊鄉、同和鄉、保和鄉、芙蓉鄉、永春鄉、南溪鄉、大塘瑤族鄉、月峰瑤族鄉。
歷史沿革
北湖之稱起自何時,實難考證。但從有文字記載的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湖中觀賞叉魚時算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不過那時稱之為北湖塘。湖水面積僅有十余畝。
1949年10月7日,郴縣解放,由衡陽專區代管。11月,郴縣隸郴縣專區,升平鎮改為城關區。
1995年4月,撤銷郴州地區,設立地級郴州市;撤銷縣級郴州市,設立縣級北湖區,隸湖南省郴州。
地理環境
北湖區位于湖南省東南郴州市中部,南嶺中騎田嶺北麓,經緯度:東經112°41',北緯25°25'。
北湖區地形呈北東向長條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傾斜。最高海拔為南端芙蓉鄉境內的二尖峰,高達1654米;最低海拔為北部同和鄉大回灣僅135.2米。
地貌以山地為主,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地貌齊全。山地、丘陵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77.2%,崗地、平原面積僅占22.8%。境內嶺谷相間,沖壟溪河縱橫交錯,在長期內外營力的作用下,形成東、北、西三條斷續起伏的非脈狀山嶺和郴江、西河、魯塘三個谷地。
北湖區地形呈北東向長條形。最高海拔為南端芙蓉鄉境內的二尖峰,高達1654米;七姊石峰海拔1300多米,山地、丘陵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77.2%,崗地、平原面積僅占22.8%。
氣候特征
北湖區為大陸性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歷年平均太陽輻射量7550瓦/ 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時數1568.6小時,年平均氣溫17.8度,平均降水量1466.5毫米,年均降水日181.1天, 無霜期290天。西南山區氣溫、雨量,差異較大。
自然資源
北湖區內自然資源豐富。全區有耕地面積16.9萬畝,林地面積89.7萬畝。據不完全統計,有動物資源151 種,植物資源1251種。活立木蓄積量67.4 萬立方米, 立竹1511萬株。森林覆蓋率達59.8%。已探明的金屬礦藏有鎢、鉬、錫、鉍、鉛、鋅、金、銀、錳、鐵、銅等11種;非金屬礦藏有石黑、煤、砷、硫、鉀長石、瑩石、硅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崗石、粘土、瓷土等13種。其中,魯塘無定型石墨礦儲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被譽為“石墨之鄉”。
經濟概況
經濟總量平穩增長,產業結構持續改善。2009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43.5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4.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39142元,增長15.8%,按美元匯率,折合人均GDP5732美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6億元,比上年增長9.3%;第二產業增加值65.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72.52億元,比上年增長16.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3:45.4:50.3發展為4.1:45.4:50.5。
“三化”進程持續推進。全區完成工業增加值57.42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工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比重為40.0%;以花卉、茶葉、蔬菜為支柱的農業產業化不斷壯大,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總產值77116萬元,比上年增長17.1%;全區城鎮化發展進一步加快,城鎮化水平為81.25%,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為民辦實事圓滿完成。2009年全區30項省市為民辦事和9項區級為民辦實事工作任務順利完成,超額完成8項。全區128個行政村全部修通通村公路,率先在全市實行村村通水泥路;新建人飲安全工程14處,解決了8115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成功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為全區14754名60歲以上農村居民發放養老金122萬元;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助標準分別達到129.5元/月和66.5元/月。
勞動就業再就業工作力度加大。2009年完成新增城鎮就業人數9813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477人。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3.52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實行動態安置清零。完成職業培訓12294人,企業職工培訓5920人。年末城鎮登記實業率控制在3.8%以內。
科學教育
2009年末,全區共有普通中學28所,小學35所,幼兒園70所,中等職業學校13所。全區共有教職工6211人,其中普通中學教職工2151人,普通小學教職工1921人,幼兒園教職工1456人,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683人;全區共有學生89373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6220人,普通小學在校學生39396人,在園幼兒12223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11534人。全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初中入學率及畢業率均達100%。
