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婁底市 >> 鄉鎮介紹 >> 斗笠山鎮 |
![]() |
斗笠山鎮 |
斗笠山鎮位于漣源市的東大門,東與婁星區石井鄉接壤,南與水洞底鎮,西與楓坪鎮,北與石馬山鎮、渡頭塘鄉毗鄰,下轄斗笠山、甘溪兩個管理區,40個行政村,444個村民小組,3個居委會,總人口五萬余人。有學校23所,其中中學3所。境內交通四通八達,寧漣公路貫穿全鎮,斗水公路和婁漣高等級公路西面延伸。全鎮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32253.9畝,其中水田19282畝,旱土12971.9畝。 行政區劃 轄:七一、紫馬鋪、香花臺、方塘坪4個社區;香花、金鈴、天井、大治、碧林、惠民、石壩、紹元、明鏡、方八、祖保、興家、言忠、石塘、東界、增家塘、坑田、盛家沖、洞里、云盤、槐元、臺上、黃港、豐瑞、甘溪、沙坪、柏樹、自耕、熊家、大樣、禾管、甘泉、高塔、馬白、托里、花萼、建設、白峰、杉元、塘溪40個村委會。 經濟狀況 堅持“工業興鎮”戰略,充分發揮煤炭資源優勢,不斷做優做強煤炭支柱產業。全鎮現有各類工業企業110多個,其中煤炭生產企業23家,年產煤80萬噸,產值達4.6億,年創稅利4000多萬元。合理有效開采資源的同時,狠抓煤炭精細加工增值,大力扶持湘中焦化、順達洗煤、安立煤業、大華洗煤等煤炭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和發展壯大。同時,大力發展地面企業,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全鎮現有年稅收超過100萬元的企業11家,超過300萬元的4家。 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工支農”方針,2006年共投入300多萬元用于“三農”工作,從而使農業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保證農民增產增收。一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整修了山塘、渠道、河壩等水利設施,為農業發展增強了后勁。二是連續3年每年投入30萬元用于養豬業的發展,著力培育養殖大戶和發展養殖基地。目前,已建立柏樹、托里、塘溪等6個基地,發展了210個養豬專業大戶,每年出欄生豬約30000頭,為打造湘中養豬強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大力發展種植業,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建設經果林基地,建成了天井烏梅、石壩葡萄、托里柑桔等基地。同時因地制宜,通過對優質良種進行補貼和對規模種植戶進行獎勵,大力發展玉米種植,2006年玉米種植發展到10000畝,畝產玉米達300公斤。四是著重農民的知識培訓,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培訓專業技術,提高農民的農業科普知識和種養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招商引資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確立了“招商啟動、引資促動、項目拉動、產業聯動”的工作思路,把招商引資作為又快又好發展的突破口,立足新起點、快節奏、高質量,著力引進大項目、貿易加工型項目、高附值項目,促進了工業由資源型向加工型轉變,地下企業向地面企業轉變,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引資400萬元在天井、馬白新建的2個新型環保建材廠,已建成投產,年產值可達600萬元。匯源焦化城鎮煤氣化工程項目引資4.2億,年產焦煤60萬噸,年產值將達10億,現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由臺商投資16億元,年產水泥300萬噸的臺灣國產實業水泥項目已正式簽約落戶,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 社會事業 在工農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全鎮統籌兼顧,協調一致,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搭建了社會和諧的大平臺。一是城鎮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緊扣“擴容提質,凈化亮化”的要求,投資300萬元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對主街道進行降坡硬化,改造與綠化了人行道,安裝好了路燈、下水道,新建了一個垃圾填埋場;投資18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11200平方米,集工業品、生產資料、日用品和農產品批發于一體的綜合大市場;投資800余萬元新建了日產5000噸的自來水供應系統;鎮機關辦公樓擴建工程也進入了施工建設階段。二是通村公路質量大為提升。鎮財政通過以獎代投的方式,每公里補助5萬元,計劃3年內將全鎮村級公路完成水泥路面硬化,現已投資1000多萬元完成了80%以上,解決了部分群眾長期來因交通閉塞、行路艱難、生產生活起居條件差的“老大難”問題,縮短了老百姓與外界的距離,為群眾架起了致富金橋。三是有線電視全面開通,農村電網全面改造。四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五是農村社會綜合保險事業得到重視和加強。全鎮參保人數36171人,參保率達92.7%,共為農民解決醫療保險經費150多萬元,有效地解決了部分農民因病致困、因病返貧問題,農民醫療得到了有效保障。六是文教衛事業協調發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完善,投資100萬元的計劃生育服務所和鎮文化樓已經批準立項,即將開工建設。投資320萬元,共5000多平方米的鎮中心校等教學設施已開工。衛生院服務質量有了提高,服務態度明顯改變。七是其它各項社會事業齊頭并進。武裝、國土、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