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株洲市 >> 鄉鎮介紹 >> 太湖鄉 |
![]() |
太湖鄉 |
鄉鎮概觀太湖鄉位于湖南省株洲縣南部,地勢東高西低。東與攸縣、醴陵毗鄰,南臨磚橋鄉,西接平山鄉、磚橋鄉,北連淦田鎮,中國鐵路南北大動脈京廣線經過境內。距縣城50余公里路程!距古建寧遺址僅5公里總面積128平方公里,總人口2萬人,鄉人民政府駐桐子坡。2005年6月6日株洲縣政府批文同意太湖鄉與長沖鄉合并為太湖鄉。 行政區劃 太湖鄉現轄九獅、桐梓、黃花、長形、果田、永豐、永福、水庫、太湖、鳳形、龍門、洪塘、清塘、滿塘、鄧家、李家、茨塘、泉龍、周家、太安、黃泥、花沖22個村委會,229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境內有段谷地較寬坦,當地人叫“湖”,名大潮沖。又因當地土語“大”、“太”不分,遂書寫成“太湖沖”。原屬湘潭縣,1959年劃入株洲市郊區,1961年為太湖公社,165年劃入株洲縣,1968年并入淦田公社,1984年改太湖鄉。原長沖鄉原屬湘潭縣,1959年劃入株洲市郊區,1961年為長沖公社,1965年劃入株洲縣,1984年改鄉。2005年長沖鄉與太湖鄉合并設立新的太湖鄉。皮影戲曾是太湖鄉人民絕活,只因受戰爭年代影響而失傳。 自然條件 太湖鄉氣候溫和,土質肥沃,多壟田,境內適合種植水稻、玉米、高粱等農作物!適合栽培 南竹、國外松、衫木等植被。農業主產水稻,盛產茶油,兼產竹木、藤茶。海拔860m的高峰(軍山)是境內最高山,高峰也是株洲縣、攸縣、醴陵市三縣交界處。佛教的君山古寺屹立在山頂上,每逢月初、十五前來燒香的人絡繹不絕。全鄉現有小Ⅰ型水庫2座,小Ⅱ型水庫11座。下石沖水庫、太湖水庫(圖)是該鄉最具有特色的水庫!十八道彎的山路、水中山頗有日月潭景觀。 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石灰石、釉泥、鐵、陶土、金等。 經濟發展 太湖鄉經濟發展迅速。近年來,全鄉堅持“經濟工作總攬全局”的發展目標,積極招商引資。逐步建立了水泥廠、壓件廠、機磚廠、竹器加工廠等建材、機械、機壓等加工工業。鄉內集市貿易活躍,有歷史悠久的桐梓坪市場,還新建了果田市場、春風市場。在省道1815線(現S211公路)旁新建了太湖春風小區,該小區是一個上規模、上檔次、有特色、有影響的新型集鎮。小區內共有100個門面,水電設施齊全(境內有一條長1公里、寬12米的水泥大道)。 小區內有機磚廠、壓件廠、加油站等新建企業。現在準備建一個高標準、高檔次的貿易市場。太湖鄉在區內有一系列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鄉上與村、組已簽訂了3處約150畝地的有關用地合同,由政府出錢補貼1000元1處給村組。 凡來太湖投資的單位和個人占地費用一律免費,隨到隨時可辦好手續,并對引資者給予獎勵政策,凡在鄉境內引進一個項目或資金,由鄉上對引進者按土地出讓金或承包費、租賃費的10%給予獎勵,投資額按0.3%。 頭三年一次性獎勵按入庫稅收的8%,計算到人。 太湖鄉現已基本形成以鄉村企業為主導,種、養、工、商協調發展的鄉村經濟小城鎮興起的新格局。新合并的長沖鄉為株洲縣黑山羊養殖基地。鄉辦企業長沖養鹿場酒廠擁有固定資產500余萬元,年創利稅300余萬元,并設有一人工養鹿場,鄉財政收入110萬元。合資合作主要項目:竹木加工、茶油開發及精加工、百合定購、藤茶開發、藥材種植、黑山羊養殖、鹿茸酒廠的擴大及產品開發。 2006年總投資60億元的正負800千伏株洲直流換流站落戶太湖鄉與淦田之間的丁家老屋,此工程計劃于2014年建成,此工程是縣境內投資最大的工程!也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重大項目之一! 基礎設施 太湖鄉現有鳳形幼兒園、果田幼兒園等2所幼兒園,現有春風完小、太湖中心小學等數所小學,長沖中學、還有一所建校較早的太湖中學。 網吧、茶吧、溜冰場、酒店等新型休閑、消費場所與日俱增。手機、有線電視、電腦(ADSL寬帶網)、空調、冰箱、轎車等高科技產品正“流向”各家各戶。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柏油路、水泥路、正迅速覆蓋全鄉~ 省道S211線、縣道太長線貫穿全鄉,2008年由政府出資已修建成5米寬的水泥大道,現以建成通車。 農業發展 株洲縣太湖鄉自去年實行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后,確定了以發展西洋南瓜生產為主的無公害蔬菜1120畝,農民改制積極性空前高漲。為解決蔬菜銷售難的后顧之憂,目前,該鎮正與有關單位協商,計劃簽訂1000畝無公害蔬菜產銷合同。石峰區金山素食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酸辣椒等食品為主的加工企業,年產值達200萬元,其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旅游資源 君山風景君山,古稱洞庭山、湘山、有緣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 君山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君山島有5井4臺、36亭、48廟。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圖”、新石器遺址。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見證——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臺、宋代農民起義的飛來鐘、楊幺寨等。每一個古跡都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悠遠的記憶,浩氣連遠古,衷腸訴神州。特別是自唐代以來,李白、杜甫、黃庭堅、辛棄疾、張之洞等墨客騷人都曾登臨君山攬勝抒懷,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李白的“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聲大噪。島上古木參天,茂林修竹,僅名竹就有20多種,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長在二妃墓的周圍。君山茶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層層的茶園像一條條碧綠的玉帶圍繞在大小山頭,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銀針就產自這里。 特產百合 百合太湖鄉位于太湖南岸,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特別是當地的黃沙硬土,有良好的透氣透水性,最宜百合生長。這里種植的百合品種主要是卷丹,歷來被譽為“百合大王”,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國外。百合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是由100多片肉質鱗片抱合而成的地下大鱗莖,由此得名“百合”。由于這里氣候與土壤條件適宜,所產百合個大肉肥、營養豐富、芳香微苦的特點。它既是一種高級的滋補食品,做菜脆甜清香,熬湯清涼爽口,是夏日消暑的名貴飲料;又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太湖百合,號稱“太湖人參”,是一種珍貴的食品。 產品歷史:據記載,明末,湖州就有“百合之鄉”之稱。據《本草求真》記載:“百合利于肺心,是能斂氣養心,安神定魄、保肺止咳的良藥,可治病后親熱未清,氣陰不足,煩躁失眠等證。”百合中含有微量的秋水仙堿,對人體有抗癌作用。種植百合已有五、六百年陽歷史,以“卷丹”為主要品種。歷來被稱為“百合之王”。據明末浙江吳興人沈氏編寫的《補農書》記載:“百合根甘表,花復芳潔,種于桑際,無損于桑。”抗戰前產量曾達列5萬擔,1984年已突破7萬擔,暢銷馬來西亞、新加坡、港澳等地。2005年又開發了易拉罐裝的“八珍百合”,更受表睞。 |
|