文化衛生
全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56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影劇院2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8個。全年新建3個標準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送戲下鄉30場,新建農家書屋16家。文藝創作和演出活躍,成功開展了慶祝建國60周年“向祖國報告”系列主題活動。舉辦了“祖國頌、黨恩頌、北湖頌” 歌詠會;在區老干活動中心舉辦了美術、書法和攝影作品展,參展作品100多幅;承辦了郴州藝術節“和美北湖”和“神韻北湖”兩臺專場演出。 創作了一批具有較強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優秀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已經在省市區發表、展出或比賽中獲獎。劉樂生的作品《遺產》參加了全國十一屆美展,并在省藝術節獲優秀獎,劉樂生、劉德本、劉波、胡洪濤、任東年、郭瑞生、張安祥七位作者的美術作品參加全省優秀作品展,在省藝術節上孫純田的油畫《冷月》獲銅獎。舞蹈《架花橋》、《鬧耕》在市藝術節中獲金獎,舞蹈《荷包相送》、《飛得更高》,獨唱《星光下的叉魚亭》、小品《天使》在市藝術節中獲銀獎。
旅游資源
北湖山河壯麗,名勝眾多。位于城區的著名古跡義帝陵、劍泉是郴州悠久歷史的佑證。美麗的北湖公園,林木蔥籠,湖光閃爍,環境優雅,為人們理想的娛樂休息之所。郊區安和鄉境內的大型天然溶洞萬華巖,鐘乳林立,千姿百態。可與世界著名旅游洞穴媲美。西南的仰天湖草原風景區,風光獨特,四季景觀各異,是南方跑馬、游獵、賞雪、放風箏、搞滑翔的最佳去處。新近發現的大塘鄉仰天巨佛,頭枕山巒,高300余米, 身躺橫嶺,長3000余米,高高聳立在山巔之上,面向太陽升起的地方。站在距它10公里以外地段觀看,巨佛五官神態,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此外境內還有仙嶺水庫、四清水庫風景區,明代何孟春墓,七姊石等景點。
風土人情
漢族和苗族居住的習俗。流行于湘南和湘西一帶。
湘南的郴州、桂陽縣、臨武縣、嘉禾縣、宜章縣的漢族和湘西自治州所轄縣、市的苗族,往往同一姓氏聚族而居,不愿離開家族與異姓雜居,也不允許其他的姓氏來雜居。因此,一個村子或一個寨子多為一姓。如嘉禾縣的上宅村全是胡姓,行廊村全是王姓,鄺家村全是郎姓,郴縣的廖家灣全是廖姓,湘西的芷耳寨全是石姓,巖板橋都是龍姓,楊孟寨均為楊姓。
這些同姓氏的村子或寨子,多則數百戶、數千人,少則數十戶、上百人或數百人。此俗由血統部族之習俗演變而成。村子或寨子越大,人越多、勢力越強,一般說來,群體凝聚力強而堅固于發展有利。但往往引起村寨與村寨,此姓與彼姓的宗族械斗。不過,隨著社會發展與變遷,村寨出現雜姓混居,純而又純的單一姓氏聚族而居的格局逐漸打破。
節令飲食習俗。流行于湖南大多數地區,尤以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最甚。
立夏日,將整雞蛋煮熟,剝殼后加紅棗煮湯吃,叫“吃立夏蛋”。
湘南一帶,尤其是嘉禾、臨武、藍山、桂陽于立夏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或鴨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袋裝上,系于少年、兒童的前胸,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再剝去蛋殼將蛋吃掉。民間以為立夏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云“立夏吃蛋,石板踩爛。”
北湖區行政區劃一覽
人民路街道 轄:北湖路、國慶北路、人民西路、飛機坪、文化路、人民東路、萬花沖、東風8個社區居委會。
北湖街道 轄:解放路、建設里、孔家塘、升平路、桂門嶺、健康路、流星嶺、同心橋、城西9個社區居委會。
燕泉街道 轄:西街、和平路、燕泉路、龍泉、五里堆、燕南、燕北、駱仙、環城南路9個社區居委會。
下湄橋街道 轄:下湄橋、金橋、司馬洞、石頭峽、新泉、同輝6個社區居委會。
石蓋塘鎮 轄:石蓋塘居委會;白石嶺、小溪、五星、石蓋塘、光明、大溪、板田腳、萬壽橋8個村委會。
華塘鎮 轄:華塘、煤礦、茶葉場3個居委會;華塘、吳山、招旅、三合、石山頭、太排沖、塘昌、臘下、土坑下、大泉頭、南岸、塔水、油山、豪里14個村委會。
魯塘鎮 轄:魯塘、石墨礦2個居委會;太山里、太洞、水車洞、上魯塘、下魯塘、同祥、碧潭、天堂、冷水、蕉塘、前進、村頭、鯉魚灣、仁和、新屋背、阪附16個村委會。
郴江鎮 轄:商貿城居委會;三里田、漁場、下湄橋、同心橋、高壁、七里洞、梨樹山7個村委會。
萬華巖鎮 轄:安和居委會;禮家洞、新田嶺、大樹下、坦山、下塘、安和、下鳳、張家坪、雷大橋、增湖10個村委會。
江口鄉 轄:江口居委會;江口、楓木嶺、龍廣洞、新屋、竹枧水、功德嶺、高塘、上垅、下垅、白菊塘10個村委會。
市郊鄉 轄:銅坑湖、杉山嶺、歐沖、駱仙鋪、城前嶺、長沖、塘尾、槐樹下、海泉9個村委會。
大塘瑤族鄉 轄:大塘居委會;寬洞、大塘、渣梨洞、西江4個村委會。
同和鄉 轄:同和居委會;潮田、毛坪、同和、梨園、長廊、曹家田、年溪沖7個村委會。
保和鄉 轄:保和居委會;保和、花園、小埠、新華、大律、太白洞、宋家洞、長坪、乘馬坪、頂上10個村委會。
月峰瑤族鄉 轄:月峰居委會;月峰、十寺、黃花嶺、介木山、正沖、茶元、太陽、桃仁8個村委會。
芙蓉鄉 轄:芙蓉居委會;芙蓉、長源、廖家洞、桃源、屋場坪、羊頭嶺、安源、梨樹下8個村委會。
永春鄉 轄:永春居委會;紅花、瑞金、瑞豐、永春、青山、打鳥坳、才口水、田池洞、新竹山9個村委會。
南溪鄉 轄:南溪居委會;蔣家洞、長塘、自愿、紅星、粗石園、南溪、前途、東溪8個村委會。
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轄:涌泉、新塘沖、柏樹下3個社區居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