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衡陽市 >> 鄉鎮介紹 >> 臺源鎮 |
![]() |
臺源鎮 |
臺源鎮位于湖南省衡陽縣以北,距縣城13公里。1995年撤區并鄉,將原九龍鄉、福溪鄉、高真鄉、花灘鄉并入臺源寺鎮,更名為臺源鎮。 臺源鎮轄4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53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6744人。臺源歷史悠久,風景秀麗。臺源有古寺,宋咸淳之年(1265)建,舊址現為臺源中學校舍。又因地屬高丘,形如高臺,位于蒸水之濱,故有臺源寺之稱。境內席善嶺曾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的石斧、石鑿等文物收藏于縣文化館。鎮東道子坪,1976年發掘晉代古墓一座,內有銅馬、銅人,現收藏于衡陽市博物館。鎮南九里渡,有石砌大橋橫跨蒸水河上,名“永興橋”,橋北有小街,名曰九里渡,街景映于河中,交相輝映,可謂水上樂園。 清同治《衡陽縣治》載李隱《夜行九里渡》詩曰:“日暮輕煙起,溶溶水一彎。馬知歸去路,月照舊山來。野浦灘聲細,荒林樹影閑。行投僧寺宿,燈火認禪關。”臺源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蒸水自北向南流入境內,沿河兩岸,地勢平坦,土質肥沃。主產稻谷、鮮魚,被譽為“魚米之鄉”。臺源盛產烏蓮,以其籽粒飽滿,粉而不膩,營養豐富,潔白味美而著稱于世,被列為歷朝貢品。傍依蒸水,省級公路西界路穿境而過,水、陸路發達,電話“村村通”,農電改造全面完成,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很快,小城鎮基本功能和品,味得到很大的提升、一個集文化、教育、商貿、生活小區和工業生產小區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小城鎮已初具規模。 行政區劃 臺源鎮轄臺源、慶明、演陂、云峰、塔橋、柳樹、寺山、群英、向陽、東湖、橫興橋、臺九、九市、龍福、九樂、魚形、九垅、司林、愛民、長青、東升、磚塘、東莊、朝陽、愛國、建設、柞木、盤湖、福溪、白鴿、高市、大井、兩江、永明、八拱橋、利民、花灘、永寧、聯興、石砌、花江、陳安、金獅、大江、貫山、長塘、古堂、光興48個村,538個村民小組,56755人。 區位優勢 臺源土地肥沃,物阜民康。可謂魚米之鄉,更以盛產烏蓮著稱于世,因其籽粒飽滿,粉而不膩,營養豐富,潔白味美而被列為歷朝貢品。改革開放后,臺源人努力創業,積極打造湘蓮品牌,使得臺源成為中國最大的蓮子交易市場之一,年產量達1000噸以上,產品遠銷港澳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際市場。 自然資源 臺源地勢平坦,風景秀麗,馬鞍峰挺拔巍峨,形如馬鞍,初晴天氣,云蒸霧繞,或是彩虹相連,令人驚嘆;賢陂塘波光粼粼,一碧萬頃,水鳥振翅,金鯉躍水,構造成一幅完美的水上樂園圖,更是避暑、垂釣的理想之處,蒸水河自北至南穿鎮而過,河西岸物產豐富,植被茂盛,被人們稱為綠色走廊,吸吸著各地觀光游玩的客人。 鄉鎮建設 臺源鎮人民政府位于臺源鎮蒸源路30號,共有干部職工79人,其中黨政班子成員14人,鎮政府下設黨政辦公室、財政所、民政辦、企業辦、計生辦、信訪辦、綜治辦等機構。臺源鎮黨委政府按照中央“三農”政策精神,緊緊圍繞“興工強農,開放帶動”這一思路,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品牌優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努力擴大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先后引進開發出五鑫紙業、酃淥酒業、花灘河壩電廠、東莊鋼球廠、賢陂塘珍珠養殖場、龍生湘蓮有限公司等名星企業,實現了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城鄉居民增收加快。另外,鎮計劃生育工作連續11年被評為市縣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連續6年被評為市先進單位。臺源鎮改革開放以來在鎮黨委、政府帶領臺源鎮人民苦干實干,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取得了輝煌成就。臺源鎮企業平均每年產值過億元,完成稅收180多萬元,糧食總產達4800萬公斤,農民人平純收人4000余元。農副產品臺蓮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年均種植面積5000余畝,年產蓮子1500余噸,吸納農村、城鎮剩余勞動力5000余人,計劃生育、科技、文化、體育、廣播、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層黨支部建設和村民自治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臺源鎮黨委政府按照中央“三農”政策精神,緊緊圍繞“興工強農,開放帶動”這一思路,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品牌優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努力擴大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實現了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城鄉居民增收加快。另外,鎮計劃生育工作連續11年被評為市縣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連續6年被評為市先進單位。 特色產業 臺源鎮引進湖南旅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臺源成立分公司,規模流轉土地1180畝,投資1000余萬元,結合湘西旅游環線打造集立體觀光農業與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大型生態農業基地。已栽種青花椒等各類林木、花卉15余萬株。基地每年僅租金收益就達65萬元,還可解決固定工人60余人務工,季節性用工200人(多為“4050”人員),僅此一項社區農戶人均就可增收近400元。青花椒基地現已達280畝,年產值40萬元。青花椒味感香麻,市場前景較好,每年可實現純利潤30萬元,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務工人均增收100元。 臺源鎮蔬菜基地有30多年的種植歷史,面積達5000余畝,是衡陽及周邊縣、市蔬菜供應的重要基地,是衡陽萬畝優質無公害蔬菜基地。蔬菜基地內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氣候、水質、土壤適合蔬菜生長,常年種植2—3季蔬菜。臺源鎮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對蔬菜基地農業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完善,極大地改善了蔬菜基地的生產條件,提高了基地蔬菜優質無公害指標。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每畝蔬菜可增收400—500元,基地村民人平可增收400元左右。 2003年,臺源鎮修建了40畝標準化獺兔養殖基地,基地養殖籠位已發展到2萬個,年出欄商品兔5萬只,存欄量位居新津縣第一。2007年朝陽村注冊成立了朝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由企業與社區聯合成立了獺兔專業養殖協會,注冊了“臺源袁山牌獺兔”商標,建立了示范園。示范園占地108畝,總投資920萬元,獺兔養殖籠位達3萬籠,存欄數達6-7萬只,年出欄商品兔12萬只,年出欄生豬1500頭,實現年產值1千萬元以上。 臺源鎮土雞示范園可解決社區200名勞動力就業,實現年人均增收1萬余元,實現村級經濟收入年增收15萬元。利用沼氣技術解決環境問題,同時獲取清潔能源,實現示范園內種養結合的有機循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顯著。臺源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臺源朝陽村建成了占地110畝的標準化土雞養殖基地,建成標準化雞舍100余棟,常年存欄商品雞30萬只,年銷售“牧山生態土雞”150萬只以上,雞苗200萬只以上。在養雞合作社的帶動下,400余戶農戶從事生態雞的養殖,戶平增收5000余元。臺源鎮生態雞養殖基地已經擬定了中長期發展計劃,正朝著實現產值1億元,帶動農戶2000戶,建立“生態土雞”養殖帶的目標奮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