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益陽市 >> 鄉鎮介紹 >> 樂安鎮 |
![]() |
樂安鎮 |
樂安鄉位于縣境西南端,周邊鄉鎮有梅城、栗林,并與新化縣、漣源市接壤。境內山多田少,伊水流經鄉境。有水田31474畝,旱土15 822畝,林地70821畝。在滂潭、大禾、馬井、團樂等村,有豐富的高品位膨潤土、 海泡石、白云石、二氧化硅等礦藏。 行政區劃 下轄村:樂安村 樂揚村 建豐村 樂橋村 樂興村 樂高村 樂余村 樂華村 樂群村 建中村 建文村 建石村 建華村 伊東村 伊北村 伊南村 伊水村 團安村 團民村 歷史沿革 解放前,樂安稱柳林堡,經濟基礎較好,素有“一珠海,二伏口、三田心、四柳林” 之說。解放后屬安化縣第九區;1958年成立樂安人民公社,轄樂安、浮青、思游、栗 林4個鄉;1961年分為樂安、栗林、浮青、思游4個公社;1984年改稱樂安鄉;19 95年撤區并鄉,將樂安、浮青、思游3個鄉合為樂安鄉。鄉政府設樂安橋。 經濟建設 1996~2000年,先后由熊必昌、張范民、簡席珍任黨委書記,盧本清、龍漢 凡任鄉長。現任黨委書記羅必勝,鎮長譚喜群。1995年撤區并鄉后,該鄉合理調整產業結構,致力科技興鄉,全鄉有科技示范基地8個 ,科技示范村4個,市、縣、鄉三級科技示范戶2000多戶。鄉農科教中心為省級示范 單位。1998年3月,樂安鄉被定為省級科普示范鄉。2000年,全鄉農、林、牧、漁 總產值4839萬元,工、商、運、建等38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48元;糧食總產量 34886.5噸,牛飼養量1604頭,生豬飼養量46120頭,水產品產量71噸。 經濟發展突現思游烤煙、樂安陶瓷、浮清金桔三大品牌。樂安是安化的烤煙大鎮,每年的烤煙產量占全縣的一半以上。最高年份產烤煙9000擔,煙農收入600萬元,創稅收80萬元。2002年產烤煙6000擔,創稅收50萬元,煙農收入240萬元。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清朝中期就已出現專門的作坊。目前,全鎮共有大小陶瓷廠15家,上規模的有5家,每年可接納農村勞動力400多人,年創稅收60萬元。各陶瓷廠家主要生產工業陶瓷、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建筑陶瓷、生活陶瓷等5大系列的品種。三鑫陶瓷廠的小藥瓶遠銷江西、內蒙、西藏;小食品壇罐,暢銷三湘大地。浮清金桔久負盛名,現有3個園藝場,柑桔6萬多株,年產柑桔80萬斤,遠銷東北三省,出口韓國、加拿大等地。 勞務輸出頗具特色。勞務輸出行業化,主要集中在有傳統技術優勢的建筑、制稱、制桌球方面,同時,勞務輸出開始組織化,主要由華夏建筑有限公司牽頭組織輸出。現在制稱和制造桌球臺的樂安人遍布全國各地,山東、內蒙、北京、浙江等地都有樂安人的加工廠。據統計全鎮現有外出務工人員1.5萬人,勞務收入達1300萬元以上。 糧食生產 全鄉有稻田31474畝,旱土15822畝,糧食生產歷為 大宗,主產稻谷、紅薯、玉米。60年代,改單季為雙季,畝產由150公斤增至250~ 400公斤。80年代,大力推行雜交稻,畝產超過500公斤。90年代末,由于大批勞力 外出打工,雙季稻和旱糧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并有部分稻田改種經濟作物,常年糧食總產徘 徊在3萬噸左右。 經濟作物 80年代初實行農村承包責任制以后,政府引導農民大力發展 經濟作物,以增加農民收入。其時,思游已大面積發展烤煙,最高年份產煙13000多擔 ;浮青重點發展柑橘,橘園面積達600畝,常年產量400多噸,產品銷國內外,現仍有很 多農戶有成片柑桔林。而樂安團云界上積極種植烤煙,最高年產量達4000多擔。 鄉鎮企業 撤區并鄉前,思游鄉僅有一家茶廠和數家手工造紙廠。樂安的 建筑業、陶瓷業在全縣小有名氣。浮青的鄉辦企業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70~90年代 ,浮青先后擁有鄉辦茶場、林場、酒廠、柑園、煙花材料廠、花炮廠、食品飲料廠等14家 鄉辦企業,年收入多至500多萬元,并有村辦、聯辦和個體私營企業500多家。但隨 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浮青僅存3個鄉辦柑橘藝園場,1個食品飲料廠,4個村辦柑橘園工 藝場,其余企業不復存在。 基礎設施 原樂安、思游、浮清三鄉合并后,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基礎建設卓著輝煌。先后開通了樂安、浮清、思游三個管區的程控電話和移動通訊發射塔,硬化了樂安、思游、浮清三個集市和部分樂山公路。各中小學共修教學樓、宿舍樓20棟,總面積2.4萬平方米,并投資近千萬,建好了鎮中學體育館,鎮衛生院門診大樓,硬化了鎮街兩側行人道,完成了鎮區亮化工程,綠化了鎮區兩個中心廣場。同時,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爭取并完成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程,共修建渠道187條,總長度61000米,整修了204口山塘,3060米公路,受益農田面積達22000畝,占全鎮農田總面積的70%,7000多畝冷浸田成為豐產田,5000多畝天水田旱澇保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