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岳陽市 >> 鄉鎮介紹 >> 新市鎮 |
![]() |
新市鎮 |
該鎮地處汨羅市城區東部,107國道縱貫南北,S308汨新路與京珠高速路汨羅連接線橫穿東西,武廣高速鐵路汨羅東站就建在該鎮。使新市鎮成為了交通樞紐地。汨羅江繞鎮而過。距岳陽73公里,長沙71公里。截止2003年底該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轄10個村委會,1個社區,總人口2.5萬余人。 該鎮已探知的地下資源有數十種,其中以高嶺土、花崗石,河沙儲量最大,是化學、建筑、建材等行業的重要原料。
行政區劃 轄:老街社區;團山、新書、合心、八里、新橋、新利、團螺、福興、元宵、叢羊10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該鎮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1078-1085(北宋元豐年間)設新市坊;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置新市鎮,次年設新市巡檢司;1855年(咸豐五年)設新市局;1912年(民國元年)改局為新市鄉;1949年恢復新市鎮;次年升為鄉級鎮;1958年新市與團螺鄉合并建星火公社,后改名為新市公社;1984年3月,該鎮升為縣城鎮,且廢社建新市鄉;1992年10月,鄉鎮合并為新市鎮。從北宋設新市坊以來,這里就商賈云集,經濟繁華,物阜人豐,建有鐘州、禪院、石板街、木板樓、三街九巷十碼頭,素有“小南京”之稱。 自然氣候 該鎮地處亞熱帶,屬典型的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年降雨量345.4毫米。年均相對濕度81%,年平均光照時數為1714.9小時,無霜期263天左右,氣候溫暖,四季分明。 基礎設施 截止2003年底,該鎮有林業用地3869畝,森林覆蓋率達46%,有小(一)型水庫兩座,小(二)型水庫13座,水利設施日趨完善。自來水廠日供水量達90000噸。地處汨羅江之南,境內有湄江河等河流,水系發達。 產業經濟 該鎮經過近幾十年來的飛速發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經濟結構日趨合理,截止2005年底,形成了再生資源收購加工、造紙家俱生產、五金交電、電線電纜、鞋楦鞋模、建筑業和農副產品加工七大支柱產業。其中團山花園再生資源大市場是全國三大再生資源市場之一。 截止2005年底,共有各類再生資源收購、加工戶500余戶,一般納稅人21家,各業主經營各類廢舊塑料,金屬回收、加工,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年稅收4000多萬元。 2006年該鎮建立了以銅材鋁錠、塑膠料為主要產品的再生資源加工工業區。2006年引進項目58個,占地2800畝,總投資達21.5億元,到位資金9億元,其中投資規模過億元的項目8家。 目前新市鎮已基本形成了七大產業。一是以中南再生資源交易中心市場(又名團山花園市場)和汨羅工業園為龍頭的循環經濟行業。新市鎮循環經濟產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目前全鎮有2500多戶近8000人從事該行業,交易市場已被列入全國循環經濟試點。汨羅工業園規劃涉及新市鎮5個行政村近15平方公里,從2003年建園至今,已征用4600多畝,已入園企業32家,從業人員3500多人,2007年園區內企業年利稅2.69億元。二是以汨江紙業、長盛紙業為龍頭的造紙業,三是以現代家具為龍頭的家具制造業。四是以東區建筑、新興超薄石材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建筑、建材業。五是以省生活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金一科技油脂加工為龍頭的農產品種養加工業,六是以天樂賓館、飛賓酒樓等為龍頭的餐飲、娛樂業,七是以叢發物流、遠大物流為主體的貨物運輸業。這些產業的發展,不但消化了我鎮的勞動力資源,還吸納了2萬多外來務工創業人員。2008年,新市鎮(不含園區企業)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6000萬元,比上年增長50.8%,其中工業總產值達190906萬元,比上年增長28%(規模工業總產值111124萬元、規模以下企業工業總產值79781萬元),新增規模工業8家(共17家),固定資產完成2854萬元,農業總產值13000萬元,第三產業總產值達62000萬元,實現稅收6.79億元,財政收入達2784萬元。 新市鎮是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所在地、省級重點小城鎮建設示范點。全鎮共有10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常住人口26105人,流動人口2萬多人,有市級部門單位、駐鄉單位、部門派出機構、企業廠礦單位430余家,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3800多畝。2008全鎮人平可支配收入6100元。近幾年來,新市鎮黨委、人大政府狠抓大辦工業、招商引資、向上爭項目,大大的推進了新市鎮新型工業化的進程,新市鎮的各項工作年年被汨羅市市委、市政府評為三個文明建設紅旗單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