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株洲市 >> 鄉鎮介紹 >> 大障鎮 |
![]() |
大障鎮 |
大障鎮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南部邊陲,距城區31公里,東連泗汾鎮,船灣鎮,南接攸縣,賀家橋鎮,是醴陵市八個中心集鎮之一。大障鎮現轄16個村和4個居委會,該鎮443個村民小組,共12366戶,總人口50180人,總面積110.3平方公。大障鎮是原醴陵“南四區”革命老區,戰爭年代,涌現了洪旺申、楊從龍、楊海波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后代,于1996年建立了“醴陵南四區”蘇維埃革命紀念館,已成為紅色教育基地之一。 醴陵市轄鎮。1950年為第五區,1951年為第七區,1955年改稱大障區,1956年為大障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8年建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31公里。面積65.6平方公里,人口3萬。轄白果洲、大障、鹽山、朱潭壩、江邊鋪、雙峰、泡塘、雙橋、若口、柴沖、新鵝、羅夾口、虎形坡、柞子塘、麥田灣、雙龍、木斗、荷花、東江、新陂、石沖、新聯等23個村委會和慶賀、濱河、礦區3個居委會。礦藏有煤、鎢、鉛、鋅、黑泥、陶泥等。建材、造紙、煤炭業發展較快,為市南部新興工業城鎮。農業主產水稻。特產辣椒,為省重點辣椒出口基地。 大障鎮是丘陵地形,周邊的農民都是種水稻,但你可以在沿途可以看到許多田地都有些荒蕪,長滿了雜草�;緵]有什么工業,所以污染也不是很重,主要的污染來源是生活垃圾,大障鎮旁邊有一條河流,水質基本還過得去,但里面都是生活垃圾,估計幾年前還可以下河游泳,現在不行了。偶有鴨子在河面上覓食,倒是一幅怡然自得的圖畫。 大障鎮位于素有“瓷都”、“花炮之鄉”之稱的湖南省醴陵市,,東連泗汾鎮、船灣鎮,南接攸縣、賀家橋鎮,是西南部的交通樞紐,也是醴陵市西南部的經貿中心。 大障鎮山峻水曲,風物宜人,年平均氣溫11.9攝氏度,雨水充沛,光熱充足,大障鎮前有天華臺、明月峰,后也五鳳、龍龜諸山,層巒疊嶂,蜿蜒曲折,氣勢磅礴,形如屏障,故名大障。大障人杰地靈,人才輩出,特別是國民革命時期,大障人民前仆后繼,流血犧牲,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大障成為醴陵市“南四區”革命的中心,從“馬日事變”到新中國成立,大障鎮被民政部門追認為烈士的就有400多人。集鎮境內全省文明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并有蘇維埃革命烈士紀念館供后人瞻仰,是醴陵市著名的紅色旅游區。 因為日照時間充足,雨量充沛,自然環境適宜等特點,大障鎮物華天寶,名優特產很多,其中辣椒、生姜、絲瓜、茶葉、茶油等尤負盛名。大障辣椒以形如羊角,鮮紅透明,肉厚籽小,味美湯紅,辣中有甜而被譽為“玻璃椒”,馳名中外。生姜年產量有30萬公斤,年產值六十多萬元。還有以早熟絲瓜為主,以苦瓜、豆角等為補充的1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產品遠銷浙江、廣東等地。 大障鎮擁有中國鞭炮業三強之一的神馬花炮有限公司,年產量80萬箱,產值8000萬元,產品遠銷歐、美、日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大障鎮礦產資源豐富,有無煙煤、硅火泥、陶泥、紅顏料石等,其中尤以煤礦資源豐富,有開采量10萬噸/年,能開采100年的煤礦儲存量;還有取之不盡的石灰石英鐘原材料。 改革開放以來,大障鎮邁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建鎮以來,該鎮人民銳意進取,艱苦創業,經濟工作和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在城鎮建設上,大障鎮銳意進取,現有工業品市場正籌建開發。整個工業品市場建設面積3500平方米,處于鎮區中心地段,現準備建設工業品交易大樓,能容納攤位500多個,交易額預計可達5000萬元,是該鎮最繁華最理想的經商重地。 大障鎮還擁有年產量20—50萬噸的醴陵市第二水泥廠,現正準備整體轉讓。碧水藍天,山川秀美,政通人和的大障,熱忱歡迎各路客商前來投資、興業、發財!鎮政府將提供用地,稅收、水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該鎮建鎮18年來,堅持環境建設、經濟建設,城鎮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F在大障鎮區建設面積已達2.5平方公里,集鎮總投資近億元,公共設施投資500多萬元,年集貿交易額5000多萬元。在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的同時,保證了環境建設,城鎮建設的同步發展�,F在大障鎮區交通便利,鎮容鎮貌規范,是醴陵市整體最規范的衛生城鎮之一。 本著“追求現代功能,鮮明地方特色,建設最適合人生活的生態小城鎮壓”的理念,從建鎮至今,堅持了科學的集鎮建設管理辦法,按照“人民城鎮人們建”的原則,將土地開發的資金,全部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去,重點抓小城鎮的亮化、美化和綠化工作,使鎮區的配套設施基本完善。從1995年開始,該鎮成立了城管隊,對城鎮嚴格依法依章進行管理,城鎮面貌日新月異,一個逐步走向文明、發展、富強的小鎮屹立在了世人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