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株洲市 >> 鄉鎮介紹 >> 清水江鄉 |
![]() |
清水江鄉 |
清水江鄉位于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南端,與兩省(湘、贛)三縣市(萍、攸、醴)交界處,面積53.8平方公里,人口2.4萬人,轄文山、增加灘、國強富、清水江、楊木檔、荊村、界陂、垅塘、東山16個行政村,214個村民小組,5694戶,鄉政府駐壁潭。距城區25公里,緊鄰106國道,交通便利。全鄉物產豐富,經濟活躍,是醴、攸,萍邊界商貿的交易中心,支柱產業有服裝、建材、竹木加工、建筑裝飾。全鄉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條件優越。 醴陵市轄鄉。1949年屬第三區,1950年屬第四區,1951年屬第六區,1956年為清水江鄉,1958年屬清水江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31公里,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4萬。鄉政府駐橋頭。轄響塘、楊木當、垅塘、躍進、龍家、增家灘、荊村、東山、軋塘、文山、秧田沖、國強富、佳村、井頭、清水江、界陂16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稀硝酸、草酸、鞭炮、水泥制品、皮革制品等廠和水力發電。農業主產水稻。是外貿出口生豬基地之一。 該鄉物產豐富,經濟活躍,是醴、攸,萍邊界商貿的交易中心,支柱產業有服裝、建材、竹木加工、建筑裝飾。該鄉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條件優越。 命名由來 以河流名稱直接命名。清水江鄉在醴陵市的東南部,鄉政府駐地橋頭,距市區31公里。其境內“鐵水支流清水江,因水色清澈故名。鄉、社以江命名”。這說明歷史上鐵水支流清水江兩岸,植被豐富,生態環境較好。 文明歷史 清水江下游的梯級水電開發,使得沿岸天柱、錦屏兩縣的白市、遠口等8個鄉鎮將成為淹沒區或施工區————這條靜靜流淌的美麗河流即將不可避免地改變容顏,而它千百年來滋養和積淀的瑰麗文化也將因搶救性的勘探和發掘,漸漸拂去歲月的塵埃,向世人展現其絕世風采。 2004年八、九兩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湖南五凌公司委托,組織專業隊伍對境內托口、天柱、掛治三個電站施工區及水庫淹沒區進行了文物調查、勘探工作。“這僅是一次摸底性的初探,然而發現是驚人的。”考古調查組成員掩不住興奮。 通過調查勘探,落實處在淹沒區范圍內具有重要歷史和文物價值,需要進行保護和搶救的古代遺存共222處。其中史前遺存11處,戰國秦漢遺址1處,宋明時期遺址2處,宋墓1座,民居、廟宇和宗祠25處及大量明清橋梁、碑刻、古渡、古井等遺存。 經濟發展 清水江鄉位于醴陵市東南邊陲,東與江西萍江市交界,南與攸縣相交,鄉域面積為53.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比較偏 僻。2005年行政區劃調整后,該鄉現轄9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人。雞清公路是清水江鄉政府的主干道,從泗汾雞公嶺到清水江,全長7.229公里,屬于縣道雞馬公路(泗汾雞公嶺至沈潭馬坡里)一段,該路段是清水江鄉連接城區的主要通道,為全鄉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命線,涉及沿途企業產品運輸和1萬多人的日常出行,交通作用異常重要。但由于多年來雞清公路超負荷承載,路況日益惡劣,多年來已經成為制約清水江鄉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質量提高的瓶頸。為了促成這條經濟生命線的硬化改造,清水江鄉幾屆政府一直在努力爭取開工建設,市委市政府領導曾多次現場視察,指示有關的單位盡快進行硬化改造,并積極爭取省、株洲市政府部門的支持,落實了雞清公路改造方案,計劃改造里程7公里,總投資320萬元,按照株洲市公路方面給予補助,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地方鄉政府組織捐助的方式落實資金,分解任務。 為使雞清公路早日動工,同時保證在施工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施工環境,清水江鄉黨委、政府狠抓宣傳動員,強化責任落實,靈活組織資金,開展資金籌措座談會,在社會各界有力支持下,積極籌集資金工程啟動前自籌資金即已到位。10月中旬雞清公路改造工程全線啟動后,為有力推動雞清公路的施工進程,清水江鄉政府成立專門道路建設指揮小組,積極與船灣、泗汾等相關鄉鎮進行協調,花大力氣對施工環境進行清理整治,嚴厲打擊強買強賣行為,為道路順利施工營造了良好的施工氛圍。目前工程進展迅速,全部工程可在年底前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